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永(juàn) 伍(xíng) 邪(bi) (zhā)
    B.摇(yè) (qiào) 怨(mán) 血(kǎ)
    C.联(mèi) (bó) 然(mù) 越(jiàn)
    D.混(yáo) (pā) (yì) 帖(yù)
  • 下列句子中,有关“生”与“身”二字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林的父母在那场空难中幸运还,遭遇了终难忘的经历。
    B.在二次大战中,不少犹太人为了人安全,不得不隐瞒自己的世。
    C.虽然出不佳,但他仍努力向上,终于获得许多人毕难求的工作机会。
    D.老李误信算命而自怨不逢时,久久抑郁难平,竟因此轻,令人惋惜。
  •   “阿堵”是六朝以来常见的称代词,犹如现代所说的“这个”。《世说新语》记载雅尚玄远的王衍不屑讲“钱”字,而称之“阿堵物”,因此后世文人多以“阿堵物”代称钱。下列句子中,“阿堵”所称代的对象不是“钱”的一项是
    [     ]
    A.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
    B.莼丝老尽归不得,但坐长饥须俸钱。此身不堪阿堵役,宁待秋风始投檄。
    C.秀才窃喜,自谓暴富,顷之,入室取用,则满室阿堵物皆为乌有,惟母钱十余枚寥寥尚在。
    D.顾长康(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教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赤壁赋》等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练习造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
    A.芒果冰滋味甜美、清凉解渴,在炎热的夏天吃一碗,真是令人心凝形释,暑气全消。
    B.经过保卫人员的缜密调查,失窃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大家也消除了对小王的误解。
    C.中秋夜晚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海面上,一片浮光跃金的景象,真是美不胜收。
    D.参加各种面试的时候,与其正襟危坐,紧张严肃,不如放松心情,从容自然。
◎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文章中常会以一两个关键字,做为凸显该段或该篇文章主旨的枢纽。阅读下文,其中的关键字是
    [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A.山、海
    B.神、圣
    C.积、成
    D.不、无
  •   1959年,书画家潘天寿画了一幅《诚斋诗意》(有附图),“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一项是
    [     ]
    A.《诚斋》: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
    B.《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晓坐荷桥》:四叶青苹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里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
    D.《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清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潮人”的特点。
      潮人就是所谓的潮流人士,属于走在时尚顶端的人。现在有太多的人把潮人当作非主流,这是很大的误区。潮人往往是把主流的时尚和自己的见解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型”,从而表达自我与独特。他们不仅外表时尚新颖,还注重提升了自己的审美品位,对品牌的历史、动向都有所了解,并以自己独特的行为影响周围的潮流。时尚发型,时尚人物,时尚生活,潮流品牌,潮流服饰往往是潮人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列画线部分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字,使之与画线部分一起构成排比句。
      沉默,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品格。如果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震荡,就没有突破。蛾在沉默了千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幻变成现实;海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推出地平线;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泷冈阡表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恭俭仁爱而有礼。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之始也——归:女子出嫁
    B.尝夜烛官书——治:研究
    C.其居于家,无所饰——矜:严肃
    D.利虽不得于物——溥:普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先父仁厚之心一组是
    [     ]
    ①廉而好施与 ②毋以是为我累 ③岁时祭祀,则必涕泣
    ④我求其生不得尔 ⑤吾不及见儿之立也 ⑥治其家以俭约
    A.①②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先父下葬六十年之后所写的一篇追悼文章。全文语言平易质朴,如话家常,情真意切。
    B.欧阳修四岁而孤,无法详细知道先父的生平,于是穿插太夫人郑氏的言语,从侧面落笔,追念先父的仁心惠政。
    C.本文一碑双表,明暗交叉,在表父阡的同时,也颂扬了母德妇节,使一位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形象凸现在读者眼前。
    D.欧阳修认为自己担任重职,主要是因为祖宗的阴德,而非自己的才能,因此提出“善无不报,迟速有时”的观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论语》)
    ⑵ 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⑶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⑷ 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⑸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⑹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⑺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⑻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冯 至
      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它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绝不会问到:这里也曾有过人烟吗?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
      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转上山坡,便到了我们居住的地方。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现在就是一间房屋的地基都寻不到了,只剩下树林、草原、溪水,除却我们的住房外,周围四五里内没有人家。它像是一个民族在世界里消亡了,随着它一起消亡的是它所孕育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
      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能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抱着自己的朴质,春秋佳日,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于后人的事迹。
      山上最热闹的是雨季。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一出来,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有的青如青苔,有的褐如牛肝,有的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色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色。这些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童话,它们一定也滋养过那山村里的人们的身体和儿童的幻想吧。 
      这中间,高高耸立起来那植物界里最高的树木,有加利树。有时在月夜里,月光把被微风摇摆的叶子镀成银色,我们望着它每瞬间都在生长,仿佛把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周围,甚至全山都带着生长起来。望久了,感到悚然,好像对着一个崇高的严峻的圣者,你若不随着他走,就得和他离开,中间不容有妥协。
      秋后,树林显出萧疏。刚过黄昏,更加上常起的狂风,好像要把一切都给刮走。这时有如身在荒原,所有精神方面所体验的,物质方面所获得的,都失却了功用。风声稍息,是野狗的嗥声,野狗声音刚过去,松林里又起了涛浪。这风夜中的嗥声对于当时的那个村落,一定也是一种威胁--尤其是对于无眠的老人,夜半惊醒的儿童和抚慰病儿的寡妇。
      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连。(1942年,写于昆明)
    1.作者开篇从人们进入人口稀少的森林和草原的感受写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 。联系全文,概括消逝的村庄给了作者哪些生命的滋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作者写自己与村庄的人们“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如何理解这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探究本文写作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我的漫画生涯
    华君武
      我开始学漫画是在我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大概是在1928年。我画了一群学生在打防疫针。没想到这幅画居然被我们学校的校刊编辑看中了,于是就刊登在校刊上面了。这是我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张漫画。
      后来我更加喜欢漫画了。我学到一首汉乐府诗,里面的第一句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我就把它画了出来。这幅画被浙江日报刊登出来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拼命地画漫画。
      当初,我画了很多漫画,大概有两百张,寄给报馆,可就是登不出来。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画。假如我当时放弃不画了,我现在也不会坐在这里谈漫画了。那时的上海有我们漫画界的老前辈:丰子恺、叶浅予等老师。在画漫画方面,我只是一个刚刚进门的“小伙计”,就向他们学习。我那时也不知道有什么“创造性”不“创造性”的,总觉得赶不上他们。因此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在我的漫画里面画很多的人。我一幅画里可以画几百人。当时我的画虽然画得比较糟糕,但是人家知道,有个画大场面漫画的华君武。
      我为什么来强调这个事情呢?就是现在我们画漫画的青年人,不想“创造性”的问题。我认为,别人没有画过的东西,你来画,这叫创作。假如你总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那么就一辈子也没有你自己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没有创造性。比方说齐白石,他是有创造性的大画家。我们进城的时候就听说北京有“东城齐白石”、“南城齐白石”、 “西城齐白石”,他们都是齐白石的学生,画来画去都像齐白石,谁也没有超过他。漫画也是这样,你要跟着谁画,永远跟在他后头,那何必称为“创作”呢?叫“跟作”就行了。我觉得搞漫画创作就要真的进行创作,要有属于自己的、与别人不同的东西。
      最后我想讲漫画创作上的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漫画要变形、要夸张,把人画得越夸张、越丑,好像就越好,其实不是这样。过去有人把人画得很丑,所以有些女同志就不喜欢让人家给她画漫画像。当然对敌人画的丑一点没有关系,对我们自己人,我觉得画丑不大好。我画漫画不是夸张一个人的丑,而是夸张他有趣的东西。画漫画并不都是专门把人弄丑的。漫画像不能过于变形和丑化,如果过于丑化,那么被画的人就不容易接受。
    1.从本文看,华君武先生能够成为中国杰出的漫画家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统观全文,华君武先生对学画漫画的青年人提出了哪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或许你有过类似的经验:熟悉的小吃店正在改装,即将变成服饰店;路旁的荒地整理之后,成为社区民众休闲的地方;曾经热闹的村落街道,渐渐人影稀疏,失去了光采。……这些生活空间的改变,背后可能蕴藏许多故事或启示。
      请你从个人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以“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必须包含:生活空间今昔情景的叙写、今昔之变的原因、个人对此改变的感受或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