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四)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qì) 及(bǐ) (hú) (pǐ)
    B.城(què) (zhǐ) 然(wèi) 席(yàn)
    C.旗(jīn) 逦(lǐ) (lǚ) 舟(biǎn)
    D.石(jié) 素(jiān) (sì) (yuán)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慷慨悲歌 望风披糜 伶仃孤苦 切中肯綮
    B.秉烛夜游 目无全牛 虎踞龙盘 踌躇满志
    C.钩心斗角 锱珠必较 自矜攻伐 抱薪救火
    D.胸有成竹 估名钓誉 兔起鹘落 游刃有余
  • 下列各句中划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来,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B.你看他双眉紧销、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市中心商厦一楼的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不知是曾几何时,报纸书刊杂志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缅怀往事的文章,慨叹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B.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 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C.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亚丁湾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D.针对近期各地早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四)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四副对联所对应的作家依次是
    [     ]
    ①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②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④蓬莱文章建安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A.范仲淹 屈原 辛弃疾 陶渊明
    B.白居易 屈原 陆游 李白
    C.范仲淹 杜甫 陆游 陶渊明
    D.白居易 杜甫 辛弃疾 李白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 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①叶梦得,生活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此词为作者晚年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边马怨胡笳”,表现出强敌压境,边马哀怨的悲凉战争气氛。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小屋、迂回曲折的山路,表现出隐居之处的清幽。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有曲折回荡之美。
    C.一个“恨”字,落笔沉重,表现对异族入侵的郁愤,成为笼罩通篇的感情基调。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颇似苏轼,而从风格看这首词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   初,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于东都。诸子皆幼,母自教之。宅后古墙因雨溃陷,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余庆,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其志也。此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
      景让在浙西,有左都押牙忤景让意,景让杖之而毙之。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景让方视事,母出坐听事,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附汝以方面,国家刑法,岂得以为汝喜怒之资,妄杀无罪之人乎!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先人乎!"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拜且泣,久而乃释之。军中由是遂安。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让母郑氏,性严明——严明:严厉而聪慧
    B.其贫而赐之——矜:夸耀
    C.母出坐听事——听事:厅堂
    D.天子付汝以方面——方面:古指一个地方的军政要职或其长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居东都 ②瓦缝参差,多周身之帛缕
    B.①吾闻无劳获 ②故不战强弱胜负已判矣
    C.①天必先君余庆 ②能顺木之天致其性焉尔
    D.①久而释之 ②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郑氏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
    ①诸子皆幼,母自教之
    ②遽命掩而筑之
    ③母往,焚香祝之
    ④立景让于庭而责之
    ⑤命左右褫其衣坐之。将挞其背。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②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郑氏早年丧夫,独自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她善于言传身教,当家人从墙下挖出钱来时,她以不取不义之财来教育和激励孩子。
    B.郑氏的家人从古墙下挖出大批钱财,郑氏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让她用这些钱来帮孩子们学业有成;但又考虑"无劳而获,身之灾也",所以又没有接受。
    C.景让苛责部下,致人死命,引起军心浮动,形势危急,依靠母亲郑氏的帮助,才得以解围。
    D.郑氏听说景让打死部下,害怕引起众怒,于是当机立断,采用当众教子的方法感动了景让的部下,从而使军心安定下来。
  •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符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猛下车,明法峻刑——下车:从车辆上下来
    B.臣闻宁国以礼——宰:主管
    C.召英俊——简:选拔
    D.劝农桑——课:督促
    2.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王猛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⑤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
    C.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D.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 2009—2010学年度人教新课标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四)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此恨绵绵无绝期。
    (2)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
    (3)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5)楼船夜雪瓜州渡,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
    (7)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9)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
    (1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______________。
    (1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_____________。
  • 波兹曼的诅咒
    周国平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波兹曼的《把我们自己娱乐死》是一部声讨电视文化的著作。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确实时时听见一声声急切有力的喝问: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
      无人能否认电视带来的便利,问题在于,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
      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变化意味着并且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变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籍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在书籍的阅读中,我们得以进入用文字记载的悠久传统。相反,电视则以现时为中心,所传播的信息越具有当下性似乎就越有价值。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它要求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而电视直接用图像影响观众,它有时甚至忌讳思考,因为思考会妨碍观看。在波兹曼看来,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于人类精神传统之中进行思考。书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电视却会使我们背离这个目标。那么,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娱乐。一种迷恋当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们只能恰如其分地称之为娱乐。
      并不是说娱乐和文化一定势不两立,问题也不在于电视展示了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必须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波兹曼的结论是,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到了这个地步,本来意义上的文化就荡然无存了。
      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譬如说,在我们这里,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而历史仅仅作为戏说、也就是作为娱乐而存在,消灭历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这更加彻底的了。又譬如说,在我们这里,电视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样,报纸和杂志纷纷向电视看齐,蜕变成了“电视型印刷媒介”。且不说那些纯粹娱乐性的时尚杂志,只要翻开几乎任何一种报纸,你都会看到一个所谓文化版面,所报道的全是娱乐圈的新闻和大小明星的逸闻。这无可辩驳地表明,文化即娱乐日渐成为新的约定俗成,只有娱乐才是文化即将成为不争的事实。
      赫胥黎曾预言:一旦无人想读书,无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灭亡了。波兹曼认为,赫香黎的预言应验了。这个结论也许太过悲观,我相信,只要人类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决不会灭亡。不过,我无法否认,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严肃的精神活动都不被严肃地看待,人们不能容忍不是娱乐的文化,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面对这样的行径,我的感觉是,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
    1.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既说波兹曼的结论“也许太过悲观”,又说“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对此应当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作者及时介绍电视文化批判理论,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B.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论述两种文化时作者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C.波兹曼声讨电视文化,是因为娱乐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介,电视上的一切都必须以娱乐方式表现出来,电视垄断了一切,“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
    D.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从而使文章富于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E.文章开头巧借书名发出“难道我们真的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喝问”,峭拔警心,以“波兹曼的书名听起来像是诅咒”结尾,巧妙点题,而“诅咒”一词更是振聋发聩。
  •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转身”有下列意思:转动身体,改变方向;借指时间极短。转身,本是一具体动作行为,但蕴含其中的或许是处事方式的转变,或许是人生态度的转变,或许是事物发展情态的转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说“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歌一转身变成散文……”关于“转身”,你有那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