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节 诗三首(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子( ) ②( )如 ③( )阔 ④俗( )
    ( )暧 ⑥吐( ) ⑦树( ) ⑧( )笼
  •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漫浩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庐人境,而无车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樊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日不成——章:文章
    B.山不高——厌:满足
    C.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D.对酒歌——当:应当
  • 对下列加粗的虚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河汉清浅——且:并且
    B.去复几许——相:互相
    C.为君故——但:只
    D.枉用存——相:相互
  • 下列四句话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何以解忧
    B.开荒南野际
    C.狗吠深巷中
    D.鸡鸣桑树颠
  • 以下四句话中没有用典故的一项是
    [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节 诗三首(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回答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找出诗中描述田园风光的诗句,说说这些寻常的农村风光为什么会被陶渊明写得这样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诗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从做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实际上仅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B.诗句中的“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从而反衬陶渊明对大自然的热爱。
    C.“暧暧远人村”,是说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暧暧”,意思是模糊不清。
    D.“守拙归园田”一句,表现了陶渊明安守本分、清贫乐道的思想。“守拙”的意思是说陶渊明本性朴实,不善于做官。
    3.请找出能说明诗人心态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陶公祠的菊花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残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日:“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作者在第二段中说:“我依然走进了菊花黄的意韵之中。”这里为什么用“依然”一词?“菊花黄的意韵”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找他的诗句”一句中,“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四段中说:“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段作者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章,这种影响实际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屈原忧愤写《离骚》,曹操言志作《短歌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赋《归园田居》,这些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发而为情,情动于衷。你有这样的经历吗?拿起自己的笔,仿照李白的《静夜思》,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在某一瞬间的情感变化,然后进行班内交流。
    (1)写作时要特别注意情和景之间的融合。
    (2)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作品,或朗诵,或书写张贴。
    (3)征集其他同学的作品编成诗歌专辑,并为专辑作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怒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丁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吗?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吗?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为最强大者;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1.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原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
     ①谁还记得荒原不久的童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作者呼吁人们“对树充满敬意吧”,他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的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的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的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做“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节 诗三首(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青子(jīn) 鹿鸣(yāo) 采之欲谁(wèi)
    B.鼓瑟吹(shēng) 绕树三(zā) 暧远人村(āi)
    C.鸟恋旧林(jī) 深巷中(fèi) 久在笼里(fán)
    D.守归园田(zuó) 周公吐(bú) 榆柳后檐(yìn)
  • 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

    A.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契阔谈讌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长路浩浩——漫:广阔无尽的样子。
    B.枉用相——存:生存。
    C.守拙归园田——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D.契阔谈讌——契阔:聚散,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心同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
  • 下列加粗词的活用方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天下
    A.乌鹊
    B.榆柳荫
    C.足以汝身
    D.
  •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作者脱离官场,如释重负的愉快心情,是《归园田居》的点睛之笔。
    (2)《短歌行》表达作者对贤才渴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____________,去日苦多。____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一天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动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忽复道,努力加餐饮!(选自《古诗十九首》)
    1.这首诗的开头,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个“重”字绾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批评诗歌时常有“诗眼”之说,所谓的“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请指出“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两句中的“诗眼”各是什么,并简要解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晓至湖上(一)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注释】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