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__________________,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所希冀。
  •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丁:遭逢
    B.部使者刚抚定——檄:文告
    C.刚遣长子迟贼——喻:开导
    D.刚显疏其恶,桧之——衔:怀恨在心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下面句子划线字的意思:
    (1)悟已往之不,知来者之可追。 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彭祖乃今以久闻。 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选出下面对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万物之得时——善:喜好、羡慕
    B.敢竭鄙怀,恭短引——疏:书、撰写
    C.而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
    D.臣微志,庶刘侥幸——听:听从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了哪种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项中,对《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秦可卿过世之后,婆婆尤氏旧疾复发,不能打理事务,贾母向贾珍推荐凤姐办理丧事。凤姐应了此事,先总结了宁府管理存在的弊端,然后命订造簿册、索要家口花名册。次日卯正二刻,凤姐过府打理事务,分派任务井井有条,威重令行。她以身作则,奖勤罚懒,不讲情面,把宁国府上下治理得服服帖帖。(第十三回)
    B、宝玉脸上沾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用帕子帮他擦去。宝玉闻见一股幽香,引来黛玉一番“俗香、暖香”的话来。宝玉乱挠黛玉胳肢窝逗乐并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
    C、“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贾宝玉最讨厌别人劝自己学习“仕途经济的学问”,当史湘云讲出上面的话后,宝玉不顾其脸面,抬脚就走,让宝钗下不了台。
    D、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宴于大观园;席间凤姐鸳鸯有意撮弄刘姥姥,逗大家发笑;刘姥姥非常配合,贾府上下一片笑声。
    E、你我只该做些针黼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大观园之宴行酒令,黛玉把自己读到的《西厢记》《牡丹亭》中的词句说出来;宝钗发觉,将黛玉教育了一番,黛玉口中虽称“是”,心中却不服宝钗。
  • 简述题。(100 字左右)
    (1)据史载,旧时广东一带的少女,二人或多人结为异性姐妹者,称为结“金兰契”,请简述钗黛“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通灵金莺微露意”,莺儿的一句话兆出了“金玉良缘”之说,请简述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公都子以告。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注:①蚳蛙:齐国大夫。②灵丘:齐国邑名。士师:官名,掌禁令、诉讼、刑法,为古代法官之通称。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蚳蛙转换职位是为了可以接近国君,劝谏国君做一些能做的事,但是孟子认为已经过了好几个月,他都没动静,似乎没有尽到责任。
    B、齐人对蚳蛙的评价很高,认为他虽然向齐王进谏而不被采纳,即使还在任上,也算是尽到了责任了,而孟子则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C、齐人认为孟子要求别人甚高,而自己却好像无所作为,孟子也在齐国担任客卿,应该表现一下,如果齐王不采纳,就可以辞职。
    D、孟子认为有官职的人无法尽责就该辞职;有进谏责任的人,无法尽责也该辞职。他既无官职,又无进谏的责任,所以觉得进退自如。
    2、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孟子的“绰绰有余”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作为一种自然物,本来不具有“文化”的涵义。但是,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中国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被渗透,融汇了审美主体的心理因素,并且作为人们共同认可的一种信息载体,世世代代承袭相传,于是,如同中国的“梅文化”、“ 菊文化”一样,“桃花”也成为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形成了中国的“ 桃花文化”。
      中国的“桃花文化”和女性有不解之缘。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唐代的崔护在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就成了千古名诗。还有清初孔尚任的著名悲剧《桃花扇》,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为有黛玉葬花写的《葬花辞》和《桃花行》。源远流长的桃花文化,从古代《诗经》一直唱到今天那桃花盛开的大江南北。
      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民间吉祥喜庆活动,特别是恋爱、婚姻这类人生喜庆之事里,桃花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桃花坞、桃花酒、桃花运,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我国由历史沿袭形成众多的桃花观赏景点,早春二月,人们踏青采撷归来,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至于与桃树桃花桃实相关的文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传说桃都山有一巨大的桃树叫“桃都”,上有天鸡,天鸡一叫,天下的雄鸡也跟着叫。在中国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桃树可家植于屋前舍后,更多的是漫山野生,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
      那么,中国桃花文化为何如此独特呢?
      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的自然观。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生、欣欣向荣的春天,中国文人对春天倾注了十分炽热的情感,“咏春”的诗文特别发达。而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自我们所能见到的《诗经》始,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激发了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达对永恒自然和永恒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是中国文人两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文化心理。一方面,他们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人生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不断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于是造成了他们的失落心理,他们只好“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上的休憩和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他们并不是不知道桃花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原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哲学的思维模式。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桃花文化”贯穿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尤其在表现女性方面。
    B.“桃花文化”源远流长,代代沿袭,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绵不绝。
    C.中国文人虽有“经世治国”的人生理想,但是现实往往击碎他们的理想之梦,所以他们对桃花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D.独特的中国“桃花文化”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考和认识。
    2.根据文意,不符合中国“桃花文化”形成条件的一项是
    [     ]
    A.桃花具有一种自然物的观赏价值。
    B.桃花俏丽的色彩和缤纷的落英会使人触景生情,产生丰富的联想。
    C.人们用比喻、象征手法,把审美情感寄托于桃花,使其成为一种共同认可的移情物。
    D.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中国的“桃花文化”才有可能逐渐形成。
    3.第三段写桃花文化在民间有哪些现象?体现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琴  王
    游 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原载《小小说月刊》2004年第13期)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内心带来愉悦。
    B、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
    C、“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赴死。
    D、文章的结尾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留给人一些深思。
    E、文章结尾才点出他是聋子,说明人们根本不关心他,很少有人记得他是聋子,他是属于多余人一类。
    2、小说为什么要以“琴王”为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探究悠扬的琴声对村民们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请你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全国首款以孔子以及《论语》为主题的福利彩票,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发行。这套名为“中华名人--孔子”的彩票,票面选取了三幅作于明清时期的孔子画像,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用作奖符,对应不同级别的奖金。如一等奖奖符为“礼之用,和为贵”。中奖者可领取30万元的奖金,最低第八级能够拿10元奖金,奖符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彩票发行一个星期以来,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万元,表现好于其他同类别的即开型彩票。中心最初设计彩票的理念其实十分简单,希望在销售彩票募集公益金的同时宣传儒家文化,但不少人认为发行“孔子彩票”与弘扬儒家学说和孔子思想没有任何关联,这是借文化之名行敛财之举。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孔子彩票的发行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
      要求:(1)在阅读上面材料基础上确定文章的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为议论文。(3)不得少于800字。(4)不得宿构或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