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现代生活使儿童易患“自然缺失综合症”
      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大部分有再来一次的欲望,但11岁的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似乎对这里的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要求导游:“给我点儿事做吧,我好无聊。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上我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就在当天晚上,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钻进帐篷,把两个孩子吓坏了。
      很多成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此远离大自然感到惊讶。甚至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一次远足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牛奶从哪里来,孩子们回答:从超市里。
      这就是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记者理查德·洛夫所说的“自然缺失综合征”。这种病症虽然没有出现在心理学刊物上,但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作者认为,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后一代人。从那以后,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如今只有一半的孩子还会参与户外活动。洛夫指出,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因此,他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
      认识到亲近自然的重要性之后,哥伦比亚生物学家们在1998年创建了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各院校的合作下,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生物学家塞尔希奥·利亚诺说,近10年来孩子们远离自然是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以前的孩子们喜欢到户外玩,因为在家里没什么意思,但现在留在家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
      此外,电视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比直接接触更可信、更舒适的看世界的窗口,如今的孩子们能认出80种电器品牌,却叫不出5种树木的名称。
      此外,父母的教育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大自然是陌生的、危险的,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教师卡米洛·阿吉雷说,家长们常常这样说:“我女儿从来不玩土,她不喜欢,而且玩土还可能会生病。”
      这种情况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出人意料的。阿吉雷说:“孩子们对一切都很敏感,他们没有抵抗力,因为他们从来不接触细菌或病原体,因此他们一出门就会生病。”
      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他指出,同大自然进行过接触的年轻人一般很少会虐待动物和植物;或者说,他们很难去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户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让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都去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户外教育行动的口号是:“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行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阿吉雷说,之前还需要吸入法治疗的孩子,在看过蝴蝶破茧而出之后,甚至会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哮喘病。(选自《参考消息》2008年10月5日,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症”现象的一项是
    [     ]
    A、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对自然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
    B、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中大部分人有再来一次的欲望。
    C、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学生说牛奶是从超市里来的。
    D、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晚上钻进帐篷,两个孩子被吓坏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一些孩子的“自然缺失综合症”。
    B、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就是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联系。
    C、只要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就可以完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D、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便是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与大自然有过接触的人不会虐待动植物,不会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B、户外教育的目的,既是为儿童治病,又是增进儿童对大自然的认同感,还要让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C、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所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综合症”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自然”。
    D、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划线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山川相,郁乎苍苍——缪:通“缭” 盘绕
    B.顺流而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C.鱼虾而友麋鹿——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D.客亦夫水与月乎——知:动词, 了解
    2.下列句子句式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相同的一项
    [     ]
    A.何为其然也?
    B.固一世之雄也
    C.不能喻之于怀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 浩浩如冯虚御风 ② 生吾前,其闻道固先乎吾
    ③ 侣鱼虾友麋鹿  ④ 于是荆轲遂就车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节选)
    1、用“/”为文中句子断句。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翻译句子。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何为不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寒食中寄郑起侍郎
    [宋]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注:写于宋太祖代周称帝之初,同在周朝任职的杨徽之与郑起都被贬到边远地方做小官。
    1、纪昀称这首诗“情韵并佳”,诗歌的颔联由于画面别具一格颇受世人赞赏。颔联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此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说“地迥楼高易断魂”,“断魂”形容极度伤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断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充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2)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古村的雨
    费振钟
      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日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一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光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全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中提到古村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其意在于说明古村已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
    B.第三段末提到“村庄的本质”是指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
    C.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又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
    D.“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外来的“文化”观赏者强烈的反感和对村民的开放使古村原本的风貌不存的痛惜之情。 E.本文语言华美,使用比喻、拟人、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让读者沉醉于古村的美景而流连忘返。
    2.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相比较,有哪些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为《古村的雨》,而全文仅在结尾处提到一个春天早晨的微雨,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精妙构思的体现,也有人认为完全是行文的漏洞,你是如何认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期(qiān) 侘傺(chà chì) (tuān) 封妻子(yìn)
    B、伶俜(líng pín) 阔(qiè) 施(wèi) 极泰来(pǐ)
    C、然(qiǎo) (jiè) (zhōng) 兴夜寐(sù)
    D、悼(jiē) 酒(shī) 葳蕤(wēi ruí) 杯盘狼(jié)
  • 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谣诼 嘻戏 拾掇 溘然长逝 要言不烦
    B、虚诞 匏樽 江渚 冯虚御风 真知卓见
    C、匏樽 耽爱 拊掌 趣舍万殊 计日成功
    D、契合 窈然 磐石 无物以相 沧海一粟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迄今为止,剑桥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仅仅一个卡文迪什实验室就有20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其他大学难以望其项背的。
    B.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品足,大加赞赏。
    C.虽然我向很多同学借鉴了提高英语单词记忆的方法,但屡试不爽,效果并不明显,看来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啊。
    D.他犯了经济上的错误,玷污了人民公仆的形象。但他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上交了所有问题款项,也可以说是罪不容诛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而且反映在经济实力上。
    B.由于博物馆在原有陈列的基础上,把歙县的胡仁镜宅整体“搬”到合肥,在新馆中重建,使观众能真切地亲近古徽州,感受古民居。
    C.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2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D.将“乾坤柱”改为“哈利路亚山”,实际上只是满足了少数人即洋人的好奇心理,却忽视了包括十三亿中国人在内的大多数人的感受。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 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 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 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不超过35个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等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