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舟山市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邦(yù) (liǎn) 改火(suì) (nì)
    B.人(shù) (qìng) 然(fǔ) (jiù)
    C.发左衽(pī) (gōng) 事君(shù) (dú)
    D.便(nì) (jì) (sì) (yì)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白晰 狂狷 曲躬枕之 文质彬彬
    B.便辟 户牖 患得患失 不可渝越
    C.谄媚 辍学 不悱不发 切磋琢磨
    D.雅正 凋敝 以德抱怨 钓而不刚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
    A.一日(有朝一日)克己复礼,天下(赞许)仁焉。
    B.郁郁乎(文采斐然的样子)哉!吾(依从)周。
    C.往者不可(挽回),来者犹可(补救)。
    D.(创造)而不作,信而好古,(私下)比于我老彭。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
    A.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了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B.某医院让大批假药登堂入室,一名因大量失血而紧急抢救的病人在连打17针假冒“立止血”后,抢救无效死亡。
    C.在这样的年代,有几人能够固穷,像颜渊那样满足于箪食瓢饮和陋室之居且能不改其乐的?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弘毅志道的?又有多少人是像孟子所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的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的?
    D.君子周而不比,你也应该把目光放远一点,不要老盯着周围的人比,须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要想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 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舟山市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B.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C.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D.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 下列各项划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己欲立而
    A.子曰:“食,足兵,民信之矣。”
    B.欲其身,而乱大伦。
    C.士志于道,而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下列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尧舜其尤诸。
    D.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晨门曰:“奚自?”    
    B.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C.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下列有关课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中的“子”“夫子”均指的是孔子。弟子在孔子面前自称多称名,弟子在孔子面前称呼其他弟子时也多称名。
    B.《论语》中多叠句,如“觚哉,觚哉”“使乎,使乎”“归与,归与”等等。这类句子可以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张叠句,有一唱三叹之效。多用叠句也是《论语》口语化特点之一。
    C.《论语》重视运用形容词描摹情状,比如,经常用带有“尔”“乎”“然”“如”“焉”等形容词词尾。像 “子路,行行如也”就表现了子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则表现了他们和乐的样子。
    D.《论语》中子路的形象所以丰满生动,是因为《论语》在记述时注意捕捉能够表现其性格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如:当面议论孔子“有是哉,子之迂也”,表现他的鲁莽直率。
◎ 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浙江省舟山市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示例:
      古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推荐理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凡有所成解的人,往往都善于以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更利于自己的发展。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理由:(不少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学”谈
    连博
      “国学”一词,从清末吵到如今,诸家定义不一。以《四库全书》所分,国学有经、史、子、集四部;按章太炎所分,则有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不过国学相对于新学,应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当指中学。大体言之,也就是老外说的“汉学”。
      那么是否有分属各国的特殊学问呢?舒芜先生在《“国学”质疑》中说:“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其实土耳其“国学”还是有的,所谓“突厥学”是也。与之类似的,至少还有埃及学、亚述学、印度学等等,在欧美大学历史系,特别是东方历史系,一般都设有相应的专门课程。
      可以看出,这都是一些东方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与传承古希腊罗马的西方文明非出一系。其固有的文字文化无以名之,只好强以国名冠之。那么,能否把它们全部取消,像舒先生希望的,归并到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等中去?恐怕很难。科学哲学家库恩(Thomaskuhn)说,任何理论或学说都是建立在基于某种假设的范式基础上。特别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种立论基础往往与对世界根本属性的看法有关。举个例子,假如现在要把中医学归并到西医学去,除一些中草药可以用化学方法鉴定分离出有效成分制成西药外,像手太阳心经、足少阴肾经等十二经络在解剖学上能找到依据?阴阳五行,表里寒热又如何用病理学来解释?再如中国历史研究可以借鉴现代科学方法,但习用的训诂学、校勘学、目录学、年号学、史讳学要完全归并到西方史学中去,就很难找到合适位置。
      身为中国人,我想多了解自己本国的传统学术还是有必要的。在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断层的今天,国学本应支持。但像时下某些人那样,把国学局限成儒学,甚至歪曲成理学;又或者大肆炒作,接连搞出“发现老子”、“论语新解”等“重大突破”的闹剧,那就只能称之为“伪学”,只能反对。传统文化虽说是以儒家学说为主流,但岂能要求我们今天的价值观倒退,改向封建士大夫们看齐?何况春秋战国时有儒家还有诸子,汉朝就有反对把儒家经典变成迷信教条的王充,宋朝除了程朱理学还有陈亮主张实用的“事功之学”,清朝还有反对礼教的俞正燮、戴震等人,更不要说除了典籍文章之外,中华民族创造的其他杰出成就了。
      鲁迅先生早就感慨过真假学人的差别:“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可见,国学还是值得批判发扬的,但绝不是光靠背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就完事。而倒退,就更不会有什么出路了。(选自2006年8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
    A.“国学”一词历来叫法纷纭,有人称之为经、史、子、集,也有人称之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
    B.从清末到现今,“国学”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认为,国学应是研究古代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学说。
    C.国学研究如果只局限于儒学,不研究包括王充、戴震等人的学说和程朱理学,那无异于向封建士大夫看齐。
    D.作者认为,中国人研究国学,很有必要,但时下国学研究却出现了不少误区,造成不良影响,应引起关注。
    2.综观全文,作者主要是针对两大问题来谈“国学”的。请概括出这两大问题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本文作者关于“国学”的观点及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冉氏烹狗记
    [清]崔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面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问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闾里间,或窜名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圜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家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单,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之,庸可留平?石勒欲杀石虎,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今古同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本文有删节)
      [注]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苟其职之不——举:称  
    B.再四皆不——然:这样  
    C.之则狗也——烛:照
    D.且数十——武:步
    2.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B.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4.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冉氏以是颇患苦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少年游·早行
    林 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从上阙看,“啼鸟两三声”一句运用_________的手法,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很好地表现了词题中的“早行”。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不顺,则事不成。
    (3)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4)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5)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______________。”
    (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
    (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__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可以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文章。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