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有成效( )②谤( )  ③肤浅( )④白( )
    恨( )  ⑥然开朗( )⑦估( )⑧竞( )
  •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繁芜丛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诽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常辄止。
    B.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答复。
    C.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灼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D.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 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关联词语是
    [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虽然 但是 以至 而且
    B.即使 可是 甚至 并且
    C.虽然 可是 甚至 并且
    D.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 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B.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C.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D.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下面一组句子语序排列合理的一项是
    [     ]
    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②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③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④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⑤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
    ⑥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A.①⑥④②⑦⑤③
    B.④⑤③⑥②⑦①
    C.②⑦⑤③⑥④①
    D.①④⑤⑥②⑦③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1.论述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先要提出“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其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发现的规律很重要。
    B.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和达尔文都是伟大人物,他们的发现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进行类比,表现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
    B.人类的思想意识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指满足人们吃、喝、住、穿需要的生活资料的生产状况。
    C.认识人们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人手。
    D.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
    3.第二段“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一句在文中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火中取栗的人
    周晗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忍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
      在梵高看来,“绘画就是要设法穿过一堵看不见的铁墙。”同时,这也是画布对梵高的召唤。“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梵高把艺术活动当做极富挑战性的生命活动,让满腔热血在画布上挥洒流淌。对梵高来说,理性可以忽略不计,表达艺术远远大于揭示真理。梵高在画布上完成了生命,成为一名艺术的殉道者。
      在梵高的画作前,我首先要提问的是,在这些令人无以言说地震撼的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灵魂?在艺术史里,梵高是突兀的进入者,是不可定义的。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是个曾做过教师、营业员、传教士的穷困潦倒的外来者。他的画被那个时代认为是可笑的涂抹。但他没有局促而褊狭的形式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不顾一切地表达,直接而强悍,如同天启,显示出了罕有的品质。
      除了大量的并未湮灭和佚散的书信,梵高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其他文字。读他的倾诉,让人觉得他拥有纯金般的生命。他是个底层的观察者、感受者和传达者。一个实践理想和使用决心的人。他对绘画有一种独有的生命的虔诚。他是如此单纯,单纯是他面对世界和画布的态度,而他情感的纤细和尖锐的痛苦一样令人震惊。
      他就是这么一个具有纯真本性、无比温柔善良、充满令人心碎的柔情的圣徒,而他的画作也最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热情。他画作的明亮,源于他自身的明亮。
      这样一个至真至善的灵魂,强化了一往无前的悲惨的境遇,并收获绝望。但他并不屈服。他尽可能地敞开内心,相信拯救的力量来自生命内部,努力把自己引向幸福。经历了爱情的折磨,生活的潦倒,被放逐的梵高在心灵的废墟中寻找着取暖的炉火,哪怕这炉火将他毁灭。他对艺术的狂热,既是道德的救赎,也是爱欲的出口。绘画成了他挽救精神上覆亡的唯一可能,是他逃避绝望的需要。他的创作不是自慰,而是自救。人越孤独,创作也就越自由。他在表达着人最饱满的神气,努力在深重的绝望中生长出深重的幸福,以此来抵御阴暗的世俗的蹂躏和压迫。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
      但梵高所做的一切,让命运的悲剧感越来越浓重。他说:“谁为自己选择了贫困并喜爱贫困,谁就拥有无穷的财富。”但他又因为事业失败和贫困而绝望。在严酷的现实生活的压迫下,大地在他脚下坍陷,他活在了风暴里。他的灵魂不断地破碎下去。但他决不撤退。他说:“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他画布上的色彩在轰响里燃烧着,裹挟着他,让他在持续不断的昂扬中崩溃。(本文有删节)
    1.第一段有两个画线的短语,请说出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1)隐士的某种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解决的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的画作具有令人“震撼”的力量,从梵高的灵魂深处看,产生这种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火中取栗”是个成语,请解释这个成语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梵高为什么称自己的作品是“从火中取出来的”“栗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认为“梵高身上神秘的力量,源于他的不屈和挣扎”。试就“不屈和挣扎”,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事例,谈谈你的个人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们学校要举办有关“远离毒品,尊重自我”的演讲比赛,你作为演讲者,请写一篇演讲辞。
      内容要求:(1)有针对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2)逻辑性强。(3)演讲要讲究内容的鼓动性和表达的综合性。
      语言要求:(1)准确性。要求演讲者能够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字斟句酌地推敲词句。(2)通俗性。其一语言要口语化;其二,语言要个性化;其三,语言要规范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
      ②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象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
      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
      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女儿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流露。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
      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
      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竞有匕首般的犀利!
      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③段中引用《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辞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
    2.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山峦
    筱敏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
      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吗?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噩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入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残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吗?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走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1.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本文第四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前面三段,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后面五段描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英勇和无畏,相互衬托,首尾照应。
    B.文中两处写到“腐质土的堆积”,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
    C.“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残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第七段的这一描写,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D.文章以“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结尾,意在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
    E.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感情浓烈,文笔凝重,意旨深远。
  • 下列加粗字的字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念(dào) 咒(zǔ) 浅(fū) 然开朗(huò)
    B.恨(jí) (jí) (zhú) 有成效(zhuó)
    C.谤(fěi) 令(lè) (liáng) 意识态(shí)
    D.闭(sāi) 白(kòng) 心(zhōng) 纷繁杂(wú)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节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似乎从没有见过他的音容笑貌
    B.他俨然像个大款,头上冠冕堂皇,身上大衣笔挺,脚上皮鞋锃亮。
    C.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D.他慷慨激昂地把多年的积蓄捐献给希望工程。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讳饰修辞格的一句是

    [     ]

    A.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B.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静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茅塞顿开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探索。
    B.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C.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要提倡。
    D.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行之有效地进行斗争。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永不磨灭的美神
    ——在戴妃葬礼的演讲
    戴妃弟弟厄尔·斯潘塞伯爵

      我今天站在你们面前,作为一个悲恸家庭的代表——在一个举国哀悼的国家,面对一个受着震惊的世界。
      我们都连结在一起,不仅仅因为我们渴望表示对戴安娜的敬意,而是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她的特殊吸引力是那样强烈,以至于全世界几千万人,没有看见过她的人们,今天通过电视和收音机参加这个葬礼,他们都感到本星期天凌晨失去了一个可亲的人。
      这个事实本身就是给戴安娜的殊荣,比我今天希望表达的悼词要强烈和深刻得多。
      戴安娜的实质是同情心、责任心、风度和美丽。
      在全世界她是无私的人道的象征,是维护真正被践踏被摈弃的人们权益的旗手,是一个超越国界的英国女孩子,、是一个带着一种自然的高贵气质的不分阶段的人。在最后一年她显示出来她不需什么皇家头衔也可以继续发挥她独特的神奇力量。
      今天,只是你走了我们才真正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我们要你知道J没有你生命是多么多么艰难。
      作为一个有杰出品质的人,你已经站得很高了,你不需要被人看做圣人。
      你最大的天赋是天生的待人处事的懿淑,这个天赋你运用得那样聪明和恰到好处。你种种别的优异品性就是从这个天性衍生出来的。
      如果我们试着分析你怎会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我们找到答案,这吸引力就在于你对我们大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有同情心。
      如果没有你那天赐的敏感和关切,今天我们大家对艾滋病病人和相近病毒的人(人体免疫缺损)的痛苦,对无家可归的人的窘况,对被地雷随意杀伤的人的不幸,要显得冷漠得多。
      我最后一次见她是今年7月1日,她的生日,在伦敦。那是很典型的一天,她没有时间同朋友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只是作为贵宾出席了一个慈善晚会,当然那天她是光彩夺目的。
      但我常愿想到今年3月我们相处的日子。那时她到南非我家来看我和我的孩子们。我感到骄傲的是,那次她除了同曼德拉总统见面是在公众面前外,我们设法不让那些无休止纠缠的记者拍一张照片。她对此感到舒畅。
      我珍视少时和她在一起的日子,有很多年我俩一起生活。我和她是家里最小的两个孩子。
      她基本上同小时候我心目中的戴安娜一样,一点没有改变。
      她温存娴静,内心坚定有力。在童年以后,即使身处复杂奇怪的环境,她总保持完整和自己的真实。
      近年她正在找寻一个新的生活方向,她不时说起要离开英国,主要是受不了报纸对她的围攻。
      我想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她的真诚善意竟被传媒扭曲嘲弄,为什么周围总有一股永远要把她拉倒的代表传媒的势力。我自己唯一的解释就是真正的善和美对那些位于道德光谱另一端的人是一种威胁。
      但是在一切有关戴安娜的嘲讽中,也许最大的讽刺是:一个女孩子,父母起的名字是古狩猎女神(Diana),最后却成为现代社会最受围剿的一个人。
      她会要我们今天起誓保护她钟爱的孩子——威廉和哈里,不要再受相同的命运。我,在这里起誓做到。戴安娜,我代表你。
      我们决不会让他们再遭受那种惯于把你逼到绝望落泪的极苦。另外,我代表你母亲和两个姐姐起誓,我们,你的骨肉家属,将尽我们一切能力继续走你那极富创意和深具爱心的引导这俩杰出孩子的道路,让他们的心灵不仅仅束缚在职责的传统中,而是能如你所期地自由歌唱。
      我们完全尊重他们出身的传统,我们也常尊重和鼓励他们肩负王室职责,但我们,像你一样,认识到他们需要在尽量多的不同的生活层面上实践,以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武装,能面对未来的挑战。我知道你一定要我们做到这一点。
      威廉和哈里,我们全家今天殚精竭虑地爱护你们,我们大家正被丧失亲人的痛苦折磨,我们能够想象你们忍受的创痛有多么剧烈。
      在结束的时候,我要感谢天主,在这可怕的悲痛时候还是给了我们许多的安慰。感谢天主,在戴安娜最美丽、最放光彩的时刻,在她私生活里最快乐的时刻,把她带走了。
      总之,我们对一位女士的生命感恩。她,我如此骄傲,我可以称她做姐姐——这个最优秀的、精细复杂的、特殊的、不能取代的戴安娜。她的美丽,不论内在外表,在我们心里永不磨灭。
    1.请结合全文,概括戴安娜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人称出现了“她”“你”的转换,请你说说这种表达上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厄尔·斯潘塞说:“这吸引力就在于你对我们大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有同情心”,请指出“真正重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些东西为什么是真正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死者的弟弟,作者在这篇悼词中情感的处理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劾/丸之地    哽/狼吞虎    责/多兴邦  
    B.活/寡廉鲜耻    位/淡明志    韵/一知秋  
    C.大/审时势    进/身无物    救/浑身数  
    D.差/扪历井    披/风一时    牧/六兴旺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在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随着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产生了网络互动这个平台,开拓了民意表达的公共空间,增强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动。
    C.美国警方公布了“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的航拍照片,这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让公众有机会感受从空中目击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倒塌的一幕。
    D.会议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健全了学生信息员组织机构,布置了今年评教评学的主要工作。
  •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总结是一个组织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告一段落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悟出个中的道理,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而形成的书面材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