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回眸(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轻(miè)
    B.子(chuō)
    C.署(qiān)
    D.俗(tuí)           
    (kù)
    现(duì)
    (què)
    砺(dī)                  
    口(jiān)
    造(dī)
    业(yì)
    石(pán)  
    人听闻(hài)
    人才济(jì)
    浅尝止(zhé)
    敷衍责(sāi)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疏浚  竣工  以儆效尤  不能越雷池一步
    B.奖掖  赋与  幡然悔悟  小不忍则乱大谋
    C.沧桑  就序  徇私枉法  树欲静而风不止
    D.隐患  蜇伏  韬光养晦  温良恭俭让
  •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在那里,作者的心灵总是向我们敞开着,使人得以自由出入,______他倾诉衷肠。
    ②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__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③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唱歌,把天地都叫喊得________。 
    A.聆听  演变  苍茫 
    B.倾听  蜕变  苍凉
    C.聆听  蜕变  苍凉 
    D.倾听  演变  苍茫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B.《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
    C.最近美国发生的一连串耸人听闻的校园枪击案件,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使得人人自危,尤其是校园中的学生。
    D.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都不是浅尝辄止的。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回眸(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
    B.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的方块。不但这种方正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而且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
    C.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入。
    D.我们通过这个信念,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将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省委负责同志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我省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B.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C.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胡同(老娘就是接生婆)。
    D.要在城西建立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竞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十八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爵士乐,附带说一句,就是贝多芬化了的老式跳舞乐队),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的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节选自《贝多芬百年祭》)    
       [注]①乐式: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1.对于“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的原因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贝多芬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但是却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
    B.贝多芬不追求创造悦耳的乐式,而是完全以音乐为手段来表现心情。
    C.贝多芬与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不同,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D.贝多芬不避讳使用旧乐式,但要在旧乐式中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 
    2.对于贝多芬音乐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既善于使用旧乐式,又不为旧乐式所束缚。
    B.能把最干燥无味的旋律展开得非常引人,使你常听常新。
    C.完全没有乐式,只是为了用音乐表现自己的心情。
    D.既善于使用乐式,更能以奔放的感情激动人心。 
    3.下列对于文中有关内容所作的理解和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与他同时的伟人”指的是当时的某些只追求乐式的有名的音乐家。
    B.“贝多芬之谜”的含义是:他能设计最好的乐式;又完全不把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C.十八世纪的音乐是只重乐式的跳舞音乐。
    D.“最有深度的音乐”指的是那些具有产生思想高度的激情的音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袁枚《祭妹文》,有删节)
      [注]  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娱——遣:派遣
    B.一旦长成,遽躬之——蹈:踏
    C.旧事填,思之凄梗——膺:胸
    D.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又虑吾心,阻人走报
    A.下江陵,顺流而
    B.固知死生为虚诞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幽壑之潜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的哀思。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琐事,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显示恋恋不舍之情。
    B.妹妹归家后,扶持阿母,治办文墨,哥哥有病“刺探”说事,这些描写一方面显示妹妹的才德,另一方面抒发兄妹相依之情。
    C.弥留之际,妹妹非常想见哥哥一面,并同意母亲派人把自己的病情报告给哥哥。妹妹忍死等兄却未等到,这无涯之憾,是无法弥补的。作者懊悔远游的一片至情,字字辛酸,让人不免同声一哭。
    D.妹妹去世以后,作者将妹妹的诗稿付印,并为妹妹作了传,特别是对妹妹的墓地作了精心筹划,以此来告慰亡妹的在天之灵,真可谓哀愁与悲痛交织,感人至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单元回眸(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浚。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②五柳,指陶渊明,这里是作者自指。 
    (1)古人作诗历来讲究炼字,请就颈联中“馀”“上”二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裴迪”醉酒狂歌,作者对其持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②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③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悼念玛丽·居里[注]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注]《悼念玛丽·居里》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许良英、范岱年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人,物理学家,因提出相对论而享誉世界。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 
    1.第一段中的“后者”指的是___________。与之相对的“前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明文字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语言,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通过表层信息挖掘其隐含实质。本文第四段,反过来说,意味着什么?
      欧洲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的现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本文所悼念的都是世界上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两文在行文上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梦想与现实”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两个句子之间构成对偶。
      太阳热烈、奔放,带着万丈光芒,给生灵以活力:
      月亮温馨、宽容,带着无际清辉,给万物以安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花的纤柔是一种姿态,树的挺拔也是一种姿态;迅疾奔驰是一种姿态,悠闲徜徉也是一种姿态;仰望天空是一种姿态,关注脚下也是一种姿态……
      你心目中最美的姿态是什么样的?请以“最美的姿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所写内容必须在标题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