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咒(zǔ)       (liànɡ) 杂(wú) 然开朗(huò)
    B.使(jì) (zhì) (wù) (jī)博采
    C.砺(dǐ) (xù) (què) 有成效(zhuó)
    D.(sì)业 子(chuō) 变(tuì) 人听闻(hài)
  •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肤浅 嫉恨 孜孜求学 义愤填赝
    B.暇想 履行 心急如焚 安之若素
    C.飘渺 携手 祟山峻岭 汹涌澎湃
    D.承诺 磐石 不能自拔 摇摇欲坠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______。
    (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________的。
    (3)散文,就像这山谷的岩滴,道旁的野花,引人从一个极小、极细的平凡处所,走进一个丰富而___
     _____的极乐世界。
    (4)甲A联赛最后两轮的各场比赛,足协全部延聘外国裁判员,尽管这________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杜绝假球,也只能出此下策。
    A.情谊  陶冶  深邃  未必
    B.情意  陶醉  深沉  未尝
    C.情谊  陶醉  深沉  未必
    D.情意  陶冶  深邃  未尝
  • 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B.日常食物中属于热性的主要有鳟鱼、辣椒、肉桂、花椒……等。
    C.老高说他有四个年龄:一个是岁月年龄,66岁;一个是健康年龄,45岁;一个是爱心年龄,10岁;一个是永恒年龄,通过献血和死后捐赠遗体,将爱心永留人间。
    D.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昨天上午9时,温州市消防部队的600余名消防官兵在同一时间内召开追悼会,深切缅怀衡阳“11·3”灭火抢险救援中临危授命的张晓成等20名烈士。
    B.《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近来交通事故和矿难不断出现,仅2月14日孙家湾矿难中就有200多人失去生命。交通事故和矿难此起彼伏,接连发生,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B.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C.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
    D.这种名贵的木材纹理匀称,木质坚硬,又不怕虫蛀,是造船、雕刻、制作各类家具的上等材料。
  •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汉语,我为你忧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 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这句话的一项是
    [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因此,我们书写语言要规范,用词用语要丰富多彩,语言修养要不断加强,这样才可能领略到母语独特的文化意蕴。
    B.“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过热,致使汉语备受冷落,面临危机。为了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应高度重视汉语学习,以此来抵制外语。
    C.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汉语必将取代英语成为国际最通行的语言。
    D.汉语历史悠久,魅力独特,在华夏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汉语已明显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①秦诸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诸侯        质:(到别国)作人质
    B.因厚馈子楚 遗:遗留,使……留下
    C.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做,这里是“使用”
    D.亦招 致:招引,使……到来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
    A.悬千金 孰能讥之乎
    B.安国君及夫人厚馈遗子楚 人之力而敝之
    C.非有以奉献亲及宾客也 内惑郑秀,外欺于张仪
    D.请以千金子西游 阿母汝求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     ]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B.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加上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华阳夫人的宠信。
    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客观上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效法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主持门客著书立说以壮秦国的声威。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①穷秋:夏历九月,晚秋。
    (1)词的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曾将下阕中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为“新奇的比喻”。请简要分析“比喻”的“新奇”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泰山归来
    邓友梅
      有朋友听说我要去泰山,就来约稿,我不知轻重,满口应承。回来后才知道: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不问哪朝哪代,哪党哪派,文章里手们没来的想法来,来过的变着法儿写,一代一代地写,几千年下来,好话说尽了,好词用绝了。今天再想写出新意“比登泰山还难”!“泰山”两字如今已经成了汉语基本词汇。有洋朋友想学说相声,我就建议他先学会“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这一串词儿,以备随时使用。还告诉他:学的时候不要问中国这么多山,哪座山压下来也够喝一壶的,怎么就非说“泰山压顶”?黄山峨嵋,青城匡庐,哪座山也有看头,为什么单把“不识泰山”当件事?更不要问“既然泰山是个好词,怎么又不能称朋友为老泰山呢?”解释清楚这些很费口舌,不如先学其然,以后再弄清所以然。弄清它不易,最好到泰山爬几趟。
      爬过泰山才会想到,泰山确实既高又美,但光凭这出不了太大风头。论高度,论景观,它都算不得“首屈一指”,怎么就叫它获得个“五岳独尊”呢?
      读过山上的碑碣刻石,浏览了泰山诗文史迹,才嗅到泰山走红的秘密,原来它在以下三点占了便宜:曰天时,曰地利,曰人和。
      许多民族原始时期搞自然崇拜,随着文明发展便被宗教信仰代替。可中国人对天地山川的崇拜却始终没有作废。历代皇帝都宣称自己的“君权”得自“神授”,这里说的“神”既不是佛祖也不是道宗,却是“头上青天”,为此皇上称为“天子”,有事没事,要向“天”请示汇报。为了使“天”听得清看得明,汇报总要找离天最近的地方进行,凑巧就选中了泰山。华夏大文化的“天时”使泰山出尽了风头,捞够了资本。
      皇上们怎么就看得起泰山呢?这又说来话长。泰山矗立在黄河下游,这地方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频繁活动。我们炎黄始祖还没出现,这里先就有了“泰族”人。“泰族”人要找高地,目光所及最高的所在就是“泰山”(不然也不会自己取名“泰族”),祭天就上泰山极顶。这在有皇帝之前已是“既成事实”,后来的皇帝们只得一个接一个“承袭”。待等到中国人知道还有比泰山更高的山时,“五岳独尊”地位已“稳如泰山”了。这是它得益于地利的优势。
      第三才说到人和。王权和神权总是互相支持,携手共进的。皇上认为泰山离天最近,神的使者就给以证实:西建普照寺、东起碧霞宫。经石峪、王母池、玉皇顶、八仙桥,依名生景,因景得名,按中国人心目中的天宫蓝图把舞曲来了个彻底改造。有了“硬件”还要增制“软件”,别看中国文人向来有清高、不党、遗世独立等等美德,这并不耽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看皇上眼色行事。锦上添花,随帮唱影,人云亦云,扎堆起哄,一窝蜂赶浪头等等传统习俗,也未见得没有它积极的一面。皇上说这座山天下第一,作家们就证明自己早有同感。你写歌颂泰山诗,我就撰赞美泰山文。诗文自泰山引起,泰山又刻满诗文。硬件与软件这一结合,就形成民族性的共识:既然从皇上、大臣、文人、墨客到侠客、武士、和尚、道士都为泰山叫好,那想必就是真好,小百姓有啥不服呢?连农民起义领袖们也奉泰山为神明,造反也选它为依托,以图吉利了。于是赤眉绿林,黄巢李闯都在此留下了遗迹。红巾军攻下泰安后也没忘了在泰山刻石纪念。
      还有更得人和之利的山吗?
      我初登泰山之时,曾想:泰山如果丢开附着于它身上的社会因素,只凭它的自然条件,怕是登不上五岳之尊的宝座的!
      登到中天门时想法就有点变化:若丢掉这些历史的文化的斑斓色彩,它仍是个风景区,但不是泰山了。当我终于站到泰山的极顶,回首下望它那被白云弥漫、树木葱郁、深不可测的山谷时,我才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泰山不只是地理名词,不只是个自然构造,它是造化与人文互相渗透、互为表里、难分主次、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根本不存在谁从谁身上离去的假设!“泰山”两字指的就是浓缩、结晶于此山的中国文化,华夏历史。不研究中国文化,无法了解泰山;不理解泰山,不算通中国文化。
      旧泰山已被写尽,新泰山尚待形成,这时候答应约稿是不明智的。我只能在赔礼道歉声中打退堂鼓。(1992.9.4北京(摘自《泰山网》,有删节)
    1.“当我终于站到泰山的极顶,回首下望它那被白云弥漫、树木葱郁、深不可测的山谷时,我才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这里的“觉悟到自己的愚顽蒙昧”指的是什么?请分条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回来后才知道:要跟谁过不去,想看他出丑,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他写泰山”这句话的内涵和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初登泰山之时的想法和登到中天门时的想法是否矛盾?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诠释“五岳独尊”的深刻内涵的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副主题的内容,写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例句:上海世博会是探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伟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变化了,而奢侈浪费的行为也悄然成了一部分人的“时髦”。
      请你针对这一现象,拟一条公益广告词。
      要求:①立意明确,能起到警醒或劝诫的作用。②用语文明,措辞得体。③恰当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④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述。这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显示出一种思维张力。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尝牛排饮咖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作文。
    从漫画中提炼一个中心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