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肩(jiá)骨 
    B.(mēng)骗  
    C.字(tiē)   
    D.(mǒ)布    
    (pēng)碎   
    (xiāo)   
    面面相(qù) 
    (zhě)  
    (xiào)像    
    (shì)秧     
    (pán)店   
    (yáng)  
    (méng)懂   
    (hǒng)   
    (mō)嬷     
    (fù)盛   
    (ní)     
    (chēn)视   
    (jǐ)     
    (cuō)折  
  • 下列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就沉闷下来了。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应该奋发有为。
    C.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赞成或反对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言论在各大媒体上一度甚嚣尘上,让人无所适从。
    D.在近代著名的“丁戌奇荒”中,北方九省赤地千里,灾民多达两亿,其中山西省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被夺去了生命。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去年十二月,省教育厅就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失业返乡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切实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B.很显然,汉武帝国策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西汉王朝的国运的盛衰。
    C.由于出口受阻,公司今年的利润下降了一倍。
    D.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鸣沙山,当地人告诉我,倾听沙子呜呜的鸣响最好是在晴朗干爽的风天的黄昏较为合适。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 2009-2010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臣以险(挑衅)   使建中远时羞之奠(准备)  吾女与汝女(成长)
    B.而刘夙疾病(缠绕) 乃能衔哀诚(表达)     纵一苇之所(往)
    C.(不久)蒙国恩   教吾子与汝子,其成(幸亏) 举酒(嘱)客
    D.不(自夸)名节   孰谓汝去吾而殁乎(就)   晚有儿(媳)
  • 下列选项中字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
    A.疾(奔跑)道左  小(知道)不及大知  (碰撞)呼欲绝
    B.日以厌(轻视)  又(违背)恳愿    停于大室之(角落)
    C.歔欷欲流(眼泪) 昂其(值)      而(占领)一国者
    D.而夫婿逸(欢乐) (撩拨)以尖草    又劣弱不(中间)于款
  •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得其尤绝者焉  而后乃今将图     征民间     幸为少尽缱绻
    B.予得专而焉   三江而带五湖     然则虽辱而之  成
    C.宾主尽东南之  以白璧        将成家而汝   薄西山
    D.望愁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猥以微贱     而茫茫
  • 下列选项中句式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又何尤   覆之以掌    彼且奚适也    归以示成
    B.喜置榻上   为夫婿所薄   则告诉不许    无情郎安在
    C.之二虫又何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掭以尖草
    D.惟兄嫂是依  今臣亡国贱俘  时有宦人密视君者 又试之鸡
◎ 2009-2010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高陵又称西陵,其地望在邺城西,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之上。文献所记高陵最早者为曹操《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又作《遗令》:吾死之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三国志·武帝纪》)曹魏时王沉官修《魏书》、鱼豢私撰《魏略》和晋初陈寿《三国志·魏书》,均载及高陵的位置。到了十六国时期,高陵见诸文献记载越来越少,隋唐以后,地理著作中虽有高陵的记载,然大多是转抄且较为模糊。至北宋,高陵地处情况模糊不清,于是出现了“疑冢说”,将邺西北北朝墓群演绎为“曹操七十二疑冢”。曹操高陵终成为历史之谜。
      200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的大墓有专家确认为“曹操高陵”,但也有学者表示目前证据还难以支持这一说法,证据虽都有作证的价值,但还达不到铁证如山的地步。这些学者指出所举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出土于大墓,这些石牌当为墓主日常所用且死后随葬的器物标签,古墓被盗,器物被拿走,留下的石牌虽被扰乱,但其存放的环境和位置没有大的变化,应该视为第一等的证据。至于“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后赵鲁潜墓志”则是两件征集来的文物,已经脱离了原始保存状态与环境。证据发生了变化,人们不能将某些环节连接起来,自然会提出怀疑。“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因其是被征集来的,不能排除其他的可能性;《鲁潜墓志》曰:“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墓志发现于西高穴村西乱土中,而且鲁潜墓又无详确之处,未必能证明所发现的西高穴村大墓即曹操高陵。
      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虽然在学理上行得通,然出土文物刻字并无确切的纪年。大墓已经多次被盗,是真的“无藏金玉珍宝”,还是被窃一空,这也是无法确定的,况且墓中还遗留有玉石等物,也与文献稍有出入。
      西高穴大墓有可能是曹操高陵,甚至可以说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一座古墓。然其可信度未满,在现有的情况下,作出“确认”,似乎有些过急。(摘编自《光明日报》2010.1.26)
    1.下列有关曹操高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陵又称西陵,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陵寝,文献中最早记载高陵所在地的是曹操的《终令》。
    B.关于高陵的地理位置,由于历来文献记载的模糊性,使后人争议颇多,宋代以后,有七十二疑冢之说。
    C.曹操《终令》《遗令》中反复提到的西门豹祠对高陵位置的确定具有坐标价值。
    D.在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的东汉大墓是否为曹操高陵还有待进一步的确认。
    2.下列理解和分析可以作为“西高穴大墓为曹操高陵”最可信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出土于大墓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铭文的石牌,可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
    B.“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行文、字体风格与出土石牌相类似。
    C.《鲁潜墓志》记载:“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卌三步。”
    D.同时代的墓葬构造由于遵循同一礼制,因而参照东汉王侯墓制可推断西高穴村古墓的年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令》《遗令》均见于正式文献记录,其中“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的说法表明曹操有薄葬之志。
    B.从现存史料和考古发现来看,“疑冢说”虽流行于民间,但并非史实。
    C.从西高穴大墓的研究来看,考古结论的得出取决于是否拥有可靠、充分、科学的证据,是否有严谨而完整的“证据链”。
    D.西高穴大墓是邺地考古发现中最具可能的曹操高陵,虽然现在未被完全确定,但终将被确定。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迁为武安君。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受之。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赵使廉颇将。秦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后秦王使王龁围邯郸,不能拔,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马服:指马服君赵奢。②阬:活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用兵,为武安君——迁:调动官职,指升官。
    B.赵王数以为——让:谦让
    C.秦军败而走——详:通“佯”,假装
    D.武安君遂称病——笃:(病)重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导致秦王让白起自杀原因的一组是(  )
    ①由是与应侯有隙         ②王听之,皆罢兵
    ③强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   ④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⑤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 ⑥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攻下野王,上党和韩国失去了联系,无奈之中,上党守将只好用归顺赵国的方法抵抗秦国。
    B.秦军多次击溃赵军,廉颇坚守营垒不和秦军交战,所以白起用了反间计,最终成功地让赵括代替廉颇出战。
    C.白起与赵括打仗,使用了诱敌深入等方法,断绝了赵军的粮道,打败了赵军。
    D.白起考虑到投降的四十万赵军可能会作乱,于是用欺骗的办法,把他们活埋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之泛称。②赊:远。
    (1)本词开头一句就点出“喜还家”,“喜”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词中,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____________。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
  •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问题。
    手心手背
    郭萍
      当母亲跪在大嫂的面前时,我胸中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脑门,心里像针扎一样难受。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母亲高兴了一阵子,然而昂贵的学费让母亲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遍了亲戚朋友,可还差三千元。母亲终于下了决心,向两个哥哥求助。两个哥哥老实木讷,不善言语,可因为两个嫂子,和母亲的关系很紧张。
      我和母亲来到大哥家的时候,他们正在吃饭。见我们进来,小侄子蹦蹦跳跳迎了上来,亲热地叫着奶奶。大哥急忙收拾碗筷,大嫂对我们不理不睬,阴沉着脸,随手拿起了没有织好的毛衣,低头专注地织了起来。
      好像是过了一个世纪,母亲才开了口,话里带着哭腔:“你小弟考上了大学,急用学费。你们……”大哥小心地看了一眼大嫂,悄悄地躲在了屋角,点燃了一支烟。大嫂暴跳如雷,突然放下手里的毛线,指着大哥的鼻子破口大骂:“你这个窝囊废,瞧瞧你挣的钱?自己家都养不起的,还想供人家读大学?凭什么你只读小学,他要读大学?”大哥一声也不敢吭,低着头抽烟,烟圈一圈圈地在大哥眼前荡漾,像是无奈的灵魂跳舞。
      母亲站在屋中央,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看出她在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的热血一下子冲到了头顶,愤怒地大声喊道:
      “算了,不用你们了,我不上什么大学!不上了!”
      我拉起母亲就往外走,可母亲挣脱了我,一下子跪在了大嫂的面前,泪流满面:
      “不要这样!求求你,帮帮你弟弟吧!都是一家人,手心手背啊!”
      大哥一下子跳了起来,把烟丢在地上,伸手拉起了母亲,转身一把抓过大嫂,一记耳光在屋子回响,屋里乱成了一锅粥。
      我还是用两个哥哥的钱上了学。到学校报到的那天,阴雨绵绵。夜晚,躺在宿舍里,听着外面雨敲打窗户的声音,我的眼前又浮现母亲给嫂子跪下的情景,耳边回响着嫂子的哭声和骂声。我悄悄地饮下泪水,对亲情产生了怀疑。
      毕业后,凭着教授对我的偏爱和自己的努力,我很快地在商海里成功。
      春节来临,我衣锦还乡。哥哥很热情,两个嫂子见了我脸上讪讪的。大嫂小心翼翼地观察我的脸色,陪着小心,用极温和的语调:“你有出息了,可别忘了家里人。”我什么也没有说,把眼睛扭到了一边,她灰溜溜地到厨房洗碗去了。大哥看了看大嫂,慢慢地劝我:“小弟,不要跟她计较,女人就是这样。”哥哥们请我到他们的家做客,我不想去。母亲劝我:“还是去吧,都是一家人。”在两个哥哥家桌子上,我见到了本地极为罕见的海鲜,那是我特地从大连买来孝敬母亲的。我的心里又被针刺了一下,食不下咽,我不敢相信母亲会忘记了那一跪。母亲见我从哥哥家里回来闷闷不乐,心里明白了几分,她小心地观察我的脸色,什么也没说。夜晚躺在东北的火炕上,母亲轻轻地为我掖了掖被子,慢慢地对我说:“孩呀,都是娘的心头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咬哪儿都疼。”
      我在被窝里泪流满面,是为自己的小心眼还是为母亲的大度,我不知道,母亲为大嫂跪下的那一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再回到家乡是为了大哥。严重的肾衰竭让他一步步走向坟墓。我和医生搜遍了互联网,可找不到能和大哥相匹配的肾。大哥躺在床上,呼吸渐渐微弱,大嫂只是哭泣。可怜大哥才四十出头!我至今还记得他拉起跪在地上母亲的那只手。我想把我的肾换给大哥。
      大哥患病才仅仅一个月,母亲的头发再也找不到一根黑的,体重瘦了十多斤。听说我要给大哥一个肾,她找到了医生,决定将她的肾换给大哥。我震惊了,母亲已经是快六十的人,身体不好,如果把肾给大哥,那后果……
      我坚决不同意,和母亲抢着把自己的肾换给大哥。母亲哭了:“手心手背,手心手背啊!”
      大嫂跪在母亲的面前,痛哭流涕。母亲拉起了她:“孩呀,一家人,都是娘的儿呀,手心手背!”
      我悄悄地看了看自己的手心,轻轻地咬了一口,那份疼痛让我清醒,又转过手背,也轻轻地咬了一口,伴着疼痛我泪沾衣襟,我懂得了母亲心痛的滋味,也理解了当年母亲那一跪的意义。
      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
    1、作者先写母亲下跪,再写母亲下跪的原委,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母亲”开口向大哥家借钱,“话里带着哭腔”,文中有伏笔对此作了铺垫。请找出文中的“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大嫂”对“母亲”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作者写这一变化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文章最后说:“唉,手心手背,圣洁的母爱!”请联系全文说说母爱“圣洁”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非常明确,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简要的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游客被各种欲望所累,弄得身心俱疲,他向寺院的禅师请教怎样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住持微微一笑,把来客带到寺院外的山坡上。只见满山的灌木,有的刚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俨然一处风景;有的正待修剪,显得很杂乱。
      游客轻声叹息:“自由生长的枝条被人力剪掉,太可惜了!”
      禅师对客人说:“施主,我只是希望你能发现,原来剪去的部分,又会重新长出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疯长的灌木,经常修剪,就能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要求根据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