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查的第一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与刘大山
    [清]戴名世
      去年春正月,渡江访足下,留二宿,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见示,皆有奇气。足下固不自信,而谬以仆之文有合于古人法度,因从问其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回秦淮,将欲检箧中文字,悉致之足下,冀有以教我。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今年冬,有金陵门人欲刻仆古文于板。仆古文多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世人,恐以言语获罪,而门人遂以彼所藏抄本百篇雕刻行世。俟其刊成,当致一本于足下。其文皆无绝殊,而波澜意度所以然者,仆亦未能以告人也。惟足下细加择别,摘其瑕疵,使得改定,且作一序以冠其篇首,幸甚!幸甚!
      当今文章一事,贱如粪壤,而仆无他嗜好,独好此不厌。生平尤留心先朝文献,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而仆以为此古今大事,不敢聊且为之,欲将入名山中,洗涤心神,餐吸风露,息虑屏气,乃敢命笔。而不幸死丧相继,家累日增,奔走四方,以求衣食,其为困踬颠倒,良可悼叹。同县方苞以为“文章者穷人之具,而文章之奇者,其穷亦奇,如戴子是也。”仆文章不敢当方君之所谓奇,而欲著书而不得,此其所以为穷之奇也。
      秦淮有余叟者,好琵琶,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果大工,号南中第一手。然以是倾其产千金,至不能给衣食。乃操琵琶弹于市,乞钱自活,卒无知者,不能救冻馁,遂抱琵琶而饿死于秦淮之涯。今仆之文章,乃余叟之琵琶也。然而琵琶者,夷部之乐耳,其工拙得丧,可以无论。至若吾辈之所为者,乃先王之遗,将以明圣人之道,穷造化之微,而极人情之态,乃与夷部之乐同其困踬颠倒。将遂碎其琵琶以求免于穷饿,此余之所不为也。呜呼!琵琶成而适以速之死,文章成而适以甚其穷。今足下欲效仆之所为,是又一余叟也。然为余叟者,始能知余叟之音,此仆之所以欲足下之序吾文也。(有删改)
      [注]①刘大山:作者挚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足下出所为古文十余篇示——见:通“现”,展示
    B.其瑕疵——摘:指出
    C.仆文章不敢方君之所谓奇——当:相称
    D.造化之微——穷:探求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大多是债世嫉俗的作品,害怕因文字而获罪,不想让门生刻印。
    B.方苞认为写文章是困窘之人的才能,文章奇特,境遇也奇特。对这种说法,作者并不认同。
    C.在这封信中,作者反复请刘大山为自己的文章写序,主要是为了让他了解自己的心志。
    D.作者以秦淮余叟学成琵琶却陷入困境来比况自我的遭遇,流露出自己对不平世道的愤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足下北游燕蓟之间,而仆亦东走吴越,遂不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人有工为此者,不远千里谒之,学其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查的第二部分试题
  • (1)“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 ① 因遭训斥而怄气,宝玉为了让她开心,拿扇子给她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 ② 因被人弄脏了新裙子而苦恼,宝玉为解其愁,叫袭人拿来一模一样的新裙子让她换上。(《红楼梦》)
    (2)思想守旧的吴老太爷携带着护身法宝《 ③ 》,乘轮船从老家双桥镇来到上海避难。吴老太爷死后,这本书成了他女儿蕙芳的精神慰藉。(《子夜》)
    (3)堂·吉诃德看到道路两头卷起的尘土,以为是两支结仇的大军要开战,对桑丘说:“你没听见萧萧马嘶、悠悠角声、咚咚鼓响吗?”于是,发生了他与 ④ 作战的故事。后来,堂·吉诃德与狮子作战,并自以为得胜,从此改别号为“ ⑤ ”。(《堂·吉诃德》)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曹操采纳许攸的汁谋,领兵烧毁袁绍乌巢粮屯,大败袁军,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随后,曹操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在仓亭再次大败袁军。袁绍死后,曹操决漳河水夺取了冀州。后来,曹操用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终于统一了北方。《三国演义》)
    B.军阀开战时,梅跟着母亲张太太和琴来到高公馆避难,与高家大少爷觉新相识相爱。不料在谈婚论嫁时,梅的母亲因与觉新的继母在牌桌上闹矛盾,觉得受了委屈,就拒绝了高家的求婚,而把梅嫁给了别人,结果断送了梅的幸福。(《家》)
    C.好吃懒做的若望缺钱花,去找哥哥克洛德。见面后,克洛德列数了弟弟的种种不良行为。若望编造各种理由向哥哥要钱,克洛德用“不劳动者不得食”等话训导他;若望听得不耐烦,扬言要去干堕落的事,克洛德无奈,只好给他钱。(《巴黎圣母院》)
    D.马斯洛娃被调入政治犯队伍后,与西蒙松、帕夫洛夫娜一起前往流放地。这两个人对马斯洛娃影响很大:前者以纯洁的爱情温暖了马斯洛娃的心;后者出身高贵却过着最普通的女工生活,其无私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令马斯洛娃十分钦佩。(《复活》)
    E.法国大革命时期,葛朗台贿赂了监管拍卖国家产业的官员,以极低的价钱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一个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他巧妙地避税,成为本地区纳税最少的商人;他还经常拖欠债务,在索漠城名声不好。(《欧也妮·葛朗台》)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
      [注]①世臣:即“累世勋旧之臣,与国同休戚者也”(朱熹)。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拥有长期为国效力立功的大臣,才能称得上是“故国”,所以国君选拔任用人才很重要。
    B.齐宣王认为,齐国没有“亲臣”是因为他昔日没能分辨出“不才”之人,所以向孟子询问“识其不才”的方法。
    C.孟子告诉齐宣王,在人才的任用上,应该以贤能与否为标准,即使超越“尊尊亲亲”的伦常,也不必有所顾忌。
    D.孟子认为,国君只有运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选拔贤才和罢黜“不才”之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民的父母。
    (2)“故曰:国人杀之也”,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福建省厦门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查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说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若论对中国实际政治的影响之巨,则非法家莫属。所谓“百代都行秦政制”,便是对封建政治文化之本质的揭示。
      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最切合春秋战国时代君主们的需求,因为那时的社会充满血腥的征伐,各国为了在虎狼丛中图生存,唯有采纳刑赏并用的法家学说,不惜一切手段富国强兵才有出路。法家的特点有二,一是功利主义,如为了使军队成为虎狼之师,它规定按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评定军功,而军功可带来爵位、封邑等一切物质利益;二是整体主义,它讲求步调一致,甚至不惜以鼓励告密和轻罪重罚等恐怖手段来消除乱源、维系稳定,因此漠视个人、草菅人命成为常态。法家学说在乱世最见效果,但等到天下安定后,统治者如果单纯用法家治国,却容易引火烧身。暴秦二世而亡,给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一个启示,即在施政过程中,诚实地违反道德或赤裸裸地作恶是危险的,必须用儒家、道家的面目将法家的内核掩盖起来,在被统治者的经验中投下道德的影像,给他们以幻想和期待,这样才便于巧取豪夺。“阳儒阴法”“外道内法”就是这么形成的。
      按照清末思想家谭嗣同的说法,“阳儒阴法”不啻为乡愿与大盗的结合,其必然结果是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在先秦诸儒中,谭嗣同特别痛恨荀子,因为正是荀子援法入儒,开创了儒法合流的先河。秦国的李斯就曾跟随荀子研习帝王之学。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他强调的是“权利之恶”而非“权力之恶”。在荀子看来,圣人治国的方法,不是依靠人人为善,而是使人人不作恶。仁义固然要讲,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防范、惩治之术。有作为的君主绝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与“阳儒阴法”相比,“外道内法”更具迷惑性,因为道家标榜清净无为,而法家则表现为刻薄寡恩。两者之间不是有天渊之别么?司马迁写《史记》,将老子与韩非子合传,这在常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学案。后世文人中,关注并研究这一学案者不少,但剖析得最深刻的恐怕是王夫之。王夫之认为,道家和法家的共同点在于以疑虑箝制天下。老予多机诈,教导君主虚静无事,处暗见疵。但机诈既兴,其末流必极于残忍。再者,君主欲无为,欲自逸,必以重用酷吏督责天下,将一切委于有为之法才能做到。到了近代,撰写《厚黑学》的李宗吾先生对此学案也有一些精彩的发挥,比如他说:“道家是法家的收敛状态,而法家则是道家的爆发状态。”如此论断让人称奇。
      法家动辄言“法”,但法家思维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完全是两回事。在法家学说中,法律不过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君主本身是不会受法律约束的。君主口衔天宪,言出法随。他的言辞就曩法律,具有君临一切的威力。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则意味着无论何人都必须遵循大家共同约定的法律。尤其是公权力,更要有明确的法律边界。滥用公权力,便是对宪政的亵渎,对法律的践踏,公民社会不能容忍这样的无知妄作。
    1.下列对于法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法家学说诞生于战事频仍的先秦时期,它在消除乱源、富国强兵方面发挥了作用,迎合了诸侯国君主们的需求。
    B.法家主张刑赏并用,一方面它以物质利益奖励军功,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另一方面它也采取恐怖的手段来维系稳定。
    C.法家以严刑峻法督责天下,在乱世效果最明显,但天下太平后,如果还只用法家治国,那么就有可能危及统治。
    D.法家所谓的“法”,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它不容许任何人亵渎践踏,所以需要由酷吏执行,钳制天下。
    2.下列关于儒、道、法合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儒、道、法合流,掩盖了封建统治的本质,具有相当的迷惑性。
    B.“阳儒阴法”“外道内法”都具有欺骗性,清代谭嗣同对此深恶痛绝。
    C.法家刻薄寡恩,需借助儒家仁义的道德外衣,给百姓以幻想和期待。
    D.封建统治要维持表面的虚静无事,必须靠严刑酷吏的有为之法。
    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法家刑赏并用的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对中国实际政治的影响超过了其他学说。
    B.在苟子看来,人性是恶的,所以圣人治国必须依靠防范、惩治之术,以使得人人不作恶。
    C.王夫之认为,司马迁意识到道、法两家在钳制天下方面有共同点,因此写《史记》时将老子与韩非子合传。
    D.法家重“法”,主张极力发挥法律这一工具的防范、惩治作用;但同时它也重视对百姓的教化劝善。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问题。
    人生最美好的一步棋
      杰克和杰森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老家在山区。杰森胆大泼辣,敢作敢为;而杰克却显得生性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好在两个人都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巧的是居然是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
      这天,天气阴沉沉的,杰克有点感冒,杰森就陪他去医院。去医院的小路上,杰克突然发现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他连忙拉着杰森的手蹲了下来,低声说:“杰森,快看,是帕桑总理。”
      两人与总理之间的距离似乎不到30米,总理和几位官员坐在公园的小凉亭下,正商量什么事。两人想,总理办完事后,一定会从他们旁边这条路返回。因此,杰克和杰森决定再等上几分钟,那样可以更贴近地看到总理。
      果然,不到半个小时,帕桑总理站了起来,他向路这边走过来。看到总理走了过来,杰克和杰森有点不知所措,杰克更是腼腆地低下了头。总理走到杰克面前,看了看杰克,然后用手托起杰克胸前的校徽说:“是大学生啊。”这时的杰克,不知是激动还是腼腆,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杰森却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说:“总理,您好。”帕桑总理拉着杰森的手说:“大学生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多学知识,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杰森听了连连点头说:“谢谢总理的关心。”
      第二天,多家报刊的头版刊登了帕桑总理看望杰森的大幅照片,许多报刊电台对杰森进行专题采访。一夜之间,杰森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学校也把帕桑总理与杰森握手的照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保存到档案馆里。这时候,很多校友惋惜地对杰克说:“你错过了这样好的成名机会,真是可惜,但你可以补救啊。你要立刻拿起笔,将你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送到报社去发表,这样也可以给你自己增加知名度。”杰克听了建议,可提笔写文章的时候却又无从下笔,这件事就慢慢搁置下来。
      杰森成名以后,大学一毕业就顺利地找到了工作,不久就被一位富商的女儿看中,进了名门豪宅;而杰克却被分配到山区一所学校,当了一名老师。艰苦的工作之余,杰克常常思考着,当年如果自己能跨出那一大步,说不定杰森的一切就是他的,他的人生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默默无闻,也许他确实错过了人生最好的一步棋。可是回头一想,这样的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渐渐地,杰克放弃了那种毫无意义的思考,开始脚踏实地的工作。
      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几年,杰克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园丁,由于他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斐然,他获得了全国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育表彰大会上,他受到了帕桑总理的表彰。这一次,他大踏步地走到帕桑总理面前,向总理问好,总理向他颁奖和祝贺的照片,第二天就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他受到的表彰和获得的荣誉成为他就读过大学的骄傲,学校特地为他塑造了一尊雕像,激励前来学习的学生。而这个时候,杰森自费出版了一本作品集,他把帕桑总理与他的合影和一些不断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收集在一起,这本作品集寄给了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百年以后,一位历史学家在整理档案时,偶然翻到了帕桑总理与杰森的那张照片,他在那里凝视了片刻,很快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而在杰克的那尊雕像前,他却凝视了很久很久……(作者:张以进,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在兄弟俩偶遇总理时,杰森敢大胆向前踏了一步,伸出双手与总理握手问好;而杰克竟然傻乎乎地看着总理,失去了一次成为名人的机会。
    B.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有许多方面是相同的:都考进同一所大学的教育专业,都有机会向总理问好,与总理合照的照片第二天都出现在各家报纸的头版。
    C.小说灵活地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表现了杰克腼腆内向,办事有点缩手缩脚的性格特征,这为下文杰克脚踏实地地工作做了铺垫。
    D.校友建议杰克将见到帕桑总理的情形写成回忆文章,杰克却搁置了,这既与杰森不断写回忆那次难忘经历的文章相呼应,又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E.小说通过叙写杰克和杰森这对双胞胎兄弟,向总理握手问好而成为名人的故事,为读者指明了一条走向成功的捷径,启发读者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机遇。
    2.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说的情节故事,你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一步棋”是什么?请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你对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反思所得。要求:依照示例,先引用一句熟语或名言警句,再简要地阐明你的看法。
      示例:
      熟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反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说话不可能一贯正确,说错了,改了就好。
      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问题。
      2009年11月30日,《中国日报》发布了当年名列前25位的中国作家富豪名单以及版税。这份“2009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创制人是吴怀尧。在这份榜单中,“童话大王”郑渊洁以2000万的年收入荣登首富宝座;曾蝉联前两年该富豪榜第一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今年以1700万的年收入屈居第二;另外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以1200万位居第三。
      作为“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的吴怀尧,生于1984年,高中肄业(他的最高学历只有高中二年级),18岁赴京从事编辑工作。自2006年以来,他每年都要发布这样的榜单,并因此声名鹊起,同时也备受争议。
    (1)为这则新闻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
      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这则新闻中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字数要求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