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一部分试题
  •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扬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     ]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2.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C.在文化交流中,发展中国家要坚守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提防强势文化的同化。
    D.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脚踏实地探索奋斗,彰显民族文化恒久的魅力,积极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无论如何表明其公允性,潜意识中以西方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评判标准的状况难以改变,拿我们的文学作品去参。
    B.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们只要根植于民族的土壤,充分展示久远的历史,深挖丰厚的文化底蕴,就能走向世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分取决于文化主体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强势文化,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文化则是弱势文化。
    D.在现实的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非常艰难,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心中的民族精神不能离场。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 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2.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法现象不同的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4.翻译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B.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C.渔樵于江渚之上。  
    D.一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
    3.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不受自身肉体的束缚。  
    B.所之既倦——对(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用以抒发内心感慨,人们的这种情趣是一样的。  
    D.趣舍万殊——(人们)所好所恶,各不相同。
  •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5、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_。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1、第1段主要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南国之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积动  度/群雄逐  见/为人知
    B.勉辩  蛮/纵四海  魄/丢三
    C.抖/栗  心/不人事  下/千难逢
    D.绳/维  布/转弯角  落/齿不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反腐败的斗争中,公众的监督一旦缺失,往往导致腐败势力不可收拾,使反腐败的成本变得大。
    B、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布什说:“意见不合不影响保持朋友关系。”
    C、五一期间,通往中华恐龙园的大道上人流接踵而至,形成一道假日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D、老张每次出差时,细心的妻子总会在他的提包里放上一包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对中国公民伤害,日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 2009-2010学年人教新课标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必修4)的第三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010年1月3日在东莞闭幕的国际动漫版权交易会上,最吸引普通观众的是COSP-LAY(漫画角色表演),相对于周围展位常见的毛绒公仔形象,COSPLAY的台上更显另类、有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动漫演出产业的一部分,新潮时尚的COSPLAY越来越不可或缺。
    ①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共450家著名原创及衍生品企业参展
    ②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动漫产业园
    ③6个项目的金额就占了半壁江山
    ④而总共120项的动漫版权交易总金额更是高达82亿元
    ⑤首届国际动漫版权交易会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⑥展会期间,签订的动漫版权交易合同动辄上亿
    A.①②⑤⑥③④
    B.⑤①⑥④②③
    C.①⑥③④⑤②
    D.⑤②⑥④①③
  •   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46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不超过16个字。)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18人选答“找到一个好朋友”,14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17人选答“没有知心朋友”,13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人选答“朋友”,17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17人选答“该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人选答“感情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青春”为中心,另外写两组句子。要求联想恰当,表意明确,句式字数与原句基本相同。
      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栋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家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