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她到任不久便发现这个部门人浮于事:多数人在完成任务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看起来自己很忙而不被说三道四。
    B.在演讲比赛中,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所讲内容与事先定下的主旨并不相关,显得小题大做,榜上无名也就理所当然了。
    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也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个中奥妙困惑不已。
    D.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办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有专家认为,保护圆明园遗址的首要任务绝不是复建,哪怕是“部分”复建,而是研究、发掘后她展现出的遗存或废墟的价值。
  •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受“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100字左右)
      “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
      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在“大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山水画起源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些士大夫艺术家试图把山水自然搬入自己的居室来赏,来游,他们要使自己的精神走八这图画里。王维有一句诗“枕上见千里”,谋求的就是这种卧身在榻而尽观大千世界的境界,所以中国山水画论里就有一个“卧游”的术语。后来中国艺术中出现了园林和盆景,都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具体实现。说到底,就是将无限大的自然山水缩小到人的感官所能够把握的状态,这也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结合,天人合一,物我同一。历代的山水画家都试图在自然山水与人之间寻找这种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大做文章。总的来说,整个古典时期,在山水画的意境处理上,大多脱离不开“山水自然”加“渔樵隐士”的基本构思和构图模式。中国山水画中的人往往是艺术家自我的化身,或者说是自然山水的灵魂与知音。“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山水中的“渔樵”并非真正的渔父樵人,而是一种精神栽体。宗炳有一句话“山水以形媚道”,人只有到山水之中,从自然的千姿万态里才能领会“道”之.真味,所以中国画里的山水本质上都在强调心中之山水。
      农耕文化的悠久历史使得中国人倾向于家居生活,然而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需求与此发生矛盾。隐居山林、与乌兽为伍是一个很不实际的幻想,那么就有了居室化的山水艺术,园林、盆景、山水画都可以看作这一思想的体现。有人讽刺明代的文人董其昌,说他是“山林富贵两不误”,实际上这是文人生活的一个极好概括。中国另一特具代表意义的画科——一花鸟画,与山水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魏晋)产生。花鸟作为审美对象在本质意义上与山水相同,属于主体之外的自然、客观外物。然而,花易凋零,鸟为活体,是主体难以把握掌控的东西,所以就有了花鸟画。
      艺术反过来必然要影响生活,由于中国文人将自然艺术化、将艺术生活化,那么这种影响就更加深刻。丰子恺先生在《从梅花说到艺术》中引用了一句哲语:“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在艺术上也有同样的情形,人们不是感到了自然的美而表现为绘画的,乃是表现了绘画之后才感到自然的美。换言之,“绘画不是模仿自然,自然是模仿绘画的”。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丈人将自然仿效绘画的最好例证。
    1.下面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特征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强调生活艺术化。
    B.强调心中之山水。
    C.强调艺术模仿自然。
    D.强调主体之外的自然。
    2.下面对文章引用丰子恺先生所引哲语的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悲哀与哭泣的关系,强调哭泣比悲哀更加重要。
    B.说明自然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自然的模仿。
    C.说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强调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
    D.说明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强调园林对绘画的仿效。
    3.联系上下文,解释“卧游”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提问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静流
      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八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捉放蜻蜓是儿时最喜欢的游戏。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剐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世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
      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接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闾巷烟火的不易。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释然。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舍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1.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文中加线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母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度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袁,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按时事而末厦鄙数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粱、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节选自《魏书·胡叟传》)
      [注]①探赜: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贱侮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抄有焉——屈:屈辱。
    B.率僧旅——鸠:聚合。
    C.将加大大——辟:死刑。
    D.其珍物——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唯《易》乎——天之苍苍,正色邪
    B.拂衣出——倚歌和之
    C.遂得免——风雨兴
    D.复还蜀——且贰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其 述 前 载 无 违 旧 美 叙 中 世 有 协 时 事 而 末 及 鄙 黩 人 皆 奇 其 才 畏 其 笔
    5.把文中加粗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人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定林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1.衙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庄子》)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