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标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6 逍遥游 (必修5)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míng) (āi) 堂(āo) 扶摇(chuán)
    B.鹏(kūn) (yān) (hāo) (jiū)
    C.晦(shuò) 然(líng) 宿粮(chōng) 起(jué)
    D.蛄(huì) (fāng) 与学鸠(tiáo) 之然(shuò)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北冥有鱼
    B.小知不及大知
    C.此小大之辩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国标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6 逍遥游 (必修5)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
      莽苍者(适:往)
    B.腹犹果然(果然: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
      朝菌不知晦(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C.众人之(匹:对比,相比)
      穷之北(发:草木)
    D.未有如其者(修:长)
      而一国者(征:使……信任)
  • 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
    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国标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6 逍遥游 (必修5)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以息相吹也
    A.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二虫又何知
    C.楚南有冥灵者
    D.汤问棘也是已
  • 阅读《逍遥游》,回答下面问题:
    1.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是不是肯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下列句中的“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翼若垂天之云
    B.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正色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负大翼也无力
    2.下列句中加线词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是陋室
    B.礼乐不可须去身
    C.有备可以无患矣
    D.何故至于
    3.“逍遥”,意思是不受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本段所写的鲲鹏能够高飞九万里,能够从北海飞到南海,但必须借助“海运”“扶摇”,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
        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2.对本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