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  
    A.厢(wǔ) (yàn) 读书(wù) 着(wǎn)
    B.候(zhēng) 洗(huàn) 造(chì) 惴不安(zhuì)
    C.按(nài) 享(xīn) 赫一时(xuǎn) 唾沫(cuì)
    D.肢窝(gā) 少不事(gēng) (niù) 老祖(tuán)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别字的一组的是
    [     ]
    A.惫懒 热情洋溢 陨石 陨身不恤
    B.喋血 喋喋不休 桀骜 桀犬吠尧
    C.缪种 委屈求全 萧索 萧萧暮雨
    D.踟躇 踟躇满志 弛缓 沸返盈天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
    A.秋天,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噩噩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B.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哲时贤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C.现当代作家中,巴金的散文风格热情坦诚,孙犁的真中见美,睿智幽默,周涛的气势磅礴,飞扬跋扈,值得我们认真品味。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王夫之在《董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__________”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是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____________。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___________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1.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2.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错误!链接无效。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ù):劳苦。②夏:亦作“榎”,木名。欻(xū):忽然。④劙(lí):割。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隐畜甘脆诚——饵:给……吃
    B.大风雨,避身岩下——值:遇到
    C.兄故弱,能多樵——恶:不
    D.汗交不少休——颐:脸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遂家——乃实告
    B.将作——复尔
    C.不辞还——裂其衣束之
    D.群扶归——欲劙颈塞责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
    [     ]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绝食三日而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二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秋 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1)这两首咏菊诗,运用同一典故,表现出诗人对菊花的喜爱。请指出这一典故是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同为咏菊,却风格不同。试指出元稹《菊花》诗的语言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瑾,晚清著名的革命烈士,号鉴湖女侠。有人评伦她的这首《菊》,刻画了一位“斗士”形象。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请回答,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卷(必修3)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空隙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杜甫)
    (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3)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 (《咏怀古迹》杜甫)
    (4)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李商隐)
    (5)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 (《马嵬》)
    (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7)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琵琶行》白居易)
    (8)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蜀道难》李白)

  •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①我爱我的母亲。
    ②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③怎么爱?我说不出。
    ④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⑤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
    ⑥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中学校刊的一个栏目选定了以下四篇文章,请你为该栏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要求:参照下列任一题目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概括,不超过15字。
      ①《诚信为你带来幸运》 ②《善良是你快乐的源头》
      ③《节俭使你安稳无忧》 ④《宽容让你成大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