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零  怅   风流傥   未雨
    B.酝  跄  乾坤  铛入狱
    C. 发苍白 而不用
    D.门 直栏横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四十天之内,全国发生了五起耸人听闻的校园惨案。类似的惨案一发再发,实在令人心痛无比。人们对凶手深恶痛绝之余,不禁会深思:是什么使得残暴的凶手孤注一掷向着豆蔻年华的孩子痛下毒手?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A、耸人听闻
    B、深恶痛绝
    C、孤注一掷
    D、豆蔻年华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的黑名单。
    C.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D.其实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存在这种困惑:一方面羡慕低廉的中国制造成本,一方面又顾忌中国制造呈现在外的价廉物劣的形象。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现在我们大学工科一年级开这门“阅读与写作”课,来替换以前的“写作”课。___________。不少学生总是企望一蹴而就很快能写好文章,不明白多阅读会阅读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①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
    ②因为,写作和阅读不能分家
    ③输入质量不高,输出便成了无源之水
    ④道理是明摆着的,但付诸实践十分困难
    ⑤这样,提高写作水平往往也就成为空谈
    A.②④⑤①③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⑤②④
    D.②①③⑤④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人。祖善方,后梁吏部尚书,更家江陵。父之象,仕隋为邯郸令,坐为人讼,不得申。文本年十四,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众属目,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遂得直。
      性沈敏,有姿仪,善文辞,多所贯综。郡举秀才,不应。萧铣僭号,召为中书侍郎,主文记。
      河间王孝恭平荆州,其下欲掠夺,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颈以望真主。萧氏君臣决策归命者,意欲去危就安。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麇惊。不如厚抚荆州,劝未附,陈天子厚惠,谁非王人?”孝恭善之,遽下令止侵略,署文本别驾。从击辅公祏,典檄符。进署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太宗既藉田,又元日朝群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李靖复荐于帝,擢中书舍人。时颜师古为侍郎,自武德以来,诏诰或大事皆所草定。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或策令丛遽,敕吏六七人泚笔待,分口占授,成无遗意。师古以谴罢,温彦博为请帝曰:“师古练时事,长于文诰,人少逮者,幸得复用。”帝曰:“朕自举一人,公毋忧。”乃授文本侍郎,专典机要。封江陵县子。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帝善之,赐帛三百段。逾年为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至粮漕最目、甲兵凡要、料配差序,筹不废手,由是神用顿耗,容止不常。帝忧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同返矣!”至幽州暴病,帝临视流涕。卒,年五十一。是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陪葬昭陵。
      始文本贵常自以兴孤生居处卑室无茵褥帏帟事母以孝显抚弟侄笃恩义生平故人虽羁贱必钧礼帝每称其忠谨吾亲之信之(选自《新唐书》)
      [注]①藉田:古时帝王于春耕前亲耕农田的活动,以示鼓励农耕。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江陵——更:调换
    B.辨对哀畅无所——诎:屈服
    C.文致华——赡:简短
    D.师古时事——练:处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时颜师古侍郎——逾年
    B.李靖复荐帝——长文诰
    C.孝恭善——命罢
    D.延颈望真主——师古谴罢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岑文本“善文辞”的一组是
    [     ]
    ①诣司隶理冤,辨对哀畅无所诎                        ②长于文诰,人少逮者
    ③命作《莲华赋》,文成,合台嗟赏 ④文本奏《藉田》、《三元颂》二篇,文致华赡
    ⑤从伐辽东,事一委倚 ⑥朕自举一人,公毋忧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岑文本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岑之象受冤无法申诉,十四岁的他为父亲申冤当场作赋,令人赞叹不已,他父亲的冤屈也得以洗雪。
    B.岑文本少年时代即聪颖明理,博览经史,虽没有接受举荐去获取秀才名号,却在萧铣割据政权中出任中书侍郎,主管文书。
    C.唐李孝恭平定荆州时,其部下打算掠夺百姓财物,岑文本劝说李孝恭严申军令,禁止掳掠。李孝恭接受了他的意见。
    D.在对辽东的战争中,岑文本主管后勤事宜总是筹算不离手。因心血损耗,精力枯竭,操劳过度,染病在身,岑文本在幽州病故。
    5.用“/”给文中加粗的文段断句。
      始 文 本 贵 常 自 以 兴 孤 生 居 处 卑 室 无 茵 褥 帏 帟 事 母 以 孝 显抚 弟 侄 笃 恩 义 生 平 故 人 虽 羁 贱 必 钧 礼 帝 每 称 其 忠 谨 吾 亲 之 信 之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及得文本,号善职,而敏速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时,魏王泰有宠,侈第舍,冠诸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夜色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2)怒而飞,____________。是鸟也,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3)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 不要失去一个民族的教养
    季剑青
      在文化的传承中,历代积累的经典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经典由于文字和时代的暌隔,往往不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为了使经典成为一般读者文化素养的一部分,前辈学者做出了卓越的努力。
      1938年,朱自清受杨振声的嘱托,开始写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精华的教科书。此后几年,在昆明和成都以及来往于两地的旅途中,朱自清一直没有停下这本书的写作,1942年,《经典常谈》终于出版,几年间仅在文光书店就印了五次。季镇淮称赞它“言之有据,深入浅出,意无不达,雅俗共赏,运用现代语言,讲述古史内容,令人读之不厌”。
      同样致力于经典普及工作的还有钱穆。上世纪50年代,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讲学时,即有意写一部通俗的《论语》注解,使初中以上学生人人能读。钱穆早年就著有《论语文解》、《论语要略》,对先秦诸子特别是《论语》浸淫日久,用力甚深,写这样一部书本来并不是难事。然而钱穆反复斟酌体例和文体,数易其稿,直到1963年才最后写定,题为《论语新解》。对于一部通俗著作如此用心经营,不能不让人感慨于前辈学者的严谨与认真。
      这样一种严谨与认真的态度,归根结底,仍是出于对经典怀有的敬意。钱穆在《论语新解》的序言中谦逊地表示:“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换句话说,钱穆并非要在《论语新解》中贩卖一己的“心得”,而是备采前人的各家学说,加以申述,给读者以最为通达简要的知识,目的仍是让读者“直明《论语》本义”。
      在后来撰著的《孔子传》中,钱穆更是明确地希望读者借助此书,继而“进读《论语》以及其他先秦古籍”,不要认为读了此书,就以为“对孔子了解尽其能事”。其实朱自清写《经典常谈》,也是同样的用意,他希望读者把这本书当做一条船,借它“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如果读者念了这部书,便以为已经受到了经典训练,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钱穆和朱自清都认识到,经典普及工作并不能代替经典本身,它们的意义是让读者亲近经典,接触经典。经典的普及不是把经典通俗化甚至庸俗化为当下实用的知识,而是充当灯塔和航船,把读者的心灵引入到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中去。这就是朱自清所说的:“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怀抱着如此庄严崇高的宗旨,下笔临文时自然不会苟且轻慢。
      也正因为这,他们也就不会随便迁就和迎合读者的阅读趣味,不会为了书的好卖而牺牲了经典的尊严。钱穆在写《论语新解》的时候,本来为了通俗,打算全部用白话,然而写了四分之一就后悔了,推倒重来。因为《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如果全用白话来阐释宏深的义理,一味追求浅显,就像“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所以最终改成了浅易的文言,只是在每一章的结尾,用白话对全文做一个翻译。
      自然,这一切都要求作者本人对经典了然于心,了然于手与口。有如此的热忱,又有如此的学力,《经典常谈》和《论语新解》才成了新的经典。只是如今,有心、也有能力做这样工作的学者,已经很难见到了。
    1.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一般人对经典的理解有困难是因为语言文字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B.钱穆在《论语新解》中既申述了前人的各家学说,又提出了自己的个人见解,目的就是让读者“直明《论语》本义”。
    C.《经典常谈》与《论语新解》虽是通俗著作,但都成了新的经典。
    D.钱穆认为用浅易的文言写《论语新解》,就好比拿嚼过的米饭来哺喂他人。
    E.钱穆希望读者能借助《论语新解》,进一步阅读《论语》及其他先秦经典。
    2.下列对“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经典训练不能取代经典本身。
    B.这句话是对学术通俗化和庸俗化的批判。
    C.经典训练是读者理解经典,感受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D.经典训练的宗旨是要让读者接受经典的精神滋养,使文化传统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3.关于“经典的普及”,文章针砭的时弊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典常谈》和《论语新解》为什么能成为新的经典?请根据文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人教新课标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东海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思维像风儿一样自由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①刘先林不讲究吃,也不讲究喝,单单讲究空气流通。即使在北京冬天凛冽的寒风中,他家的窗户也处于洞开状态;办公室来了客人,刘先林让座,然后便“开窗,通风!”将已经打开的窗子开到最大,门也敞开,然后满意地坐下:“这样好。”办公室调整,刘先林拒绝套间办公室,唯独看中空气对流的办公室。有人找他时,他就在靠门的办公桌上,从高高两摞书间昂起头来。
      ②在“文革”中,中国测绘局的科研人员被打发到工厂去。很多人打牌聊天闲度光阴,而刘先林却在车间学会了工人师傅的本事:车、刨、铣、钳各工种。比如当年大家都觉得没用处的计算机,刘先林竟然在全北京没有几台计算机时,凌晨在别的单位上机,为此,他前半夜就要去排队等候。 
      ③刘先林喜欢流通的空气,流通的空气里有充足的氧气,是刘先林创造的源泉,而创造是刘先林的生命。在这样的富氧环境中,刘先林研究出来JX系列解析测图仪,这个专攻图像处理的系列设备,成了国外产品独占中国市场的终结者。目前可以直接快速获取影像并记录于硬盘的领先世界的数字航空摄影仪也已是刘先林研究成果中的“待嫁新娘”。测绘界使用的都是高级精密的设备,从纯进口国到出口国,刘先林在其中起了革命性的作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对科研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最高褒奖,几十万人的中国测绘界一共只获得过两次,而这两次得主都是刘先林。
      ④刘先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直奔主题”。
      ⑤刘先林认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产品,都不应华而不实。实验时,他戏称自己是“胶布工程师”,用胶布粘贴就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研制JX-3解析测图仪时,刘先林特意邀请生产单位的作业员来参与,生产作业需要什么功能,他就在仪器上设置什么功能。因为刘先林认为:“需要是发明之母。”刘先林产品的用户们评价他的产品: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是实惠、好用、细致、功能强大。
      ⑥我国科技界申请课题,大多数情况先论证国外如何如何,刘先林却很少去关注某个课题是不是国外研究的热点。他说:“我从事研究的项目,总是从国家需要出发,从测绘生产的需要出发。”他的同学、一位两院院士说,自己是传统的,写一堆文章,带一群学生;而刘先林是基层的、快速的、简捷的,几乎不写科研文章,也不去考学位,更不去考虑自己科学家的身份与衣着是否相配。
      ⑦也许是用心专一的人都有的特点吧,他们需要用纯粹的心去做纯粹的事,其他问题在他们看来可以予以最大程度上的忽略。刘先林泡茶用的不是杯子,而是一个塑料大茶壶,没有壶盖。茶壶大,是因为一次可以倒很多水,用起来方便,而碍事的壶盖和过滤茶叶用的东西,因“直奔主题”而被扔掉了。刘先林的毛衣永远是今天正着穿,明天反着穿。他从不关注脱下来的毛衣是反是正。国家测绘局领导有一次到研究院调研,车子快到研究院时,看见前面一个白发老头,一边裤腿高,一边裤腿低,蹬着辆三轮车,正好在小车前面走,到了研究院门口一下子就拐了进去。这位领导心想,测绘科学研究院怎么让收废品的随便进出?赶上去一看,是刘先林。即使是见大领导,刘先林有时也光着脚穿一双大两号的皮鞋。会见外宾时也不考究衣着。外事办的人说,刘先林给中国人争气,争气不在外表。 
      ⑧刘先林心中装的是发明创造的大思考。采访时,只要记者让他随意而谈,他准会侃侃而谈,没有大道理,全是与他质朴外表相称的大实话。不善言语的刘先林经常急出有些哲理的话:一个民族不能只有传递知识的能力,而没有生产知识的能力,中国人应该是有创造力的。 
    1、在这篇人物通讯中,刘先林作为科学家有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写刘先林不修边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个古稀之年的同事评价刘先林:“不循常规,不修边幅,不善言辞,但是一个奇才。”这则通讯都能印证这些评价吗?请简述理由,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与之组成排比句,表达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例句:有蓝天的呼唤,就不能让奋飞的翅膀在安逸中退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
    选项 比例 票数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微笑,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它可以完善你的自我形象,使你在社会交际中独具魅力;它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效应,为你创造出经济价值……
      请以《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