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人教新课标高中二年级语文模块检测(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
    A、没(yān) (yè) 娜(ē) 甲归田(xiè)
    B、如 (pì) (sì) 然(lǐn)  角虚名(wō)
    C、余(yìn) 脚(pǒ) (zhě) 摇摇欲(zhuì)
    D、殓(qīn) 丽(qǐ) 蝠(piān) 汹涌澎(pài)
  • 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冗烦 凭吊 心急如焚 安之若素
    B、崔嵬 鱼凫 沸沸扬扬 义愤填膺
    C、蛊惑 寥阔 风烛残年 战功赫赫
    D、狼籍 镣铐 做客他乡 众望所归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
    A、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B、在电影《铁人》中扮演王进喜的吴刚和《梅兰芳》中扮演燕十三的王学圻在27届金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C、他们根据那位青年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要他供出是从哪儿贩来的,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假冒名酒的黑窝子找到了。
    D、5·12汶川地震已过两年,央视记者特意赶到汶川调查那里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发现棚户区的灾民正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
  •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一般用药将近一周左右即可见效,疲倦乏力、怕热多汗等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左右心悸、头晕等症状明显好转,恶性瘤或囊肿也会逐渐缩小。
    C、近两年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广东国投破产事件暴露了中国金融业的风险隐患,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反面教材,向我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________不多呢!
    ⑵有人利用地震,哄抬物价,发国难财,这种行为为人所________。
    ⑶向武人卖弄________,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
    A、赢利 不齿 风雅
    B、营利 不耻 风雅
    C、营利 不齿 文雅
    D、赢利 不耻 文雅
◎ 2010年人教新课标高中二年级语文模块检测(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也(妨害) 起而飞(迅速) 怪者也(记载) 则王之乎(赞同)
    B、众人之(比较) 磨牙血 (吸) 民而王(安抚) 庠序之教(谨慎)
    C、莽苍者(到) 会永无缘(他) 作不良计(因此) 暂还家(只)
    D、一夫关(把守) 以羊之 (改变) 便可公姥(告诉) 家来贵门(辞别)
  • 下列划线的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非爱其财而易之羊——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B、奚以九万里而南为——臣固知王不忍
    C、若无罪就死地——反求之,不得吾心
    D、造物不应推辈——以所为,求若所欲
  • 下列句子划线的字与“危士臣,构怨于诸侯”中的“危”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使人听此朱颜
    B、伏清白以直兮
    C、王之所大欲,可得与?
    D、欲辟土地,秦楚
  • 下列各句句式与“牛何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莫之能御也
    C、翱翔蓬蒿之间
    D、百姓之不见保
  • 生物疗法抗癌
      近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临床肿瘤协会年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一批使用生物疗法的药物,已经在癌症治疗上取得了奇效。目前癌症治疗已经由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的时代进展到另一个新的领域--生物疗法的时代。
      传统的化学与放射线治疗所用的战术好比是“地毯式轰炸”,在摧毁癌细胞的同时,也对正常的组织产生相当大的伤害。由于一些常规化疗药物主要原理是破坏细胞生长,同时也使如骨髓和胃肠道反应的快速生长细胞受到破坏,所以化疗通常会带来贫血、感染、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而生物疗法,则可以针对癌细胞所特有的抗原,或更精确地说,是对一种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加以阻断,使癌细胞无法接受到体内生长因子的刺激而生长,或是使癌细胞内生物讯息之传递受到阻断,无法将讯息传到细胞核,而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这种疗法就好比“定向导弹”,可以精确地命中目标,避免“地毯式轰炸”所带来的副作用。科学家认为,随着生物疗法的进展,未来还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个别用药。在10—20年内,当癌症确诊后,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肿瘤的类型,而且届时癌症将不再按照生长的部位或是按照显微镜下的形状分类,而是按照其基因特征分类了。
      生物疗法代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尚需更多临床测试。但是,将癌症真正变成慢性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专家认为,就现在而言,由于缺乏足够的临床测试,这种药物还只能用于个别患者试验性使用上。
      约斯隆——卡特林癌症中心主任哈罗德·法莫斯医生认为,不能对癌症新疗法设定严格的时间表,因为担心会带来“失败的期盼”。“生物疗法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癌症的阿喀琉斯之踵。但问题是对于具体病症,目标还不是非常清晰。”一位专家的话,道出了生物疗法的局限性。
      在临床试验中有超过一半的生物科技药物为抗癌药,生物抗癌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生物抗癌药的研制成功,令制药业大为兴奋。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而相对而言,心脏病的药物为122种、精神治疗药物为176种。
      但是随着更多的抗癌药正式上市,为这些药物买单将成为政府健康医疗系统的大问题。特别是现在,一些新药仅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而在去年,由遗传技术研究公司开发的、第一个采用生物技术抗癌的药物Avastin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批准正式上市,更令其母公司收入在全球生物技术企业中一下排名第二位。
    1.下列对“生物疗法”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是用生物药品破坏骨髓和胃肠道细胞的生长,针对癌细胞特有的抗原,施放“定向导弹”的疗法。
    B.是用生物药品阻断癌细胞生长因子的接受体或其生物讯息的传递,避免癌细胞无限制生长的疗法。
    C.是避免地毯式轰炸的副作用,根据个别患者的肿瘤生长情况有针对性用药的疗法。
    D.是用生物抗癌药品使癌症成为慢性病而延长时间缓慢治疗的方法。
    2.“生物疗法代表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下列不属于这种说法依据的一项是
    [     ]
    A.摒除了化疗通常带来的贫血、感染、恶心和腹泻等副作用,精确地命中目标。
    B.取代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及放射线治疗,使癌症治疗进展到新的领域。
    C.临床试验中有超过一半的生物科技药物为抗癌药,生物抗癌可以带来滚滚财源。
    D.生物疗法尽管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测试,但仍意味着科学家已经找到了癌症的阿喀琉斯之踵。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目前在癌症临床治疗方面已经有395种药物问世,远远高出心脏病和精神治疗药物,表示各大制药公司都在积极研制和生产抗癌药物。
    B.抗癌新药在给病人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每种新药一个疗程就需要支付上万美元。
    C.生物疗法前景光明,但它的局限性不是马上就能克服的,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D.“地毯式轰炸”是传统治疗癌症的几种方法采用的主要战术,它意味着对癌细胞和正常组织的大面积摧毁和伤害。
◎ 2010年人教新课标高中二年级语文模块检测(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赵逵字庄叔,其先秦人,家于资州。逵读书数行俱下,尤好聚古书,考历代兴衰治乱之迹,与当代名人巨公出处大节,根穷底究,尚友其人。绍兴二十年,类省奏名,明年对策,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擢第一。时秦桧意有所属,而逵独当帝意,桧不悦。即罢知举王雕,授逵左承事郎、签书剑南东川。帝尝问桧:“赵逵安在?” 桧以实对。久之,帝又问,除校书郎。逵单车赴阙,征税者希桧意,搜行囊皆书籍,才数金而已。既就职,未尝私谒,桧意愈恨。逵赓御制《芝草诗》有“皇心未敢宴安图”之句, 桧见之怒曰:“逵犹以为未太平耶?”又谓逵曰:“馆中禄薄,能以家来乎?”逵曰:“亲老不能涉险远。” 桧徐曰:“当以百金为助。”逵唯唯而已。又遣所亲申前言,讽逵往谢,逵不答,桧滋怒,欲挤之,未及而死。帝临哭桧还,即迁逵著作佐郎兼权礼部员外郎。帝如景灵宫,秘省起居惟逵一人。帝屡目逵,即日命引见上殿,帝迎谓曰:“卿知之乎?始终皆朕自擢。自卿登第后,为大臣沮格,久不见卿。秦桧日荐士,未尝一语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诏充普安郡生府教授。逵奏:“言路久不通,乞广赐开纳,勿以微贱为间,庶几养成敢言之气。”帝嘉之。二十六年,迁著作郎,寻除起居郎。入谢,帝又日:“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逵曰:“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但不与之同尔,然所以事丞相礼亦不敢阙。”又曰:“受陛下爵禄而奔走权门,臣不惟不敢,亦且不忍。”明年同知贡举,尽公考阅,以革旧弊,遂得王十朋、阎安中。……逵以疾求外,帝命国医王继先视疾,不可为矣。卒年四十一。帝为之抆泪叹息。逵尝自谓:“司马温公不近非色,不取非财,吾虽不肖,庶几慕之。”
    1、下列句于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逵对独帝意——当:适合
    B、亲老不能涉险远——亲老:亲人和老人
    C、逵不答,桧怒——滋;更加
    D、臣不能效古人抗折权奸——抗折:抗拒、驳斥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①侩以实对 ②能以家来乎 ③当以百金为助 ④以此知卿不附权贵
    ⑤勿以微贱为间 ⑥尽公考阅,以革旧弊 ⑦逵以疾求外
    A、①③⑤
    B、②④
    C、⑤⑦
    D、③④⑥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逵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     ]
    ①论君臣父子之情甚切,攫第一。
    ②逵单车赴阙。
    ③逵唯唯而已。
    ④讽逵往谢,逵不答。
    ⑤帝为之抆泪叹息。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含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赵逵读书能考察历代兴衰治乱事迹和当代名人贤士的行为节操,深人探讨研究,尊崇接近那些贤人。 B、赵逵中进士后因言论不合秦桧的心意而被罢免官职,后经皇帝询问才被任命为朝官,赴朝廷时,征税者迎合秦桧的心意搜查他的行囊。
    C、赵逵在朝任官,秦桧既出言打击又想施惠拉拢,赵逵不为所动。秦桧死后,赵逵受皇帝信任升官。
    D、赵逵直言奏告皇帝应广开言路使人敢言,后来他主管科举考试,能完全公正地考核察看考生,革除旧弊,选到了王十朋等人才。
  • 翻译下面句子。
    (1)秦桧炎炎,不附者惟卿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 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两种修辞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二情同依依。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5)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6)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7)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8)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改写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之句式一致,本体、喻体搭配合理。(可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
      我常常趴在檐下听雨。雨声轻灵,是微风里孩子们温温的耳语;雨声像山沟里柳阴下激石的溪水般清脆;雨声舒缓得像黄昏里泉苔上栖着的蜻蜓的翅。那种特别的感觉一声一声圈占了我的心,滴进我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萦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作为一个诗人不必去死。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我们何不理解为: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践志。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
      既做了帝王家的史官,又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司马迁择生,都是崇高的。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章中有特定的意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认为“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他们择死与择生”的崇高意义。
    (1)屈原择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司马迁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择死与择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细节》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