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jī)发 (yē) (fàn)文 (xiá)
    B.(mái)怨 (bèi)时 (qì) (shuò)
    C.(bū)慢 锱铢(zī zū) (zhuó)落 (lòu)空
    D.精(suí) (yuān) (xiá)制 (kuì)然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玷辱 讥诮 滑稽 高朋满坐
    B.尴尬 捧袂 彭蠡 东隅已逝
    C.桑梓 殒命 盘桓 日簿西山
    D.媲美 饥谨 魁梧 箪食壶浆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几年,他们家还是我们这儿出了名的困难户;但他爸爸最近几年励精图治,带领一家人很快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B、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C、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
    D、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国家有关部门指出:招聘洽谈会“谁主办,谁负责”,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不落实,存在安全隐患和导致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及负责人的责任。
    B.“没有卖不掉的房子,只有卖不掉的房价。”尹伯成表示,全国房价总体上应该下降15%~20%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区间,才能调动消费需求的回升。
    C.围绕“农民增收” 这一目标,新田县农业合作银行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D.新年伊始,天津市委表示下一步将抓住有利时机,引进大型专业除雪设备,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清雪效率,为更好地保障雪后道路畅通和市民的安全出行创造条件。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
    ① 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
    ② 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③ 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④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⑤ 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
    ⑥ 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
    A.④⑥⑤③②①
    B.④②⑤⑥①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⑤③④⑥②①
  • 竞技汉语,我为你不平
    卢新宁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
    [     ]
    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
    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
    2.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
    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
    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
    3.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
    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
    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
    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1]。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2]。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梀、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3],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4]。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5],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6],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注:[1]章溢:字三益,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2]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3]栉滵(jié mì):水疾流的样子。[4]拊(fǔ):击打。[5]疏粝(lì):指粗劣的饭食。 [6]跼(jú):曲,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率不能甘而善苦——大率:大概
    B.其泄水皆石出——啮:咬
    C.一旦运穷福——艾:停止,消亡
    D.不可以蓬藋——御:抵御
    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剑溪之水出——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
    B.倚修木啸——觉今是昨非
    C.食之可以清酒——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名室曰苦斋——人虽欲自绝,何伤于日月乎?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都符合章溢先生所持苦乐观的一组是:
    [     ]
    ①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②彼之苦,吾之乐 ③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
    ④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⑤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⑥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可以说是一篇阐释苦与乐辩证关系的文章,实质上也暗含了人对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应持的态度。
    B.因为章溢先生居住的地方较偏远,与章溢交往的友人,只好早出晚归,因而倍感艰苦与劳累。
    C.文章第一段写山中植物及其生长的环境之“苦”,从侧面向我们暗示了章溢先生的为人和志趣。
    D.章溢举膏粱之子的例子是为了从反面说明只知享乐而不愿吃苦的行为可能会给自身带来危害。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江西省九江市一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幢幢(chuáng):晃动而昏暗不明的样子。
    (1)本诗首句和末句都是写景,请分析其写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惊坐起”三字分量极重,结合全诗分析其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
    (1)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3) 子曰:“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4) 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
    (5) 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倚南窗以寄傲,________________。
    (6) 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的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最后交出的是肉体。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呜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茬愧,看得不知所措。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应该有所震栗。
      ④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⑤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⑥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⑦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它们大概也会有关于黄河岸边这美好一天的记忆吧。每一天对它们大约都是珍贵的。灿烂的阳光,绚丽的黄昏,无边的阔水和碧绿的草地--大概它们心中都会留有这美好的印痕和足迹吧。
      ⑧从它们灰蓝色的眼睛里。从那种默默的注视中,似乎可以感受它们那潜在的灵性、温柔的本色、善良的心情。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秘密。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深刻的象征。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每天用自己弱小的身躯,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1.第一自然段中说“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为什么会有“怜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中说“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这样写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准确翻译上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对孔子这句话所表达出的思想加以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贵耳集》曰:“求人不如求己。”现代也有人说:“若不用心求己,就得用心求人。”结合材料中所引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求人”与“求己”的。
      要求:1、自拟标题,但不能把材料中所引的完整句子作为标题。2、写作文体为议论文。3、不得抄袭和套作。4、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