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嘉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题 (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pì)如 (dú) (jì) (wù)衣恶食者
    B.孝(tì) (chuàn) (rèn) 事君(shù),斯辱矣
    C.马(jiù) (shǔ) (qìng) (bì)之而无憾
    D.(yàn)仰 (gōng) 便(nìng) 杀鸡为黍而(shí)之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得己而去——(一定)
    B.使民敬、忠以——(勤勉努力)
    C.钟鼓乎哉——(说)
    D.己复礼——(约束)
  • 下列各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①忠告而善道之 ②周监于二代 ③孙以出之
    B.①吾其被发左衽矣 ②盍各言尔志 ③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C.①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②夫子之说君子也 ③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②则民无所错手足 ③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中的第二个“达”相同的一项是
    [     ]
    A.既来之,则
    B.察其所
    C.友直,友谅,多闻
    D.而恶衣恶食者
  • 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
    [     ]
    A.民到今受
    B.如之何废也
    C.为人也,发愤忘食
    D.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
  • 下列各组句中对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尔 (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失败)
    B.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修饰,讲究仪表)
      郁郁乎哉!吾从周(完美)
    C.无乃尔是与?(责备)
      一日,大母余曰(探望,看望)
    D.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动词,结党)
      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别)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嘉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题 (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夫子自道也
    A.岁不我与
    B.既富矣,又何加焉
    C.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
    D.末之难矣
  • 下列各组句中前后两个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回不敏,请事斯语矣——其身不正,令不从
    B.何以为——愿无善,无施劳
    C.君子于其言,无所而已矣——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D.名不正,言不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远怨矣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以政,齐之以礼,民免而无耻
    B.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
    C.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D.有酒食,先生
  •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道一贯之
    A.道之
    B.使民
    C.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D.君子不言举人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既庶矣,又何加焉?曰:之。
    B、故君子之必可言也
    C、欲其身,而乱大伦
    D、杀鸡为黍而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B、有是哉,子之迂也!
    C、野哉,由也!
    D、甚矣吾衰也!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克己复礼仁——仁由己
    B、为仁己——视其所以,观其所   
    C、请事语矣——事君数,辱矣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为人知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A、季氏富于周公
    B、使民以时
    C、无乃尔是过与
    D、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好犯上,好作乱者
    A、不义富且贵
    B、人不仁,如礼何?
    C、曲肱枕之
    D、本立道生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嘉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题 (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儒家的价值观

      儒家的价值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孔子又有“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之说,即认为道德实践有两种境界,一种是为道德而实行道德,一种是以道德有利而实行道德。前者较后者要高。孟子更有“天爵良贵”之说,这天爵良贵就是天赋的道德意识。人们的道德实践,就是实现这种天赋的内在价值。
      儒家虽然主张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一个最高的价值标准。儒家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孔子弟子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周易大传》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礼记·礼运》讲"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的“大同”,《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儒家看来,道德虽然是超功利的,但这功用就是到达到人己物我的和谐。正因为如此,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最高的道德。中庸就是要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
      儒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一定要轻利贱力。孔子、孟子不讳言功。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孟子说:“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孟子·公孙丑》)孔子不完全排斥利,要求“见利思义”(《论语·宪问》),“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周易大传》讲“崇德”,也很注重“利用厚生”,高度评价古圣先贤在发明创造各种器用方面的功绩,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系辞上传》)孔子、孟子贱力,荀子则相当重视力。他说:“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载万物,兼利天下。”(《荀子·王制》)这些情况表明,在重义轻德的前提下,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但是,在与其它各派特别是法家的论战中,在反对世俗价值观的努力中,儒家却越来越把利与义、德与力分裂开来,对立起来,造成了价值观上的严重偏颇。如孟子把“利”与“仁义”对立起来,把“为利”与“为善”对立起来,把“以力假仁”的“霸道”与“以德服人”的“王道”对立起来,并且主张对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的法家“服上刑”,这就很成问题了。汉代的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而《汉书》又将此二语改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问题就更严重了。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陆王学派大力宣扬“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造成了严重后果。尽管宋元明清期间也有一些儒者在义利、王霸、德力、理欲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较全面的观点,但毕竟未能取得主导地位。
      儒家重义轻利、崇德贱力的传统有严重的偏弊,但在评价时,仍应注意分析,不可歪曲夸大。儒家反对的“利”,乃指私利而言。利这个概念,本有公利、私利两重含义,义利问题包含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问题。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梁惠王上》)其实国家的安定也是利,而且是统治阶级的公利、大利。儒家在反对“私利”的含义上笼统地反对“利”,在用语上有辨析不清之弊,但我们今天在评述时该当辨析清楚。“理欲”问题也是这样,儒家所谓“人欲”也是指私欲而言,而非指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及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合法的物质享受。因此,把"存天理,灭人欲归纳综合为”禁欲主义”并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管,是不正确的。力在古代哲学中也有多种含义。它既包括自食其力之力,即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力,也包含军事刑罚之类的的暴力。儒家反对的主要是暴力,但也有轻视身板的锻炼、生产能力的提高的偏向。
    1.下列不能作为“儒家的最高的价值标准是‘和谐’”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礼之用,以及为贵。(《论语·学而》)
    B.仁者安人,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C.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大传》)
    D.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在儒家看来,因为道德的超功利性,道德实践上有达到人己物我的调和功用。
    B.孔子、孟子以及荀子的言论表明:儒家重义轻德,轻利贱力。
    C.儒家在与法家的论战中,程朱陆王学派的大力宣扬造成了价值观上的最严重偏颇。
    D.在“利”、“人欲”以及“力”等方面,对于儒家的观点应辩证阐发,不能以偏概全。
    3.按照原文,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反对过与不及,以保持事物的均衡协调的不偏不倚,是儒家的最高道德。
    B.儒家虽重义崇德,但并非绝对轻利贱力,给以利和力一定的地位还是可能的。
    C.从孟子把“利”与“仁义”对立起来,把“为利”和“为善”对立起来,把“霸道”和“王道” 对立起来以后,以后的历代儒者越来越偏激,造成严重后果。
    D.把“灭人欲”概括为“禁欲主义”是正确的,但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等量齐观,是不正确的。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    ,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下列各项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子路行以(这件事)告(孔子)    
    B、(子路)至,(丈人)则行矣
    C、天下有道,丘不与(斯人之徒)易也  
    D、鸟兽不可与(人)同群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是
    [     ]
    A、是鲁孔丘之徒    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
    B、寡人之过也     知津矣
    C、夫执舆者谁     杀鸡黍而食之
    D、道之不行,已知矣  使子路反见
    3、这两段文字中三位隐士所说的话的言外之意分别是什么?
      长沮“是知津矣”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桀溺的话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丈人的话的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划线句子。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横渠四句
    冯友兰
      张载的四句话,我称之为“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简明地说出了人的特点,人之所以为人,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四句中的那四个“为”字的主词,可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无论如何,从一般人的观点看,第一句“为天地立心”很费解。其实,并不费解。宋朝有一个无名诗人,在客店的墙上题了两句诗:“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是以孔子为人类的代表。他应当说:“天若不生人,万古长如夜。”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这就是“长如夜”。自从人类登上月球,它的山河大地方被了解,被赏识。万古的月球,好像开了一盏明灯,这就不是“长如夜”了。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情况,也是如此。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他就为天地“立心”了。人所立之“心”,是宇宙“底”(所有格)心,不是宇宙“的”(形容词)心。 
      第二句是“为生民立命”。“立命”二字,在儒家经典中,初见于《孟子》。孟子说:“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尽心上》)儒家所谓“命”,是指人在宇宙间所遭遇的幸或不幸,认为这是人所不能自主的。信宗教的人,于不能自主之中,要求一个“主”。信基督教的人遇见不能自决的事,就祷告“上帝”,求他的“主”帮助他决定。祈祷以后,他自己再作决定。即使这个决定还是以前的决定,他也认为这是他的“主”替他作的决定。儒家指出,不需要这个“主”。人在宇宙间所遇到的幸或不幸,是个人的力量所不能控制的。既然个人不能控制,那就顺其自然,而只做个人所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天寿不二,修身以俟之”。人的精神境界达到这样的高度,宗教对于他就失去作用了。蔡元培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其实,真能代替宗教的是哲学。  
      第三、四句都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的事。对于禽兽,只有现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也无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合于“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的人,儒家称为“圣人”。儒家认为,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因为他是廓然大公。柏拉图认为,在他的理想社会中,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哲学王”。儒家也认为,有圣人之德者,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这就是所谓“圣王"。《庄子·天下》认为,最高的学问是“内圣外王之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哲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照他们的解释,不是圣人最宜于为王,而是为王者必定是圣人。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圣”。皇帝的名字称为“圣讳”,皇帝的命令称为“圣旨”,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圣躬”。  
      欺骗终究是欺骗,没有人信以为真。在中国哲学史中,从孟子起,就把政治分为两种:一种名为“王”,一种名为“霸”。王者“以德服人”,霸者“以力服人”。中国的历代王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这些都是霸。至于以德服人的,则还没有。宋明以来,道学和反道学的“王霸之辨”,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  
      照我的了解,圣人之所以为圣,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王的人是圣人,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所以,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王。这就是“内圣外王”之道的真正意义。
      注: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字子厚。凤翔郿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
    1.根据文章内容,试各用一句话概述“横渠四句”中四句话的大意。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当遇事不能决的时候,基督教徒与儒家的做法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本文来看,中国古代修身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句默写: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_______________。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佾舞于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贤哉,回也!
    6.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
    7.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 用斜线“/”给下列文言短文画线部分断句。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节选)
  • 阅读下面的两则新闻,任取一则,写一篇700字的评论。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新闻一
      人民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常红)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樊”沿用近60年后正式更名为“襄阳”,新一轮有关改名的争议由此风生水起。早在九年前,2001年9月10日人民日报文化学者李辉的一篇《襄樊何不称襄阳》中力挺“襄樊”更名“襄阳”。曾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众多文人学者参与争鸣。
      李辉撰文认为,与几十年前才出现的新地名“襄樊”相比,“襄阳”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可以说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记忆。他说,新地名虽然用了50年,但与2000多年相比,50年只是一瞬而已。作家冯骥才当时也发表文《地名的意义》呼应说,历史街区大片铲去,地名便成了一息尚存的历史;倘再将地名删去,历史便会彻底荡然一空。
      新闻二
      12月5日,吉林长春市工农大路与红旗街交会处一大型商场旁,愤怒的市民将一辆红色的马自达轿车围得水泄不通,并动手砸车。据目击者称,一名穿着警服的男子驾驶红色轿车先是撞到老人,之后对老人和其女儿大打出手,还口出狂言:“我有的是钱,我打死你们,我包钱给你们……”数千愤怒的群众将其围住并砸车。公安机关调查后,称该男子并非警察,并将处理借机闹事打砸人员,将依法追责,警服男子的妻子参与争执,现在住院观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