◎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江西省宜春中学、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伶(pīng) (hóu) 管(nuán) 车帏裳(jiàn)
    B.玳(mào) (lì) 哑(ōu) 兴夜寐(sù)
    C.创(chéng) 血(dié) 羡(xīn) 清沙白(zhǔ)
    D.修(qì) 巡(qūn) 没(yān) 周公吐(bǔ)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信誓旦旦 搔手踟蹰 融汇贯通 按部就班
    B.坚如磬石 一筹莫展 淹淹一息 暴风骤雨
    C.眉清目秀 良辰美景 纤云弄巧 舞榭歌台
    D.金歌铁马 女娲补天 雕栏玉砌 陨身不恤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________。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_______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_______。
    A.清莹 淡泊 流逝
    B.轻盈 淡泊 流失
    C.轻盈 淡薄 流逝
    D.清莹 淡薄 流失
  •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不能被括号中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     ]
    A.张姨去年3月从单位下岗,今年夏天丈夫又遭遇车祸,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
    B.他的一席话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只好讪笑几声。(妙不可言)
    C.双语教学须因地制宜,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顾此失彼)
    D.大家模仿他绘画的技法一定要领会其精妙之处,否则极易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巧成拙)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江西省宜春中学、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民工的劳动,克扣民工工资,甚至殴打民工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提起蜀汉亡国,有人认为是刘禅懦弱无能、庸碌昏聩所致。这也是过分苛求。
  •   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基本前提。但人类社会的活动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总会对某些生物物种过分偏爱,而对另一些生物物种漠然视之,甚至对某些物种厌恶有加,因而在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的生物物种,在人类社会中总会受到各不相同的待遇。这种不公正性,首先表现为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在物种数量上比自然生态系统中要少得多;其次表现为不同物种受到的待遇也互有区别,而且无视其原生特性;再次表现为相互间的关系得按照人类的意志加以调控。这些特征体现了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这样的偏离积累扩大后,最终都会影响到地球生命体系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完全屈从于相关民族文化稳态运行的需要,而这样的需要又具有多重性,因而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的价值定位并不具有通约性。比较不同民族文化对生物物种的价值定位,其间也无规律可言。目前愈演愈烈的农田化进程和作物种植、牲畜饲养的单一化,恰好是全球范围内文化辐合趋同(注:走向单一)演替的自然结果。要消除这些威胁,更好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类的食品结构必须尽可能多样化,尽可能从更多的生物物种中获取食物来源。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保证,也只能是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
      在文化辐合趋同演替的背景下,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也会日趋单一化。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通行的作物保护措施就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但任何化学农药都会不加区别的消灭一切除作物和家养动物以外的物种,这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随着文化的辐合趋同,人类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化学农药的替代品,以至于生物多样的保护成了一纸空文。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另一个重要的威胁是化肥的滥用。人类在使用化肥时关注的仅是作物本身,对使用化肥的负面效应即使了解,也往往是不加理会。化肥的使用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存活是一个重大威胁,而这又会导致其它众多生物的生存压力。加上过量化肥对水体的污染,还会威胁到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然而,在文化辐合趋同的背景下,这些对生物多样性的明显威胁却无法得到缓解与消除。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在这一背景下,被不加区别地大范围推广,这同样会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社会应当拥有尽可能多的食物来源渠道和食物生产办法,以便分散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压力。要使食物生产的多样化成为可能,同样需要民族文化的多元并存。因此,文化的辐合趋同本身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负面效应,维护生物多样性永远只能是一个理想,而无法落到实处。
    1.从原文看,对体现“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的偏离”的特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
    A.人类社会对地球生命体系中并存物种不公正是由于受到价值定位的影响。
    B.在物种数量上,人类社会控制下的生物群落比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要少得多。
    C.人类社会对待不同物种或厌恶、或漠视、或偏爱,且无视其原生特性。
    D.人类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调节控制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2.对文化辐合趋同演替造成的结果,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农田化进程愈演愈烈,作物种植、牲畜饲养单一化。
    B.食物来源集中于较少的生物物种,食品结构相对单一。
    C.人类生产食品的办法日趋单一化,如作物保护措施单一。
    D.工业文明的食物生产模式则是使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更加艰难。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球生命体系的稳态延续与民族文化的辐合趋同之间存在冲突。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之所以成为一纸空文,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的困难以及人类的漠视。
    C.文化的辐合趋同意味着对地球生命体系的破坏,但它对人类还是有一定的益处。
    D.民族文化多元并存是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球生命体系稳态延续的客观要求。
  •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②既已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柰何哉?子墨子言:“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
      ④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zāng母羊)羊之裘,韦以带剑,熟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Lí面黑黄)黑之色。是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句践好士之勇,教训其臣,集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⑤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君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之与家之相   篡:篡夺
    B.何以之   易:交换
    C.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残害
    D.息然后带   胁:收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相爱生也 ②洎牧谗诛,邯鄣为郡
    B.①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②君安与项伯有
    C.①昔者晋文公好士恶衣 ②世言晋王将终也
    D.①忠实欲天下之富恶其贫 ②盖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也
    3.下面各项中不能体现本文“兼爱”主旨的一项是
    [     ]
    A.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B.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D.“兼爱”的好处在于迎合君主。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8-2009学年度人教新课标版江西省宜春中学、丰城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①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②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
    ①历史散文有两体,分为“国别”和“编年”;前者《国语》、《  》,后者《春秋》与《  》。
    ②自牧归荑,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___________。(诗经《静女》)
    ③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离骚》)
    ④《蜀相》中高度评价诸葛亮一生伟绩的句子是:“三顾頻烦天下计 ,_____________”。
    ⑤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

  • 季羡林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模糊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簌簌抖动、模模糊糊的东西,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中华散文珍藏本从书·季羡林卷》)
    1.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两个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认为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模糊一些是情有可原的,就像模糊数学就是了不起的发现。
    B.融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文字清新优美,笔法细腻流畅,内容纯净具体,结构清晰明了,充满哲理,给人无尽的美感享受。
    C.作者认为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在社会生活中是存在的。
    D.作者认为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E.结尾说:雾“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模糊空间的思考。
  • 请从下列各组人物中任选 一组,然后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
    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袁隆平与周杰伦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 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光阳中学筹办学校大门落成典礼,请你为此拟写一副对联。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②上下联分别含有“百年名校”和“世纪桃李”的字样;③每句字数在10个字左右。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说:“我喜欢甜的。”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说:“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