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届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三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身之所 休与共
    B、愿 星宿 追本源 沧海一
    C、然 厉兵马 拐弯
    D、参 枪实弹 一丘之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租赁 突如其来 鸠占鹊巢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B.泻药 缉拿归案 挑肥捡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把柄 罚不当罪 眼花缭乱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D.徇私 响誉中外 唇枪舌剑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做好卫生消毒、破损修复的工作;二是在城市和农村都要遵循自愿原则。
    B.外源型经济发达的江苏、广东两省,近年实到外资都明显下滑,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外源型经济的功过究竟如何评价?
    C.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D.该纪念钞正面主景图案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其上方为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图案,背景为天坛图案。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经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足足涨了每平方米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 2009届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三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以后,社会各界立刻积极响应,普遍关注,仅北京地区三天内报名人数就突破4万。
    B.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抗震救灾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灾区道路的有序畅通。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庭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1.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2.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3.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 送杨少尹序
    韩愈
      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是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辆。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两?马几匹,道边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以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①疏广、疏受:西汉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人,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是疏广的侄子,同为太子少傅。②《鹿鸣》:《诗经·小雅》的篇中,是宴宾客时所用的乐歌。后人以举人登第而宴,称鹿鸣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道都门外——祖:祭祀路神后,设宴送行。
    B.又为歌诗以之——劝:劝说。
    C.以为其都少尹——白:启奏。
    D.而可祭于社者——没:通“殁”,死亡。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一旦年满七十 ②夫秦王之威,而相如迁叱之
    B.①然吾闻杨侯去 ②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C.①丞相有爱惜之者 ②未有封侯之赏,听细说
    D.①在斯人欤 ②吾还也
    3.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对杨巨源敬佩之情的一组是
    [     ]
    ①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 ②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
    ③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 ④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⑤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⑥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一段写汉代的疏广、疏受后代的事迹,就是为了和下文中要写的杨巨源形成对比,赞美他功成身退的美德。
    B.作者对自己因为身体有病而没有给杨巨源送行感到非常惭愧,这再次从一个侧面突出了杨巨源的美好品德。
    C.作者在文中对史官能不能为杨巨源立传而不使他受到冷落,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D.杨巨源在离任时,丞相有爱惜之情,让他担任家乡河东郡的少尹,不中断他的俸禄,还作诗赠送给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09届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三第三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
    (2)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3)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主沉浮?
  •   随着出境旅游的不断升温,部分中国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 、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排队加塞、乱刻乱画、衣冠不整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海外一些媒体把这看作是中国游客的“通病”。为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两句话的条幅,要求主题鲜明,温馨得体,每句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语境要求,仿照画线的句子,任意选择奥运会项目写两句语,使语段完整。
      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美的盛会,每一个体育项目几乎都是美的展示: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
  •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填序号)
    ① 在草原上看星星,无须仰头,可如观壁画一般平视
    ② 星星太生动了,每个星都像伸着头在观察我
    ③ 站在夜风中的达里湖畔,脚下是地
    ④ 在这里,星星会像铃铛一样系在马鬃旁
    ⑤ 遥遥与地相接的远方就是天了,因为那里星斗闪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夜 晚
    韩少功
      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阴里筛下满地光斑,闪闪烁烁,飘忽不定;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就在这时候出现,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星织女星也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天幕上闪烁不定的遥远彼岸在步步逼近。我是躺在一个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和漂浮?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这是一个必须绝对诚实全盘招供的时刻。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1.理解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就是在30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的地方,是没有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的是乡村的夜晚,为什么开篇先写城市的夜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07年9月28日,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征集结果也同时公布,分别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精华的经典名句,将被推荐给北京奥组委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以体现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表达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人民对四海宾朋的热情欢迎。
      可结合这五个名句,也可任选其中的一个句子,根据你的感受和认识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