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冀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练习题(必修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拔(zhuó) (sǔn) (jí) (yàng)怏不乐
    B.熟(rěn) (yǐ)逦 (zī)须 (zài)歌载舞
    C.(bū)慢 (dāo)陪 (zǐ) 命运多(chuǎn)
    D.(tān)塌 (zhú)舻 (bǐ)邻 (líng)两可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尺牍 盘缠 碎琼乱玉 臭名昭著
    B.笼统 下塌 冥顽不灵 皇天厚土
    C.拮据 筹划 不及不离 不落窠臼
    D.矫首 希冀 安然无恙 哀声叹气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群中年人相遇相识在深圳;十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B.区别这些商品的真伪并不困难,然而在极低的价格诱惑面前,许多人仍对假冒商品趋之若鹜。  
    C.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D.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厉行节约,甚至应做到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 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 “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情美和风情美。
    B.《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本文辞采华美、音律谐和、句式整齐、多用典故,充分体现了骈体文的特色。
    C.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中,有一种名为“表”的文章。表文词藻清丽,情感真挚,《陈情表》、《出师表》等表文都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D.《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是罗贯中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编撰的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莽苍者(往) 一国(夺取) 举世之而不加劝(称赞)
    B.生生所(凭借) 三径荒(接近) 容膝之易安(明白)
    C.家君作(县令) 彭泽之樽(超过) 且益坚(贫穷)
    D.形影相(安慰) 臣冼马(授予官职) 名节(怜惜)
◎ 人教新课标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冀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练习题(必修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之——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徙于南冥也
    B.于——急星火 访风景崇阿
    C.以——臣供养无主 刘日薄西山
    D.见——慈父 用于小邑
  • 下列各句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三江而带五湖
    A.眄庭柯以
    B.雄州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孤舟
    D.亲戚之情话
  •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南冥者,天池也
    D.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
    译:(我)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晨光朦胧,天才刚刚放亮。
    B.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滕王阁序》)
    译: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译:天色深蓝,难道是它的真正颜色吗?难道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吗?
    D.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译: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 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林冲照管草料场,去打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这反映了他性格中细心,缜密的一面。
    B.别里科夫在生活和思想上有很多的“套子”,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恐惧变革而逃避发展变化的社会。
    C.归田后,陶渊明农忙时参加农事,农闲时乘兴出游,心情愉悦乐观,但也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
    D.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他想象出一个“逍遥”的至高境界,这是一种胸怀大志,无所畏惧的人生境界。
  •   《三国演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数十次,重点却极为突出。其中有五次战争写得最为出色,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袁绍生性多疑,谋臣荀彧不堪忍受,投奔曹操。曹操采纳荀彧之计,领精兵夜袭乌巢,烧了袁绍囤积在那里的粮草,袁绍军心大乱,被曹操精兵打败。曹操又乘胜率大军直冲袁军大营,一举灭了袁军主力。
    B.赤壁之战是决定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生死存亡的重大战役。作者在描绘此战役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故事:诸葛亮舌战群儒。三气周瑜.黄盖施苦肉计。庞统巧授连环计等。
    C.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七十万大军讨吴。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于山谷丛林中,连营纵横七百余里。东吴青年将领陆逊乘机下令火攻,蜀军四十余军营顷刻烧尽,刘备大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往白帝城。
    D.诸葛亮六出祁山,其中第一次马谡拒谏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第六次五丈原诸葛禳星,终于没有完成蜀汉中兴的夙愿。
    E.七擒孟获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孔明指孟获笑曰:“汝先令汝弟以礼诈降,如何瞒得过吾!今番又被我擒,汝可服否?”获曰:“此乃吾弟贪口腹之故,误中汝毒,因此失了大事…… 非吾之不能也,如何肯服!”这里所述是其中的第三次:孟获之弟孟优依计携宝,径投孔明大寨而来,却被诸葛亮识破。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_。
    (2)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
    (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冀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练习题(必修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评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并用一句话概括风雪描写的作用。
    (1)“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雪正下得紧”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雪“越下得紧”
     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祖先、祖宗、祖辈、祖传,从以上的词语中,任选一个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
      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悺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 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曰:“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大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途,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
       [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羌大三辅,围安定——寇:贼寇
    B.官属欲赋敛请——谢,谢罪
    C.宜正天下名贤多见逮——染,牵连
    D.臣宜之——坐,判罪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皇甫规为人正直,因不搭理徐璜等人送礼的暗示,所以没被封侯,还被拘捕服苦役。
    B.皇甫规荐中郎将张奂代替自己,荐贤让贤的精神可嘉。
    C.因受党锢事件牵连,皇甫规主动上书,要求朝廷判他罪,这表现了勇于承责的精神。
    D.本传记皇甫规,突出其贤能,有正面叙事表现,也有从他人着笔的侧面描写。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 一个字。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的“引”和“衔”即可看作“诗眼”。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5-6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对赡养父母问题,孔子提出了与一般人不同的见解,认为子女仅仅赡养父母,这是不够的。
    B.从政者应当对“孝”做出表率,以此去教育百姓,实现治国的理想。
    C.从政者在道德上放松要求,造成社会礼崩乐坏,孔子对此感到痛心和悲伤。
    D.多做善事,心存善念,老百姓就会感恩,社会风气就会好转。这是孔子提出的救世主张。
    2.三则选段都有“敬”字,孔子在“敬”字上表达了哪些思想内容,请做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不应“失重”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根据原文,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人类的阅读行为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的表现是 “界面”的阅读代替了“纸面”的阅读。
    B.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使人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带给人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C.“纸面”阅读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有较大的随意性,目的性也不强。 D.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大部分更靠近生活更实用,它们直奔主题,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E.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不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
    2.作者为什么说“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点概述“无用”的阅读有哪些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办事儿
    王和文
      每次探亲回家,父亲都会提起表哥。他通常这样说,你表哥真不错,经常来照料我们,大大小小的事都替着张罗。
      表哥待我们真是好。我在县城读书的时候,伙食差,经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多亏了表哥,他当时在县里最气派的第一饭店工作,晚上下了班,经常到学校里给我送去一大块熟牛肉或狗肉,看着我吃下才笑眯眯地离开。
      我有时会问,你这样做好吗?
      表哥说,我们那里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人吃嘛,撑死了能吃多少?
      我很感动,也很诧异,但是狗肉堵着嘴,想不出恰当的话来,只能说,你们不会把饭店拿垮了吧?
      果然被我不幸而言中。我考上大学的第二年,第一饭店停业了。表哥呢?进了一家金属乐器制造厂。
      我再次放假回家,发现家里的橱柜.水缸盖.锅盖乃至簸箕,全都是亮闪闪的优质材料。
      我的心一沉!侧立起耳朵,看着父亲。他老人家果然又说,你表哥真是不错。
      我决定和表哥谈一谈。我尽量委婉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你这样做对单位和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这样下去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表哥很尊重我这个小弟,他也相当诚恳地表达了他的意思:你表哥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拿破料子给亲戚朋友办点事儿;要是这点事儿都办不了,我还不憋屈死啊;又不是偷出去卖钱,自己人用嘛,打死了能用多少?
      我乖乖地闭上嘴巴。
      不过,表哥还是感谢我的开导,他说,放心吧老弟,我倒是想拿金块呢,可也得有啊,厂里只有铝合金和擦琴的布料。
      我这才注意到,他家里的窗帘.床单.电视机罩……都是上好的白棉纱布。
      我讪讪地说,你们,你们不会把工厂拿垮了吧?
      果然又被我不幸而言中。没过两年,乐器厂倒闭了。表哥呢,下岗了。
      又是一年过去。
      我再一次回家。阔同学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设宴款待。酒至半酣,我去洗手间,没想到竟遇见了表哥!他做了这里的保洁员。
      意外相逢,我们都特别高兴。表哥实在见老,也是奔50岁的人啦,但是热情和仗义丝毫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局限,他把“正在维修请您稍候”的大牌子架到洗手间门外,说,不让别人进来,给你专用!
      我大着舌头说,这不太好吧?
      表哥说,嗨,这点事情都办不到,你表哥我在这里不是白混了么?
      从洗手间出来,我发现衣兜里鼓鼓的,掏出来一看,是不知什么时候塞进去的五六包面巾纸。我隐约记起表哥刚才说过一句话:这里只有这东西,真不好意思拿出手。
      我嘿嘿笑了,眼泪却止不住流下来……(选自《京江晚报》)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我”的内心情感是复杂的,即深恶痛绝表哥的可耻行为,也理解表哥的做法,同情表哥的遭遇。
    B.从“我”的身上,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并不是不懂得法律和制度,但往往难免做了人情的俘虏,引人深思。
    C.小说通过对表哥前两次工作中拿饭店肉食和拿工厂材料的描写,既能让读者感受到表哥最后做了保洁员的情节安排是一种必然,又为结尾处的高潮铺垫蓄势。
    D.小说通过前后的对比,写出表哥生活的变化,也表现出现实生活的变化,提出社会需要改革的问题。
    E.小说启示我们:个人的利益是建立在集体利益的基础上的,如果一味损害集体利益,最终损害的可能就是自身利益。
    2.试总结表哥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小说结尾“泪”的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