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
    A、鹧(hū) (yǐ) 翡翠(qīn) 雕栏玉(qiè)
    B、绸(móu) 洲(yíng) 山(lǎo) 莘学子(shēn)
    C、修(qì) (qiú) 舟子(piān) 一笑(móu)
    D、踯(zhuó) 然(hōng) 进酒(qiānɡ) 羊宰牛(pēng)
  •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浣溪沙 黍熟黄梁 捐余抉兮江中  沅有芷兮澧有兰
    B、争渡暄 流水潺湲 泄水置平地   酌酒以自宽
    C、玉簟秋 九重城阙 三顾频烦天下计 花自飘零水自流
    D、月绯徊 松径寂寥 天生我才必有用 鱼龙潜跃水成文
  •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日月/照耀/金银台
    C、渌水/荡漾/清猿/啼
    D、可怜/楼上月/徘徊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这些人对茶也形成了偏见,以为中国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高,一般隆重场合,总是端出英国红茶,似乎唯此才够贵族。
    B、当游览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时,人们真有一种乐此不疲,不想离去的感觉。
    C、在京剧舞台上,出来四个龙套……他们相互将手中的刀枪随意地碰几下,口作吆喝状,就表示已经打过一场战争。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D、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 2010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现在,许多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家庭贫富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为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
    B、这个村今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谷子,而且不吃国家的供应粮了。
    C、这位江西姑娘在“世界小姐”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名,成为本次大赛惟一荣获“十佳”殊荣的亚洲选手。
    D、近几年,非法职业中介活动越来越多,每逢节后民工大量进城,就是黑中介机构编造虚假信息,骗取民工钱财猖獗之时。
  •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     ]
    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 阅读下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①相逢。
    问姓惊初见,②名忆旧容。
    别③沧海事,④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这首诗的序号选填相应的词语,其中最佳的一组是
    [     ]
    A、①才     ②称     ③离      ④语
    B、①才     ②道     ③后      ④言
    C、①又     ②寻     ③离      ④言
    D、①一     ②称     ③来      ④语
    2、对这首诗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外弟”即表弟。诗题点明了诗的内容是写与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B、“惊初见”是说他们乍一见面,似曾相识,不免惊讶,即问“贵姓”。
    C、“沧海事”用典,借指世事变化很大,暗含离乱之恨。
    D、“秋山”一词点明了时令,也借秋高气爽表现了诗人见到表弟的喜悦之情。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首五言律诗,韵律和谐,对仗工整。
    B、第三联正面描写久别重逢情景,写出了由不识到相认、相忆的传神细节。
    C、第三联与首句照应,写两人各叙分别后的情状,表现出了兄弟情深。
    D、本诗采用浓墨重彩、层层渲染的手法,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一幕,有相当的感染力。
  •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尊敬兄长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士有自京师来——然不敢辞,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告之——因蜀之资,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欲须臾忘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流——如火热,如水之湿
    3、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     ]
    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B、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C、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D、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4、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 2010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一中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份月考试卷(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文言文翻译: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个意象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诗文默写。(不可有错字)
    (1)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蜀相》)
    (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蜀相》)
    (3)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夜归鹿门歌》)
    (5)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 (《登岳阳楼》)
    (6)_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7)垆边人似月,_________________。 (《菩萨蛮》)
    (8)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湘夫人》)
    (9)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10)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灯 火
    萧 萧

      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
      “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
      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小的时候们我们叫它“番仔油灯”。番仔油和番仔火(火柴)一样,都是由洋人传来的。番仔油的味道呛鼻难闻,打来的油通常都放在墙角不起眼的地方,煤油灯缺油的时候才提出来添加,小心翼翼的,一方面怕弄脏了衣物、桌子,一方面怕易燃的煤油引来祝融肆虐,回禄嚣张①
      家用的煤油灯主体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
      深夜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根据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
      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
      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
      煤油灯的火焰很容易将墙壁、屋梁熏黑,因此悬挂的地方一直是固定一处,不随便改换,以免房子到处留下乌黑的油烟。
      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②
      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
      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
      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
      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无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
      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暖的声音就这样沉寂了下去,我怅怅然在良好的灯光下写作。
      继之而来的美术灯,霓虹灯,将我们的家、我们的城装扮得更美,耀眼、闪烁的灯,增添了一些妖媚,每个家、每个众人进出的地方,都安装了无数的、千奇百怪的灯,入夜以后的都市和乡村,比白天更多了一些新奇和眩惑。
      有一次,我从华冈上望向台北,万家灯火里哪一盏是为我而开的?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四十年了,从摇曳昏黄的煤油灯下,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坐在讲求爱眼照明的桌前,如果祖母还在,那会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境?我常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在一个万灯闪亮的夜晚,陪祖母静静欣赏着一些光影缤纷!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有删节)
    1、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个性”,一般被认为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其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
      有人认为,有些个性表现为不盲从,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动力,应肯定;有些人认为,有些个性表现为自我中心、任性而为,应该制约;有人认为,个性是件奢侈品;有人认为,随大流而看不出个性的人是生存的智慧;有人认为,个性也有真伪之分。
      关于“个性”,你有何感想或思考呢?请联系社会生活或自身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