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新课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序(chì) 跄(liàng) (hái) 图穷匕(jiàn)
    B.堂(lòng) (tà) 创(chéng) 一顾(xuè)
    C.精(hàn) (niù) (gāo) 长歌哭(dàng)
    D.渍(jìn) (yī) (pōu) 风云(chà)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蓝领 碑贴 颓圮 嘉言懿行
    B.纽扣 殴打 藉贯 提要勾玄
    C.桀骜 震撼 雏菊 心悦诚服
    D.凋敝 辨驳 喋血 揭竿而起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B.他成绩优秀,人缘也好,广有羽翼,所以,这次学生会主席的位置非他莫属。
    C.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经过漫长的岁月,得以延续和发展,推崇它的声音一直滔滔不绝
    D.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作者写的不过是一些“身边琐事”,不过作者由于生活的年代是不平凡的时代,因此“身边琐事”也就有了更深广的内涵。
    B.欣赏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才能胜任。
    C.高2013级的选修课采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老师们广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和幽默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D.2010年堪称民生流行语的井喷年,“糖高宗”、“苹什么”、“煤超风”、“药你苦”接踵而至,这种井喷也描绘出2010年最为特别的风景。
  • 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其下联是
    [     ]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 2010年人教新课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得超过20字)。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 林红梅) 到今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8.4万公里,五年新增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仍居世界第二位。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28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介绍,经过五年对高速公路的建设,“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基本贯通。杭州湾跨海大桥、苏通长江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秦岭终南山隧道、上海崇明隧桥工程和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国内地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十年来,高速公路一直是我国交通建设的主战场。1998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目前,美国拥有约10万公里高速公路,居世界第一。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我国正在全力以赴地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建设。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预计“十二五”末,能基本建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诗节,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意境相符,句式相近。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或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______________,叹息肠内热。
    (4)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
  •   “步()”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叠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为行走。“涉()”从构字法来说,是_______字,其本义是_____________。
  •   作为中国人,读《论语》是获得基本的传统文化教养的基础。小至修身,孔子自述的成长经历能启发我们对自身人生成长的思考:“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不逾矩。”大至治国,《论语》也不无裨益,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回答宋太宗时说,自己只读过《论语》,“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因此有“_______”之说。
◎ 2010年人教新课标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期末模拟测试题(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1)《大卫·科波菲尔》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_________的作品。大卫的保姆_________是一个淳朴、善良、慈爱的劳动妇女。
    (2)请从《大卫·科波菲尔》中选出一个典型的细节分析其中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第二小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战国策 燕策三》)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北蛮夷之人——鄙:卑鄙
    C.乃其匕首提秦王——引:提起
    D.轲自知事不——就: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图穷匕首见——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B.左手把秦王之袖——人之力而敝之
    C.乃欲生劫之——敢烦执事
    D.卒惶急不知所——若属皆且所虏
    3.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文章加粗句的人物描写方法,并结合选段简要概括荆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流水和高山
    赵丽宏
      面对着流水和高山,我想起了人类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记得很多年前,在一些愁苦的日子里,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倾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听这些优美的钢琴曲,如同沿着一条迂回在幽谷中的溪涧散步,清凉晶莹的流水洗濯着我的疲惫的双脚,驱散了我心头的烦恼。
      莫扎特的音乐如同清澈的流水,在起伏的大地上流淌。这流水时而平缓时而湍急,然而它们永远不会失去控制,始终保持着优美的节奏,它们在风景如画的旅途上奔流,绿阴在它们的脚下蔓延,花朵在它们的身边开放,百鸟在它们的涛声中和鸣,有时,也有凄凉的风在水面吹拂,枯叶像金黄的蝴蝶,在风中飘舞……
      曾经听到一些自称喜爱音乐的人宣称:不喜欢莫扎特。莫扎特太甜美。仿佛喜欢了莫扎特,就是一种浅薄。这样的看法使我吃惊。创造美,竟然可以成为一种罪过,岂不荒唐。我听过莫扎特生前创作的最后几部作品,他的第四十交响曲,他的《安魂曲》。这些在贫病交迫的境况中写成的音乐,把忧伤和困惑隐藏在优美迷人的旋律中,听这些旋律,只能使人对生命产生依恋,只能对生活产生憧憬。一个艺术家,面对着穷困和死神,依然为世界唱着美丽的歌,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把这样的境界称之为“浅薄”,那才是十足的浅薄。
      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很少有人不被他的激情所振奋。即便是那些对音乐没有多少了解的人,也能在他气势磅礴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机勃勃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大地的气概。就像读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音乐家把心中的音符倾吐在乐谱上时,灵魂中涌动着多少澎湃的激情?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很自然地联想起那些高耸入云的山峰,它们以宽广深沉的大地为基础,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它们像自由不羁的苍鹰俯瞰着大地,目光里出现的是大自然的雄浑和苍凉,是人世间的沧桑和悲剧。只有那些博大的灵魂,才可能描绘这样气势浩大的景象。
      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他的钢琴奏鸣曲《月光》,便是倒映着清朗月色的高山湖泊,他的那些优美的钢琴三重奏,便是清澈的山涧,在幽谷中蜿蜒流淌……当音乐跌宕起落,震天撼地时,他的山峰便成了洪峰汹涌的峡谷,轰然喷发的火山。/ 听莫扎特的音乐,你可以坐下来,静静地欣赏,犹如面对着水色潋滟、风光旖旎的湖水。你会情不自禁地陶醉在他的音乐中,让想象之翼作彩色的翔舞。
      听贝多芬的音乐,令人激动,令人坐立不安。在那些跌宕起落的旋律中,你仿佛急步走在崎岖的山道上,路边万千气象,让你目不暇接。你也很可能产生这样的担忧:前面,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悬崖,会不会一失足跌落进万丈深渊?
      这样的境界,都是诗意盎然的人生境界。
      是的,莫扎特和贝多芬,常常使我想起中国的李白和杜甫。李杜之间的友情一如高山流水,绵延不绝。莫扎特和贝多芬也是同一时代的两位大师。对贝多芬来说,莫扎特是长者,是前辈,在艺术上,贝多芬对莫扎特满怀敬意,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而莫扎特生前听到尚未出道的贝多芬的曲子后,也曾真诚地预言说:“有一天,他会名扬天下。”较之李白和杜甫,莫扎特和贝多芬之间的交流也许更少,两人之间大概也谈不上有什么友谊,但是作为音乐家,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早巳远去。欣赏音乐的现代人恐怕不会去计较作曲家当时的身份,也不会去追索他对当时的皇帝持什么态度,更不在乎他当时穿的是“宫廷侍从的紧腿裤”,还是“激进共和主义者的散腿裤”。重要的是音乐本身,如果音乐家在作品中阐述了他对美的特殊理解,倾诉了他美妙的真情,那么,他的音乐就会长久地拨动听者的心弦。因为,他留下的旋律,是人类的心声,是美好感情的结晶,它们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世事的更迁而变色。
      高山巍巍,流水潺潺。能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徜徉于美妙的高山流水,真是人类的福分。(节选自赵丽宏《流水和高山》,有删改)
    1.从全文看,文章标题为什么取名为“流水和高山”?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然而,贝多芬的山峰决不是荒山。他的山峰上有蓊郁的森林,也有清溪流泉。”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有哪些相同处和不同处?请分条作答。
     相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贝多芬的音乐魅力,请任选一种作简要赏析,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
      有一天晚上×先生从三楼下来,手里提着小箱子,身上穿着长袍子,站在鲁迅先生的面前,他说他要搬了。他告了辞,许先生送他下楼去了。这时候周先生在地板上绕了两个圈子,问我说:
      “你看他到底是商人吗?”
      “是的。”我说。
      鲁迅先生很有意思地在地板上走几步,而后向我说:“他是贩卖私货的商人,是贩卖精神上的……”
      ×先生走过二万五千里回来的。
      ……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
      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
      楼上楼下都是静的了,只有海婴快活的和小朋友们的吵嚷躲在太阳里跳荡。
      海婴每晚临睡时必向爸爸妈妈说:“明朝会!”
      有一天他站在上三楼去的楼梯口上喊着:
      “爸爸,明朝会!”
      鲁迅先生那时正病的沉重,喉咙里边似乎有痰,那回答的声音很小,海婴没有听到,于是他又喊:
      “爸爸,明朝会!”他等一等,听不到回答的声音,他就大声地连串地喊起来:
      “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爸爸,明朝会……”
      他的保姆在前边往楼上拖他,说是爸爸睡下了,不要喊了。可是他怎么能够听呢,仍旧喊。/ 这时鲁迅先生说“明朝会”,还没有说出来喉咙里边就象有东西在那里堵塞着,声音无论如何放不大。到后来,鲁迅先生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
      “明朝会,明朝会。”
      说完了就咳嗽起来。
      许先生被惊动得从楼下跑来了,不住地训斥着海婴。
      海婴一边哭着一边上楼去了,嘴里唠叨着:
      “爸爸是个聋人哪!”
      鲁迅先生没有听到海婴的话,还在那里咳嗽着。
      注:①X先生,即冯雪峰(1930-1976),现代文艺理论家。1936年4月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到上海工作,与鲁迅情谊甚笃。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鲁迅的笑声表现了他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鲁迅在生活中也透着风趣、亲切。
    B.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
    C.对于一些青年人写字写得潦草,鲁迅先生“深恶痛绝之”。这种“痛”丝毫不亚于对敌人的“痛恨”。
    D.鲁迅先生老年得子,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对儿子充满了慈爱。
    E.作者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心体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写出了非常生活化的鲁迅。
    2.为什么鲁迅先生戏称冯雪峰为“贩卖精神”的“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鲁迅与海婴相互呼唤这一细节,表现了鲁迅对儿子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鲁迅的“平和”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我与他(她)为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感情真挚;细节生动;人物个性突出;夹叙夹议;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