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届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力(jué) 发韧 既往不(jiù) 两全齐美
    B.车(yūn) 翔实 熏陶染(jiān) 知人论世
    C.楚(qiáo) 彗星 人愿(suì) 莫谈国是
    D.连(lěi) 图象 斗量(zài) 水火不容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面临严峻的金融危机,公司领导求真务实,惨淡经营,紧紧抓住原料、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确保完成年度经济指标。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了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C.校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负责一个部门的工作已有些力不从心,负责分校的管理实在难以胜任。
    D.卡卡的身体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还需要一定时间,他的体能还达不到类似于当年击败凯尔特人时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的进球状态。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时至今日,媒体、球迷、体育人士的注意力渐渐从反赌扫骰第一现场转移到新掌门韦迪身上,纷纷讨论其能否带领中国足球走出困境,踏上复兴之路。
    B.今年大蒜价格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C.火车票实名制不但卡住了猖獗的票贩子,遏制了“黄牛”高价票,维护了春运售票秩序,而且也让千万名手持实名制车票的旅客有序返乡,受到广大旅客欢迎。
    D.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专家指出将刚刚在地震中成为孤儿的海地儿童带离祖国,并非帮助他们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好方法:领养审批程序如果太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或者受到虐待。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好的一组是
    [     ]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1)雪下还有冷绿的杂草
    (2)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
    (3)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深黄的磐口的腊梅花
    (5)我可记不真切了
    (6)蝴蝶确乎没有
    A.(3)(4)(1)(6)(2)(5)
    B.(1)(3)(4)(6)(2)(5)
    C.(1)(3)(4)(2)(6)(5)
    D.(3)(4)(1)(2)(6)(5)
◎ 2010届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选自(廖先旺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7日13版)
    1.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   梅庄(清代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瞬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则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
      注:①媒蘖:喻诬陷使有罪。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辈兴矣——阑:衰落
    B.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酒后脸发红
    C.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市恩:指用手段向别人讨好
    D.即吾报主之时也——侪:一齐,共同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遭戆者于道。
    ④戆者止之。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梅庄主人同官友饮酒要找歌者助酒兴,黠者顺从其意找来歌者,而戆者认为这是主人醉酒而发的命令,赶走了歌者。
    B.梅庄主人酌酒校书,天寒未饮酣。戆者路上遇见了去给主人买酒的仆人,夺过瓶子并回来直言劝告主人多饮无益。
    C.书童掌灯,油灯倾倒弄脏了梅庄主人的朝衣,黠者说这不吉利。主人发怒,让朴者杖打黠者,而戆者则直言劝止了此事。
    D.戆者直言也引起主人不满,而黠者则诱朴者诬陷戆者有罪,劝主人赶走他。在主人遇难之时,戆者显出了他的忠直。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 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初在杭州,靠卖画糊口,生活艰难。这是作者自己在画上所题的诗。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摹李唐画作的内容,试品评画作的技法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 2010届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三下学期语文一模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河声如梦来
    匡立文

      从小习惯了身边伴着这样一条河流,习惯每天出门都看得见它,每个晚上枕边都听得见它。太习惯的事物常常会熟视无睹,对于这条河,你却不会。黄河这条河,自来有一种冲击心神的力量,不管你是不是在意它那些历史性的内容,你都不可能面对黄河而无动于衷。
      在我们那个城市,黄河的走势并不峭拔,河面也不宽阔,没有危岩裂石惊涛拍岸,也没有细腻的沙滩和柔媚的垂柳。一览无余的河床上,波涛是浑黄湍急的,有些热切和率性,又有些心不在焉,仿佛不想成为一道完整成熟的风景,只是由着内心蓬勃的冲动,由着无需理由的情绪,倾泻出毫无城府又让你把握不定的什么。对于黄河,“母亲”是一个最为普通的说法,但我熟悉的那段黄河,令人无论如何联想不起“母亲”,它太散漫自在也太生涩骄矜了些,怎么看都完全是阳刚气质、少年心性的。
      你远远听到的涛声不同。尤其在静夜,那涛声在什么地方若有若无喧响着,不停地喧响着,渐渐地越来越强烈和宏大,也越来越沉着和专心致志。你在梦里听着,不能不深深惊奇并激动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入海流”,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问得笨拙幼稚,答得不着边际。
      “河五百年一清,圣人作”。你不会知道,古人这个庄严的宣言,是有根有梢的经验之谈,是自有玄机的预测,还是一个天真而夸张的期盼?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专注着人世的风声雨声,“圣人作”会让我们心跳;俯仰厚地高天,却还是“河清”更让我们不能不心跳。送水人拉着一辆板车,夏天“吱吱呀呀”碾过黄土飞扬的街道,冬天“吱吱呀呀”碾过冰雪覆盖的街道。夏天和冬天,板车永远如期而至,停在每个院落的门前,送水人抽掉大水桶的木塞,浑黄的河水便注入小水桶,这水担进院子,倒进一只只水缸,这里的人们吃的用的便全是它了。
      那是一个大有深意,值得人遐想不尽的场景。送水人的车辙,牵着活生生的黄河,直接湿润了黄土高原上每个干燥的日子。车辙这一端,持家的女人把叫作“明矾”的东西投进水缸,搅动几下,就眼看着泥汤似的水一点点透明,到完全清澈了,缸底便沉淀下厚厚的泥沙。你要是愿意,可以相信这简直就是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而微,盘古假如没有一把明矾,他又是拿什么分离开了混沌?车辙另一端,啊,可就是“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旷古黄河了。黄水奔流向东方,几千年一如既往。千年的木制水车如同巨大的轮盘,半浸在水半悬在空,地老天荒慢吞吞转动,水车的背景上,千年的羊皮筏子让千年的筏子客绷紧肌肉深躬腰背,一步步走过卵石遍布的河滩。
      童年的黄河,只有梦里的河声永远真切,永远动情如故。也许在黄河的梦里,昨天的水车和筏子注定消逝,正如今天,烟囱之上的火炬注定在“退还一片蓝天”的新世风中悄然引退。一切都是瞬息,黄河和它的水声,穿越海升陆沉的思虑,也穿越人间有对有错的历史,只是奔流而去,后面是清清浊浊的亘古记忆,前面是永不止息的时间与希望。
    1.在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黄河的魅力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黄河具有什么样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最沛然的诗意和哲理对黄河而言,都显得自作聪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清与圣人出世,又是谁感应着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送水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深意”?又是经过怎样的“遐想”来阐述这一“深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你对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反思所得。要求:依照示例,先引用一句熟语或名言警句,再简要地阐明你的看法。
      [示例]熟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反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说话不可能一贯正确,说错了,改了就好。  
      熟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只填序号)
      看到①“好朋友”三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②——小朵。忘记了我们③什么时候认识的了,可能④大概是一个天空飘着朵朵白云的日子吧。⑤“物以类聚”一语似乎是为我们⑥两人诞生的,⑦因为我们都是⑧属于排骨级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她比我更瘦⑨——我充其量算是一个肉排,⑩因此,小朵别号金箍棒”,大家都亲切地叫她——棒妹儿。
    (1)语段中③④⑥⑦⑧⑩处,必须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不能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
    (2)语段中①⑤三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②⑨三处破折号,用法不同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
  •   上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它简约的线条,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合作”的理念。请结合画面内容,展开想象,任选一个角度,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述其特点,揭示其意蕴,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横跨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连接北加利福尼亚与旧金山半岛,大桥建成通车后,大大节省了两地往来的时间。但是,新问题随之出现,由于出行车辆太多,金门大桥总会堵车。当地政府为堵车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感到头疼,如果筹资建第二座金门大桥,必定要耗资上亿美元,当地政府决定以重金1000万美元向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最终一个年轻人提出了一个方案:将原来传统的“4+4”车道改成“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边车道为2道;下午则相反,右边为6道,左边为2道。他的方案试行之后,困扰多时的堵车问题迎刃而解。同样是8条车道,“6+2”的效果明显优于“
    4+4”。当地政府付给了他奖金,并给予高度赞扬。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