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选自《新华文摘》08年20期)
    1.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制在唐宋时期有进步作用。而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其弊端就越来越明显。
    B.八股文在明清科举考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八股文过关了。也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
    C.策问始终是科举考试重要的考试题型,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D.20世纪初,科举制度没有逃脱被停废的命运,说明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考试内容停留在古典人文知识的科举制度被停废,意味着它抗衡不了代表工业文明的西学东进。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尽管长期以来,科举制度伴随着连绵不断的严厉批评,但它一直在中国古代1300年的人才选拔中起着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为社会选拔了大量的治国之才,在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B.明清科举制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存在不少弊端.但也绝非仅考八股文一科.其三场考试还是较全面的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识。
    C.科举制度被古代统治者择善而从,是因为考试选才制度要优于其他传统的人才选拔制度。
    D.一些有真才实学却在考场上屡试屡败的学者,如朱熹、顾炎武、蒲松龄、吴敬梓等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讽刺。
  •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拯惧,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宿以老,数乞谢事。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有删节)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复问——辟:使……避开
    B.苟有过,不早正——盍:何
    C.泾卒固慢——悖:谬误
    D.宿以老,数乞谢——事:事情
    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胡宿清谨忠实的一组是
    [     ]
    ①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 ②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 ③筑石塘百里,捍水患
    ④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⑤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 ⑥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宿在做宣州通判时,有一个将“囚犯”判为死刑的的案件,经过他单独而仔细地审问,终于弄清事情的真相,使这一冤案水落石出。
    B.胡宿在担任湖州知府时,一些官员对前任太守花钱大兴学校,待其离任时,又“疑以为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胡宿毫不留情地进行责备。
    C.在处理泾州卒欲作乱一案中,包拯本不想袒护相关官吏,当面对胡宿义正词严的告白时,包拯就将相关官吏赶走了事,免得授人以柄。
    D.对于“北方”、“捕鱼伐苇”、“侵诬尺寸”引发的争端,胡宿主张“外和”,不必动用军事力量,必要时让地方官员用文书向对方申明即可。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9)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天涯霜雪霁寒宵。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暗 记
    聂鑫森
      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满了摆在窗前的一张宽大的画案。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并上了轴的山水中堂。右上角上,写着五个篆字作画题: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着画的每个细部。他不能不认真,这幅得意之作是要寄往北京去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发生业务上的联系。
      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是美院毕业的,原在一家幻灯厂当美术师,能画能写。后来下海了,在湘潭城开了一爿小小的裱画店,既是老板又是装裱工。同事们都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一些老辈子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老店去装裱呢?
      画是胡笛刚才亲自送来的,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并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他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平心而论,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大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处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他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一翻面目,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却能轻易被人仿造,那么,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设在杂树根部处的暗记,实为暗伤,是有意设上去的。北京城高手如林,若有细心人看出,则有污这一幅扛鼎之作。您说呢?”
      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令'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部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成几团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也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审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平整如原纸,这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织”,既费时费力,又需要有精道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他的笔墨如出一途。他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者,因对人不信任而设,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选自《百花园》2006年第9期)
    (1)“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作者为什么要用“安闲”这个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一句中,石丁的神态变化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试分析句子中“暗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请你探究一下本文写作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 在横线处填上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黑龙江大沾河湿地是典型的森林湿地,湿地里的植物稀有珍贵,动物种类繁多,而且景色奇特。湿地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岛竟会漂浮起来,随风转动。现在,这片没有人迹的神奇土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①小岛四周是70多个泡泽
    ②水鸟和其它野生动物常来这里戏水
    ③小岛上长着茂密的冷杉
    ④而随着雨季的到来,湿地漫水
    A、③①④②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通过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并简要说明其含义和作用。
      汉语中有许多通过巧妙地调整语序,表达丰富含义的常用语。例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意思是不担心通常发生的情况,只担心极少发生的特殊情况,强调做事要谨慎,防止发生意外;又如: “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强调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强调___________。
  •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用所给的一组词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
    例:“上”与“下”
    ①追求的方向不一样,也就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
    ②上与下,在某些时候,只是方向发生了改变。
    “玉”与“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35字)。
      成都是泡在荼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茶馆里竹制的扶手椅是几千年人体工程学的光辉成果,完全符合人的关节屈仲,又不像沙发或躺椅使人昏昏欲睡,你舒适地坐上一整天也不疲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有人说语文易学,有人说语文难学;有许多人说语文是最重要的学科,有许多人偏又不重视语文学习……目前,语文在许多学校处在较为尴尬的地位。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请以“我这样看语文”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