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耗(è)     (ào)     钢厂(zhá)     无声息(qiǎo)  
    B.瓦(lì)      好(pǐ)    稀泥(huó)     身不恤(yǔn)  
    C.盘(huán)     (hái)     子手(kuài)     三尺(xián)  
    D.立(pú)     职(gòng)     羊肉(shuàn)     长歌哭(dāng)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踌躇  委曲求全  不径而走  刚健质朴 
    B.租赁  广有羽翼  礼尚往来  延口残喘 
    C.屠戮  肆无忌殚  黯然神伤  桀骜不驯  
    D.和霭  阴谋鬼计  苟且偷生  流言蜚语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武汉市物价局价格监测分局局长叶开林介绍,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货源_______,粮油等农产品价格稳定,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在逐渐回落,市民无需抢购。
    ②按照美国的逻辑,凡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人权”等问题以及由此引申的一切政治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等,都可以成为外国_______的理由,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台湾气象部门表示,“莫拉克”台风虽已离开台湾,但近期天气仍不稳定,各地时有阵雨,部分山区可能有大到暴雨,山坡地区应防塌方、落石、土石流及山洪________。
    A.充分 干涉 爆发
    B.充足 干涉 暴发
    C.充分 干扰 暴发
    D.充足 干扰 爆发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楼盘广告,到令人后怕的房屋质量隐忧;从地王高价拿地拖延人市,到开发商捂盘惜售;从银行贷款失约到购房者信息被贩卖,再到开发商更改建设规划大获其利:楼市潜规则无处不在。
    B.山东将逐步打破垄断行业投资坚冰,降低投入门槛,消除一些歧视性政策规定,对民间投资和国有资本一视同仁,让万亿民资成为接替政府投资支撑经济增长新动力。
    C.天路遥迢,佛光普照,拱拱手作别之后,时间的清风明月,会慢慢拂去我们心头的伤痛。唯愿当下的长歌当哭,能够承载起思念的永恒!
    D.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藉天灾见亲情,书写人性的真诚及坚韧成为《唐山大地震》打动观众的主要元素,截至8月6日,票房已达4.96亿元。
    B.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女婴家属不满结果,怀疑会诊被人操纵。
    C.设置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测速却不公开位置,容易形成设置执法陷阱行为出现,助长执罚经济现象的盛行。
    D.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竞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文中加线的“至多”和“至少”分别是针对什么而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引用陶潜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这两部分的内容看,作者是如何看待学生请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三单元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在这里,看到不同的鲁迅
    董阳
      ①走进《鲁迅的艺术世界》,透过一幅幅画作、书法、篆刻、书籍封面装帧、徽标设计及收藏的碑帖、邮品,我们看到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那一张张精美的信笺,亲自设计的书籍封面,仿佛留有他的温度,影影绰绰显出一张可爱的面庞,那分明是一个顽童,忘我的,在海滩上玩赏一枚枚拾到的心爱的贝壳。
      ②在1936年的《死》中,鲁迅留下遗嘱,希望后代切不可做空头评论家或美术家;他还曾表示:“关于绘画,我本来是外行,理论和派别之类,知道是知道一点的,但这并不足以除去外行的徽号,因为所知道的并不多。”
      ③然而鲁迅对美术的热爱,却在他的文字中有过多次流露。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写到:“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做‘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④绘图本《山海经》也曾经让少年的鲁迅时常惦念。当保姆阿长送给他一包有画儿的“三哼经”时,鲁迅回忆说:“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⑤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上。儿时的经验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后来鲁迅集藏了大量汉画像石刻拓本,曾手摹《秦汉瓦当文字》一卷,印过大册的珂勒惠支画册,他还支持新生的中国青年木刻一家,不遗余力……
      ⑥1929年5月鲁迅北上探亲期间,适逢许广平怀孕待产,这是两人自三年以来第一次分别。鲁迅给许广平写了一封信,所用信笺两张,一张是许广平喜食的枇杷,一张为寓意孕育其子的莲蓬,素雅的笺纸,隽永的笔迹,别有寓意的图案。许广平后来在回信中说:“那两张纸必不是随意选择的。”
      ⑦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说:“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也许正因为这一点,鲁迅十分经心美术教育。
      ⑧1913年,任职教育部佥事的鲁迅在《教育部编纂处月刊》上发表了《拟播布美术意见书》,集中阐述了他对美术教育的观点。他指出“美术之用”在于“表见文化”“辅翼道德”和“救援经济”,尤其在“救援经济”一条,鲁迅的见解可说是超越时代的,他以为“品物材质,诸国所同,其差异者,独在造作……故徒言崇尚国货者末,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这与我们今天“创意文化产业”的要义是毫无二致的。尽管鲁迅早已深谙“美术之用”,但对于美术教育,却并不“沾沾于用”,他以为,美术的真谛在于发扬真美,以娱人情,而美术的“见利致用”,“乃不期之成果”。因此他主张将美术“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冀美术家之出世也”。
      ⑨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即“见利致用”并非美术教育的初衷,“沾沾于用”以及师长过高的期许往往破坏了孩童本性中的爱。对于美术启蒙者而言,其目的并非要人人都成为美术家,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从而有益于修养,有益于人生。在这一点上,鲁迅正是最好的例子。
      ⑩黄裳在序中说:“他在美术园地的辛勤耕耘与他在《自由谈》上写战斗杂文,几乎是‘双峰并峙’的同样的战斗工作。”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第①段中,作者用可爱的“顽童”来形容沉醉于艺术世界的鲁迅先生。
    B.鲁迅先生的遗嘱表达了他对美术的投入与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殷切嘱托。
    C.第⑤段中“集藏”等动词,凝练地概括出鲁迅先生为美术所做的贡献。
    D.鲁迅先生为许广平精心挑选信笺这一细节主要表现了他的艺术追求。
    2.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那些美好的回忆深深地烙在鲁迅的心头,像闪光的露珠散落于清晨的片片花瓣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我们看到怎样一个“如此不同的鲁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提到“在今天听来,鲁迅这番话仍有不寻常的意义”,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不寻常的意义”的看法。(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鲁迅,这位影响过几代人的“先生”,现在却被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怀疑和排斥。从2009年秋季开始,鲁迅经典《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请出中学语文课本。这是语文课本在顺应中学生的呼声,还是鲁迅的某些作品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需求呢?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字左右)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