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衡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必修三)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迤(lǐ) 地(rèn) (áo)
    B、察(gē) 寂(cén) (chéng)
    C、酒(zhuàn) 发(jī) 云(tóng)
    D、糍(bā) (měi) 佑(bì)
  • 下列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斟酌 洗练 干燥 垂头丧气
    B、尺牍 膨胀 讥诮 数典忘祖
    C、发抖 缆绳 幅射 唉声叹气
    D、竣工 蜉蝣 幽壑 咬文嚼字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刚前往长沙,刚好遇上歹徒在车上持刀抢劫,他挺身而出,英勇地制服了歹徒,好不让人荡气回肠
    B、他爱读书,并且爱做笔记,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C、做学问,往往离不开一个“静”字。身处闹市,如能安之若素,亦可以孕育出丰硕的成果。
    D、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 下列文学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有错误一项是
    [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陆虞候
    B.《装在套子里的人》——海明威——别里科夫
    C.《边城》——沈从文——天保
    D.《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自然科学小论文
  • 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诗可不然
    ②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的异常之早
    ③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④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之后。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辞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情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更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D、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生流弊。
    2、对“套板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套板反应”是指一件事发生时你立即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B、就作者说,“套板反应”是创作动机的仇敌。
    C、“套板反应”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D、就读者说,“套板反应”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习惯的力量十分深广,沿着习惯去做,就可以轻松地创作出新的文艺作品。
    B、韩愈说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他自己多次失败后得出的教训。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出现“套板反应”,就难以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D、报纸杂志和尺牍宣言中的文章,都是“套板反应”的作品。
◎ 2010-2011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衡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必修三)的第二部分试题
  •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遥襟畅——甫:美好
    B、命途多——舛:乖违,不顺
    C、识盈虚之有——数:定数
    D、君子见——机:预兆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睇眄于中天——且益坚
    B、气凌彭泽樽——岂效穷途
    C、极娱游暇日——屈贾谊长沙
    D、奉宣室何年——处涸辙犹欢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爽籁发而清风生
    B、天柱高而北辰远
    C、控蛮荆而引瓯越
    D、蟹六跪而二螯
    4、下列对文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恨世俗而放任自流。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⑵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后面的填空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的卢,古代有名的战马。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他的朋友陈同甫(陈亮)的,下阕所言“君王天下事”指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的悲愤心情。
  • 转 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在旅途上,这“转身”的频率更高,体验更多,一转身,那个清丽的少女不见了,她失踪于汹涌的街市人潮;一转身,那个少妇不见了,她那么端庄,贤淑写满了她的表情,然而,呼啸的列车载走了她;一转身,那个我极少见到的“经典老者”——满头银发,一身素净,眉宇间透出气定神闲的沉静和慈祥的他不见了,车门关闭,车轮转动,不知把他带向何方,我甚至没有看清他的背影。
      那一次我在北京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你,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只看见攒动的人头,波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鲜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小儿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为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我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 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巧妙,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的角度看,第四段写到的那个“年轻人”与上文提到的“她”“少妇”“老者”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开头对“秦岭山路”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推动油价猛涨”的原因。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周来一涨再涨,屡创新高。
      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报告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上个月的原油商业库存已降到5年来的平均值以下。同时北半球尤其是美国进入冬季,对取暖用燃料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兑许多国家的货币比值都已创下多年来的最低,而自从美联储9月18日降息以来,美元的下跌趋势越来越快。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在有意放任“弱势美元”,以此刺激出口的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年人教新课标湖南省衡阳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必修三)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和横批,请对出下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基本协调。
    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吉星高照
  • 请以“呼唤__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在题目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漏(chuǎn) (liǎo) 袭(jiǎo) 风云(zhà)
    B.事(fèn) (pǐ) 恨(zēng) 私舞弊(xùn)
    C.手(sǎ) 火(cuì) 定脚(zhá) 如履冰(báo)
    D.米(gēng) 逆(wǔ) 马(yìn) 牙咧嘴(cī)
  •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B.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
    C.孔子认为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为了当统治者,只要做了官,一切事情就迎刃而解。
    D.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2.孔子也曾经说过“学而优则仕”,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结合上面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教育目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庄子·让王》中有一则这样的寓言:
    随珠弹雀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注: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1、请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人生的目标与追求”的方面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完上述寓言后的感悟,不超过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