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秤/礴 仿/手瓜 除/根问底
    B.钥/汤/轮机 节/虎离山
    C.驻/事/家母 伎/仨瓜
    D.果/胸/长猿 倔/颜欢笑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签署 发贴子 雍容华贵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端详 螺丝钉 额手称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惊诧 震慑力 眼花瞭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沿袭 扫描仪 不屈不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 产生 适合
    B.提出 引发 合适
    C.提醒 产生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 2011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由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其实,我们对西画传统的“借鉴”也是有惰性的。五花八门的“主义”,莫名其妙的“观念”,都被“拿来”。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这不正是惰性的表现吗?所以,我觉得与其接受那些大而无当的观念,不如借鉴些具体方法解决问题,西画的观察、审视、理解与提炼和晋唐传统并无二致,可对应、契合。很多西画作品能更直观滴给予我们实践上的参照,并很实在地启悟心智。
      而上述两者,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意识不到的,相应的问题也解决不了,而有一个大传统的价值支撑则很容易在本质上把握,从而走上正途,至少不至堕入迷途。我意在表明,表面上是两个传统,本质上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恰恰就在相互碰撞、影响、融合中呈示清晰:要概括性而非概念化,要充实充分而非僵化。不囿于一个狭窄的视点,使眼光扩大;不拘于一个狭隘的观念,使思想自由;不溺于可悲的惰性,而勇于发现;不空谈花哨的“主义”,而脚踏实地。在比照中思考,在观察中发现,就能深入本质而导引实践,就会使工笔人物画开出新生面,获得新境界。(节选自《谈艺论文》,有删改)
    1.关于“衡中西以相融”,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西不同的传统发生碰撞、影响、融合,就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实践的大传统。
    B.在绘画领域,应权衡中西传统,着眼于相通之处,力求获得滋养。
    C.观察和比照中西传统,就能发现其中共同的规律,从而深入本质,引导实践。
    D.“衡”与“融”强调的重点,就是在中国绘画中更多地提现西画的艺术范式。
    2.对晋唐画风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是晋唐画风的特点,也影响到了西洋画风。
    B.晋唐画风达到的高度取决于画家所处的时代和画家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
    C.观察、审阅、理解和提炼在晋唐画风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西方绘画中也同样重要。
    D.“惰性”使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成套路,因此晋唐画风在很大程度上与西方绘画风格相通。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传统为“体”,创新为“用”两者契合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B.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轻弃了晋唐人的精神意度和艺术形式,变得纤弱而萎靡。
    C.只做表面文章,不管实质问题,是在继承晋唐绘画传统或借鉴西画传统时表现出来的“惰性”。
    D.单靠把玩套路或借鉴“主义”是狭隘的,它完全背离了晋唐以后中国画的传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渝:坚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济:渡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朝济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三人行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此亡秦续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___,蓝田玉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___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 2011年高三语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余座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余座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发展前景 人数 百分比
    部分网络语言会进入汉语词典 336 26.7
    网络语言会代替传统语言 84 6.7
    网络语言经过规范,会进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网络语言最终会消亡 22 1.7
      从上表可以看出,除极少数人认为网络语言最终会走向消亡外,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甚至还有小部分人认为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会逐渐取代传统的语言。
      综上所述,被调查者对网络语言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面炯炯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局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 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