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的一项是
    [     ]
    A、袅(nuó) (lì) (gě)争流 (yǔn)身不恤
     B、(chēn)目 (zì) (zhuì)而出 一叶(biǎn)舟
    C、颓(pǐ) (dié)血 清流激(tuān) (yùn)身不恤
    D、(yǐ)郁  (jū) (shāng)曲水 游目(chěng)怀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长嵩 峥嵘 流觞曲水 放浪形骸
    B、舳舻 和蔼 酾酒临江 图穷匕见
    C、寥廓 漫朔 冯虚御风 沧海一栗
    D、篱笆 涸辙 相与枕籍 欢渡佳节
  •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朝鲜通过此举已提前宣告朝核问题“布什时代”的结束,已把目光转向即将登基的美国新总统。
    D、刚进人高中,同学们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写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者比比皆是。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人教版《语文》新诗单元选录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旧体诗词。
    B、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何以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原因之一,是它用柔婉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一种“甜美的忧郁”,让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C、一些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使得身心受到损害,已成为心理学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D、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构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汉字是至今仍“活”着的最古老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古老的汉字又以它独特而智慧的方式解决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问题,正踏着青春的步伐活跃在现代生活中。
    ①汉字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②承载了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
    ③汉字的数量有数万之多
    ④如收在《康熙字典》里的汉字就达47000多个
    ⑤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
    A、③④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①⑤②
    D、②①⑤③④
  • 技术时代的生活
      现时代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技术时代”。在现代社会中,大到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小到个人的衣食住行、社会交往,离开技术的中介,简直不可想象。什么是技术?作为人完成某种目的的特定的手段,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工具。工具强化了人的能力,使人得以更好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技术固然为人类制造了无数的便利,但技术也在设置着人本身——可以说技术恰恰是一把双刃剑。
      现代技术与现代实验科学共同孕育而生,两者的完美联姻,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彻底改变了自然与人的面貌。我们通过原子技术制造出的核武器,可以轻松地把人类毁灭无数次。在此意义上,现代技术不只是单纯的工具,反而成为一种宰制人的力量。通过现代科技,不仅“自然”,“人”也成为了“资源”,恰如河流中的水不再是大地的乳汁,而被规定为电能的来源一样。把人仅仅作为“资源”,意味着人只是,或说首先是能量的提供者,而不是独特的个体。
      我们还有什么需要不是出自技术的设定?我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于广告的轰炸,我们对艺术和美的享受被时尚牵引。我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往往不知不觉沦落为对影像作品的复制。当代的基因技术甚至可以使人本身直接成为被设置的对象。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制造出我们想要的任何一种“标准人”。也许在未来等待人类的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公社!
      我们已习惯居住在现代技术的强力所带来的便利之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除了在技术高速路上不断加速前行,别无他途。唯一的奢望是:也许技术自身即蕴藏了出路。电影《骇客帝国》的结尾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景象,对于现实而言大概是过于乐观了。对于技术时代的生活,我们可做的,也许只是祈祷而已。(摘自《中国青年》)
    1.下列对“技术时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从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到衣食住行、社会交往,都离不开技术。
    B.本质上说是一种工具,是人完成某种目的的特定的手段。
    C.人们能向自然榨取能量,同时人也成为能量资源的提供者。
    D.现时代,技术强化了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能力,也成为一种宰制人的力量。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的消费观念、审美标准、情感表达方式,都在受着现代科技的影响。
    B.通过现代技术,我们甚至可能无限制复制出所需要的任何一种“标准人”。
    C.现代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本身的也许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公社。
    D.现代社会中,人们已习惯居住在现代技术的强力所带来的便利之中。
    3.下列根据文章作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社会中,现代技术的力量有些已经远远超出人所能驾驭的范围。
    B.技术时代把人仅仅作为“资源”。每个人的个性、丰富情感都被忽视了。
    C.人类要想避免成为技术公社的危险,不能回归田园牧歌,要从技术本身找出路。
    D.对于技术这把双刃剑,我们相信,人与机器和谐相处的景象一定会出现。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B、至鸿门,曰——谢:谢罪,道歉
    C、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列举
    D、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不内。
    B、因击沛公坐,杀之。——得复见将军此。
    C、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   
    D、若属皆且所虏!——窃大王不取也!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项庄以舞剑为名意图刺杀刘邦,可惜受到了项伯的阻碍而未能成功。著名的成语“项伯舞剑,意在沛公”就出于此段文字。
    B、范增有才智谋略,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C、刘邦亲临鸿门赴宴是为了向帮助过自己的项羽表示感谢。
    D、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是因为项王认为在宴会上杀掉刘邦,会陷自己于不仁不义之中。 
    4、翻译上面文言文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此诗是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而作。
    (1)请描述第一二句所形成的画面?你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并分析或答出两种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战国策《荆轲剌秦王》)
    ④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 文赤壁
    朱增泉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的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在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有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⑤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犹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并没有做过什么留的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肮脏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为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诵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1、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在⑥⑦⑧段分条概述“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面横线上仿写,要求举出两个以“一”开头的成语,并对其中蕴涵的情趣或理趣,作简要的说明。
      “一”字是汉字中笔画最简单的一个字,也是使用极广的字。带有“一”字的熟语,往往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或理趣。比如“一帆风顺”,形象地表现出做事非常顺利,毫无阻碍与挫折;再如“________”,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
  • 面是一首题为《门》的诗歌。请在横线上补写有关诗句。要求想象合理,结构与相关句子一致。
    有一位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而我说,勤劳把幸福的门推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辞或谦词。
      示例: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1)尊称对方的父亲为____________;称自己的父亲为____________。
    (2)问老人的年龄说____________;表示请人谅解的客套话是____________。
  •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需付出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问。
      “那原则就是你刚才说的。”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理解这则寓言的思想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成长中的诱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