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修二)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敛(jū) 郁(yī) 期(qiān) 兴夜寐(sù)
    B、酒(shī) 阔(qì) 衣(zhuó) 便言令才(pián)
    C、死(hè) 然(qiǎo) 益(bì) 车帷裳(jiàn)
    D、事(xì) 罪(shú) 缩(quán) 义愤填(yīng)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咋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辩得出。
    B、一个人夹在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秋的意境与恣态,总赏玩不到实足。
    C、疲累于灰暗的都市天空和黄寞的平原,我怀念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雨水!
    D、觉新也是“新青年”,但是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养成了委曲求全的懦弱性格。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的成语使用分析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当前,总有些中学生夙兴夜寐,沉迷于电脑游戏而不能自拔,结果毁了身体,荒了学业。
    B、对日本歪曲事实,篡改历史,抓捕我国渔民的行为,只要是中国人都会觉得义愤填膺。 C、面对歹徒行凶弑童,又怎能安之若素
    D、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已经不再是第一届第二届里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了,它已经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演艺界的“终南捷径”。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B.《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传世之作,曾入选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历来为广大师生所喜爱。 C.《孔雀东南飞》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了解了刘兰芝、焦仲卿坚贞的爱情以及封建家长的罪恶。
    D.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据说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
◎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修二)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
    B、《左传》——《春秋左氏传》——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导者——诺贝尔和平奖
    D、苏轼——唐宋散文八大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我们今天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
    ①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②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③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
    ④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
    ⑤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⑥在漫长的岁月中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与四人火以入——拥:持、拿
    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房舍
    C.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相:帮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既其出,则或咎欲出者——方破荆州,下江陵
    D.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况修短随化,终期
    3.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
    [     ]
    ①其下平旷 ②问其深 ③既其出 ④予亦悔其随之 ⑤视其左右
    ⑥咎其欲出者 ⑦其孰能讥之乎 ⑧则其至又加少 ⑨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
    A.①②③⑤⑦⑧
    B.①②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⑤⑥⑧
    D.①②④⑥⑦⑧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桑之未落,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3)还顾望旧乡,________。(《涉江采芙蓉》)
    (4)榆柳荫后檐,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其一》)
    (5)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6)固知一生死为虚诞,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兰亭集序》)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8)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 2011年人教新课标版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必修二)的第三部分试题
  •   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
      ⑶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⑷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读文章,要善于抓“文眼”。“文眼”一般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上面选文的“文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为什么插入⑶段对写秋的诗文的议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但文中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 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 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⑶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⑷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 《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⑸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州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⑹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1、作者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莲的旧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你自己也能试着写一句吗?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校高一年级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3)班
    2、《离骚》 演出:高一(5)班(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离骚》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在下文中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盛名冠中外,高格赛真金。6月25日,91岁的美术大师吴冠中在依依不舍中 。据悉,大师对身后事的遗愿极尽淡泊平静,要求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开追悼会……
      吴冠中对名利虽然淡泊,但对关乎艺术的问题,却一点都不随和。近年来,他激烈地批评中国的美术水平和体制弊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是“虚假的繁荣”,实际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对文化课要求不高的大学艺术类专业只能培养工匠培养不了艺术家,尤其是还极其尖刻地嘲讽了各级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建议取消各级美协和画院。
      吴冠中终生献身于美术,却对美术的价值和意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评价,比如他曾经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 。”绘画和杂文的社会功用是不好类比的,此论未必确然。但相比于某些人的夸张和膨胀,吴冠中对自己的终生职业肯于如此保守地定位,这种内敛和自省的意识,弥足珍贵。
      ①用比喻的手法,表达“逝世”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许多画不出画的画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借代的手法,表达“很多画家不如一个杂文家”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