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题。
    失败的英雄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敢,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竞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所追捕。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大喜,知其意——略:大致。
    B.阴以兵法部宾客及子弟——勒:统率。
    C.须臾,梁籍日——瞬:眨眼。
    D.以所为起大事——谕:告诉。
    2.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丁壮,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倦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竞何成!
      【注】此诗作于儋州(在今海南省儋州市)。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用简要的语言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以一个“倦”字引出下文哪些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将下面的名句名篇补写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李商隐《代赠》)
    (3)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鸿门宴》)
    (5)人方为刀俎_____________,何辞为?(《鸿门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鲁迅的后园
    李建民
      ①绍兴我去了两次,都是朝着鲁迅先生去的。
      ②百草园是新台门周氏家族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通菜园子,因为荒芜,杂草丛生,人们雅称其为“百草园”。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③后园是我对鲁迅的发见。
      ④鲁迅十二岁进三味书屋就学,前后长达五年时间。老师寿镜吾授业极严,但严中有宽,这书屋的南北二洞门连接空间,便是业间的“谈余小憩”后园——我所说的地理上的后园,就是这三味书屋后面偌大的空间。在这人迹罕至的后园,我却似乎听到一群孩子放下书本之后群拥而至的欢呼声和咯咯笑声,那种从课堂上刚刚解放出来的孩子的笑声、那种只可以释放十几、二十分钟的笑声,铃铛一样的扣人心弦!这有如天籁之音的笑声在这四面是墙的后园来回冲撞。
      ⑤这是地理上的鲁迅在故里的一个后园。这百草园是儿时周树人的乐园,同时也是成人鲁迅的失乐园!它记载着一个鼎盛家族的由兴而衰,小小心灵早历了人世沧桑。它出现在鲁迅的童年时代,之后的鲁迅的另一个后园,可不是地理上的、故里和童年的,而是人生和思想的另一个后园。
      ⑥作为藐视鬼眼天空的那一个后园,则是《秋夜》里出现的长着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后园,这已是一个战斗与斗争中的鲁迅思想的后园。在这个看似诗意横生的“后园”,洁白的栀子花开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在鲁迅的意识里,是思索和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面对诸如那个强盗出身的绍兴革命军首领嚷着要杀死他,“我就到了南京,在教育部办事”;因为写文章的鲁迅就是“我”,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要逮捕我,我就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后来国民党清党大肆杀入,鲁迅回到上海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国民党通缉他便躲了起来,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所有译作全被
    禁止。这就是不断抗争,不断迂回的鲁迅先生遭遇的人生境况总不尽人意的人生后园,它增强了鲁迅的战斗力与意志力。设想没有这么多的思想与生活的阻扰,这封建士大夫家庭出来的长房长孙周树人,最多的努力就是使这个业已失去昔日光彩的家族恢复到中落之前的境况。破落的前台没有了,负笈远行的世态炎凉又让他看清楚腐朽社会真面目的后园,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后,鲁迅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21岁周作人作了这首《自题小像》诗,三十年后51岁的鲁迅书写了这首诗,可见其间的无奈和以血荐乾坤的气概!后园不尽都是诗意,后园充满着战斗与号角,人生的后园与精神的后园在一个优秀人物身上都是那么的重要!
      ⑦鲁迅有言,中国的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就因为史官单一地从帝王的视点出发,忽略了更广大的人群,尤其忽略了他们的精神状况。我们的英雄史诗其实也在重复史碑对人们的精神状况的忽略,私人性、精神性的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与世界的补充其实是很重要的。任何的惟制度文物和公共事件构成的历史肯定是残缺不全的,不真实的。所以许多的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的前台与后园其实是并重的。甚至后园会有更多历史与事件的真实!从鲁迅故居那个“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三味书屋的后园,到已成了历史云烟的人生舞台不幸的后园,我看到了一种铁骨铮铮的必然。有如后园的那枣,直刺刺地要刺破夜空,划亮时代。安逸与幸福固然让我们分享时代的前台荣光,浸淫其间又让我们在靡声中软化,是站立还是萎靡?思想者不能放弃选择!
      ⑧这是我从鲁迅故里徜徉出来的一个闪念,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自主的选择,他们的父母只为他们选择了课堂而不是后园;长大的我们,则更多的选择物质和名利的前庭,所以我们缺少锐利与伟岸!鲁迅故里粉墙青瓦的老街依旧人流熙攘,滑稽的孔乙己塑像不知道是为了纪念孔乙己还是纪念鲁迅,我在觉得他的传神之外,总觉出他还夹杂在我们人群中眨眼。虽然不复见祥林嫂那苦样,阿Q也只在影视书画上作戏谑的解读,可那满街的臭豆腐昭示着一种不散的偏爱。想说什么呢?鲁迅作品人物的后代还有我们!(选自2010年《散文选刊》第8期,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本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朴实无华却不失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主旨搭配很好,给人言近旨远,文质皆修的感觉。
    B.开篇介绍了百草园的概况和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与后文写成年鲁迅的生活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C.文章第⑥段中写到鲁迅先生遭遇的种种不尽人意的人生境况,表现了鲁迅的抗争精神,但也抹上了一层明知其不可为而偏为之的悲剧色彩。
    D.文章最后一段笔锋一转,谈及现代社会人们追名逐利、精神缺失的现实,在对比中凸显本文主旨,更有现实针对性,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和人生的后园”的呼唤。
    E.这篇文章以游记的方式写人生杂感,借鲁迅先生的后园,谈对鲁迅一生奋斗轨迹的认识,挖掘鲁迅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
    (2)从全文看,“鲁迅的后园”指什么?请加以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①这有如天籁之音的笑声在这四面是墙的后园来回冲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百草园是儿时周树人的乐园,同时也是成人鲁迅的失乐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说“所以许多的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的前台与后园其实是并重的”,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看了《让子弹飞》后,人们为姜文的演技折服,大家认为他扮演的张麻子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真是绝了。
    B.近日,禹州农民时建峰因偷逃过路费368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如石破天惊,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C.毛泽东诗词是独具风神的艺术品,更是中国现代史上吐纳风云、评说春秋、飞扬情志的文化现象。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综合检测卷(一)(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今后将继续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以实际行动表达应对气候变化。
    B.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10周年成就展集中反映了澳门回归祖国以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展示了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澳门焕发的生机活力和呈现的美好前景。
    C.由著名作曲家孟文豪创作的《宝贝,你怎么能让我流泪》以其优美动听的格调和旋律,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价格是撬动百姓消费的重要工具。超市在这方面不甘落后,打折还返代金礼券之风悄然兴起,要和百货巨头们分一杯羹。
  •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
    ①19世纪之前,欧洲就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
    ②现在到欧洲旅游,不少景点都能发现中国式建筑。
    ③中国其实有不逊于任何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伏尔泰曾说:中华文明昌盛发达的时候,部分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
    ⑤回顾历史,可受启发。
    A.④⑤①②③
    B.④⑤③①②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①②④
  •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背逆性思维”。(不超过30个字)
      习惯于“背逆性思维”,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言必称三王,行必提尧舜,即使欲对传统有所突破,也要“托古改制”。在全球化时代,过去的和现存的每一种社会生活模式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点。它迫使人进行“前瞻性思维”,把理想模式建立在未来。
      “背逆性思维”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另选一组意象,为下面的小诗续写一段文字,要求内容与诗题吻合,句式与第一节保持一致。
    美的形式美,是枫叶热情的红呀
    美,是垂柳袅娜的柔枝
    是松树的凌寒独立
    是胡杨的永生不死
    山岗上的小白杨绿了
    美,就是那一串串清新的歌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日,某人去庙中求佛赐福,发现一位跟佛一摸一样的人也在求佛,便问他:“你怎么长得跟佛一个模样?”那人道:“我就是佛。”“你就是佛,那你为什么还要求自己呢?”“求人不如求自己。”佛答道。
      请以“求人还是求己?”为标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