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漫(sù)
    B.人(róng)
    C.解(pōu)
    D.息(zhì)
    (tóng)
    (bó)
    堂(1òng)
    (shuō)
    诗(měn)
    会(dào)
    包身(qì)
    铺(fā)
    毫不相(gān)
    长歌哭(dāng)
    风云(zhà)
    短小精(hàn)
  • 下列各句中,加线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一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到处跑,俨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有很大的转变。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苏北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D.今年入夏以来,我们这里的气温一直偏低,给人以六月飞霜的清冷感觉。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上,一些强队的失利,除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外,恐怕和他们不思进取也不是不无关系的。
    B.中国公安部6月24日宣布破获了一起重大恐怖组织,抓获了10余名“东突”恐怖组织头目和成员。
    C.科学,包括讲道理的科学,改变了人类的生存面貌,进而改变了西方人的生存面貌。至于这种改变是福是祸,笔者则不敢专断。
    D.标准的城市生活是一种昼夜被电灯操纵、季节被空调控制、山水进入画框的生活,也就是说,是一种越来越远离自然的生活。
  •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所谓的“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_______。你的心境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定要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________,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________。这就是忙中静趣。
    ①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②许多闲人不一定都能领略静中趣味
    ③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④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
    ⑤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是永不沉寂的
    A.④②⑤③①
    B.⑤③④②①
    C.⑤②③①④
    D.③⑤④①②
◎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
      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
      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与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
      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关“共管”,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
      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哪!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1.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
    B.“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
    C.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使得“东方主义”话语方式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
    D.“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话语方式,它是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的。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中的处境。
    B.英国学者透纳认为,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只有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东方主义”才能够终结。
    C.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
    D.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和西方国家的主观期待也有关系,西方国家有何企图,我们不得而知。
    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挑剔,这看似困难,实则容易。
    B.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的逐渐改变,使中国人不再有“自认劣等的意识”,并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
    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
    D.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还需要很长时间。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乐广字彦辅,南阳洧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裴楷尝引广共谈,自夕申旦,雅相钦挹,叹曰:“我所不如也。”
      王戎为荆州刺史,闻广为夏侯玄所赏,乃举为秀才。楷又荐广于贾充,遂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罐,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其为识者所叹美如此。
      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玢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玢曰:“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玢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玢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
      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裴楷尝广共谈——引:邀请
    B.见广而之——奇:以……为奇
    C.补元城令——出:京官外调
    D.客豁然解——意:神情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乐广“善谈论”的一项是(  )
    ①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③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
    ④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
    ⑤玢病即愈
    ⑥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广致力学业,性情谦和,有见识,先后受到裴楷、夏侯玄等人的赏识。
    B.卫玢儿童时不理解梦是心有所想而致,苦思成疾,乐广听说后,派人为他治好了疾病。
    C.乐广为官治政功在长远。评论他人,必先褒奖长处;若人有过,必先宽恕。他离职后常常被人们思念。
    D.河南尹乐广不听信官舍闹妖怪的事,住进正房,经观察后发现原来是一只野狸猫在作怪。
    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其所短不言而自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词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词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论语》)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采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2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篇新闻短评,100字左右。
      朝鲜《民主朝鲜》24日发表文章,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志愿军烈士黄继光。文章说,黄继光烈士为了自己亲爱的祖国,为了朝中两国人民的幸福未来,在这场战争中献出了生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提炼一个中心论点,并作适当阐释。
    (1)有钱难买幼时贫。——美学家朱光潜
    (2)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幼年家境贫穷,父亲是修鞋匠,母亲是洗衣妇。安徒生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
    (3)富裕病(affluenza)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名词,由“富裕(affluence)”和“流感”(influenza)两个单词合成,指的是由于父母供给太多,造成孩子过度沉溺物质,缺乏生活目标等“病症”。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阐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 阅读下面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根据诗歌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