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二节 我有一个梦想(必修2)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签( )②人听闻( )③现( )④造( )
    谈( )⑥石( )  ⑦罪( )⑧义愤填( )
  • 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骇人听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义愤填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之若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压榨 戳子 汹涌澎湃 义愤填膺
    B.偌言 雕像 无济于事 骇人听闻
    C.峰巅 巍峨 安之若树 大失所望
    D.匿迹 缔造 公诸于众 祟山峻岭
  • 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B.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泰然自若,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D.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B.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C.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D.在自由到来的那一天,上帝的所有儿女们将以新的含义高唱这支歌:“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冈”。
  •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紧迫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当我们行动时,我们必须保证向前进。我们不能倒退。现在有人问热心民权运动的人,“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难以形容的野蛮迫害,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我们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躯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车旅馆和城里的旅馆找到住宿之所,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动范围只是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小贫民区转移到大贫民区,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绝不会满足。
      不!我们现在并不满足,我们将来也不满足,除非正义和公正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
    1.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表明了自己对于抗议活动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说,有哪几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后五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提出了必须“满足”的要求?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阐述。所选的这几段文字,作者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奥斯威辛的风
    高洪波
      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三十三届“华沙之秋”诗歌节。
      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看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
      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萧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
      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
      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
      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
      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
      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
      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
      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
      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吧!
      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
      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
      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
    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
      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
    1.文章开头三段写出席第三十三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中,作者是怎样写奥斯威辛集中营景象的?“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奥斯威辛的风有什么特点?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胡大姐等人会“拒绝”奥斯威辛,而“我”参观时也“有一种逃亡的感觉”?作者说“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二节 我有一个梦想(必修2)的第二部分试题
  •   某学校举办“电子时代话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是交流几种常用的读书方法,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对读书名人的景仰之情,酝酿浓郁的读书氛围。如果你是这一活动的主持人,你将如何向学生引入这一话题?请你设计一个80字左右的开场白。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平面的生活
    【法】米·图尼埃
      眼镜商放下检验镜,一边说话,一边带着明显的好奇表情,窥伺着他的话将在我身上产生的效果:“哦,好的。事情很简单,您是独眼龙。”
      “独眼龙?我?但我有两只眼睛,并且是用眼睛来看世界的啊!”
      “或许您是用两只眼睛来看的,但绝不是同时用两只眼睛。您的右眼近视,而左眼远视,这两个缺陷恰好使得您的双眼可以交替工作。我们假设您面前二十厘米处放着一个物体,”说着他从桌上拿起一张写有字母的卡片,“您当然看得见这张卡片,但只是用您的右眼。对您的左眼来说,这个物体太近了,因此它此时处于休息状态。现在卡片距您五十厘米,您的右眼开始感觉不适。但您的左眼,也就是远视眼,却苏醒过来。再远十厘米,行了。您的右眼放弃了,并将接力棒付给了自己的邻居。左眼忠诚地接替了右眼,而您什么也没注意到。”
      “太奇妙了!我是多么完美啊!我的眼睛是多么聪明啊!确实如此,既然人们长着两只眼睛,为何不让它们各有专攻,分工协作呢?”
      “请您不要太过得意,”眼镜商说,“因为,只要您不在乎能否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一切都会相安无事。”
      “因为我感觉不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吗?”
      “您当然感觉不到。要感觉到物体的凹凸起伏,必须同时用两只眼睛进行观察。两幅相似但不相同的图像之间的微小差距产生立体感。”
      “因此我是生活在一个只有二维的世界中了?”
      “是的,您看到的是一个平面世界。对您来说,有左有右,有高有低,至于深度,则根本没有,这便是独眼龙的视觉。”
      “您提示的情况多么令人震惊啊!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
      “我要给您配制眼镜,有了它,您就可以同时用两只眼睛来看世界了。”眼镜商许诺说。
      三天后,戴着这副应该会给我的双眼有益辅助的眼镜,我再次走出眼镜店,我便立刻不得不闪身让一位夫人进门。一位夫人?应该说是一只鼻子,一只后面跟着一位夫人的鼻子。因为我一生中从没见过这样的鼻子,硕大,无边,尖利,如同一只鹳嘴向我直刺而来。
      接着便到了马路上。马路?毋宁说是蜂拥直撞,地狱一般:钩子遍布,军刀挥舞,长矛林立,愤怒的公牛一般的人群奔突拥挤。汽车如同发疯的猎狗向我狂奔而来,行人跳向我又在最后一刻准确无误地避开,各种物体好像眼镜似的,直冲我的脸跳将过来。我成了一种普遍的、明显的和仇恨的对象。
      最终,我得救了,折叠起来的眼镜消失在了衣兜里。哦,多么柔和!哦,春天!行人和汽车毫无起伏地滑行而过,好似反映在帘幕上的影子。建筑物构成了画在同一平面上的一幅无害的背景。妇女们又重新变得温柔可人,好似在时尚杂志的页面上一般变换着位置。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首先,是为了友好地握手而伸出的平展的手与握成拳头准备打人或至少是咒骂的手的对立。但尤其是微笑,这是所有动作中最平面而又最适宜二维空间的动作:嘴向两边咧开,眼角皱起。这就是平面生命的绽放。孩子深谙此道,为了在做鬼脸时创造出第三维度,他便伸舌头,这恰好构成微笑的对立面。
      弗兰西斯·培根和拉乌尔·杜飞。眼镜把我投入培根过分的、侵略性的、螺旋状的世界中。摘下眼镜,我又重新找到了杜飞画幅中亲切的花枝图案、歌唱的主题和轻快的鸟儿。
      【注】①弗兰西斯·培根(1909-1992),英国画家;拉乌尔·杜飞(1877-1953),法国画家和设计师。
    1.文章开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文中对话部分,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通的相互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意,完成下面的题目。
    (1)四个动作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普遍”一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作者借用培根和杜飞的画形象地演绎两个不同的世界。请你据此推断这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各不超过12个字)
    (1)培根的绘画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飞的绘画风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本文通过单眼和双眼观察产生的两种视觉对比,具体描绘了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不同景象,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悟,既体现了幽默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讽喻。
    B.作者娴熟地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对本文的解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我”摘下眼镜前后所看到的两个世界充满矛盾和对立,表明作者对平面生活的适应与赞美,对立体世界的厌恶与批判。
    C.本文不同于一般叙事、抒情散文,它运用寓言的表现形式,借助虚拟的生活场景,多角度地展现了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D.本文最后四段通过形象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世界给人荒诞恐怖与柔和愉快的不同感受,而引经据典以及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则更增添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E.本文语言独特,风格鲜明,简朴中显灵动,明快中见厚重。开篇的对话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逻辑严密;内容略显奇异怪诞,态度一本正经,令人忍俊不禁。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摆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只钢琴上工作,在那只钢琴上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那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叫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呎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为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只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脸庞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选自《文艺春秋副刊》,略有改动)
    1.为什么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贝多芬被感动了。他的态度与心理发生了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说说与贝多芬为伴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2)“老狮子”画像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3)他者的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加粗字注音或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义愤填(yīng) 安之若(平常) 命(使……丧失)
    B.言(luò) 锁(jiā) 手足之情(喻兄弟)
    C.石(pán) 自拔(能) (诺言)
    D.无于事(帮助) 不言而(明白) 行(nǚ)
  • 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义愤填膺 坚如磐石 安之若素 对现诺言
    B.种族隔离 不克自拔 携手前进 不言而喻
    C.坎坷曲折 巍巍峰巅 无济于事 汹涌澎湃
    D.种族歧视 心急如焚 资金不足 息息相关
  •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金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牧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3年他领导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和就业。
    B.马丁·路德·金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刺,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C.马丁·路德·金曾访问印度,终身视印度圣雄甘地为偶像,认同甘地以和平抗争的手法争取民权;
    1964年他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
    D.在1963年华盛顿进军“大游行”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他被誉为近百年来全世界八大最具有说服力的演说家之一。
  • 下列关于《我有一个梦想》的评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明确的演讲中心,即“美国的梦想”,其内涵是民主、平等、自由。
    B.《我有一个梦想》中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我有一个梦想”的主线,演讲之中“梦想”内容没有随便转移。
    C.以“我有一个梦想”做标题,既有美感,又与主要内容一致,“梦想”的内容在演讲辞的最后由作者水到渠成地推演出来。
    D.《我有一个梦想》主张稳健地开展民权运动,号召人们按部就班地行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动来达到目的。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我们共和国的__________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
    (2)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_____。
    (3)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__________,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4)他们的自由与我们自由是__________的。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A.缔造 权力 安之若素 休戚相关
    B.创造 权力 心安理得 息息相关
    C.缔造 权利 安之若素 息息相关
    D.创造 权利 心安理得 休戚相关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二节 我有一个梦想(必修2)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项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很多学生常常迷恋网络世界,网络游戏几乎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这让他们的父母心急如焚
    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这可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C.入侵的敌人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D.技术上的支撑虽然还支持着指数运行,但上方的压力却似乎越来越大,股指也已经摇摇欲坠
  • 文中空缺处填人的最恰当一项是

    [     ]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①_______。”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期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②________。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③_______。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①a人人生而平等
    ①b为自由而战
    ②a共叙兄弟情谊
    ②b情同手足
    ③a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③b沙漠不复存在
    A.①a②b③b
    B.①b②a③b
    C.①a②a③a
    D.①a②a③b
  • 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始终有你
    曾荫权
      各位市民:今年香港已经回归祖国10周年。10年不是一段短时间,对香港人来说,如何回顾总结这10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答案。今日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这10年的感受。
      我的感觉相当复杂,可以用“悲喜交集”这4个字来形容。……香港经历过前所未有的困难,金融危机、禽流感、SARS没有一样是有例可援的、有现成即用的解决方法。只靠自己摸索,过程中难免会走冤枉路,甚至跌倒受伤,但我们到底都克服了。我会记得这些危机带来的压力、带来的伤痛、带来的心力交瘁经验。但我也会记得克服这些困难,令香港社会更加成熟的经历。“悲喜交集”的心情就是走过低谷,克服困难,悲伤过后,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让我们重拾一些本来觉得很老套的价值观:珍惜身边的朋友、爱护家人、关心社区等等。
      我更加记得SARS中的英雄。香港人很少会渴望成为英雄,对任何歌功颂德都带点怀疑态度。香港人向来都只是低调地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但在困难时刻,香港人却又自然会挺身而出。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从不以英雄自居,却充满英雄本色。我们不会忘记谢婉雯医生。她自愿转到SARS病房工作,为病人医治,后来不幸感染病毒逝世。她与其他在SARS中奋勇抗疫的医护人员,都是香港人的英雄。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过去10年众多挑战为我们带来的经验,更不要忘记为我们牺牲的香港儿女,他们展现了香港人光辉的一面,是需要我们去延续的。
      在这条不平凡的道路中,值得我们欢欣喜悦的,是这10年我们探索出“一国两制”的道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种生活方式、两种货币、两套法律、甚至是两套价值观。当初不少人对这构思抱半信半疑的态度,但今天只要我们问几个问题:香港与内地的交往是否越来越密切?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是否越来越高?香港是否仍然紧守我们独特的制度、生活方式、核心价值等等?我相信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香港人与内地在经济、旅游、以至文化方面,每天都在接触、对话、交流、合作;而不同调查也显示香港人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们没有放弃香港的核心价值及生活方式。我们深深明白香港要持续发展,香港人要生活得愉快,香港人要贡献国家,我们就更加要保持香港的独特性。从这种种看来,“一国两制”是成功落实了。当然,任何时间我们都可以做得更加好,但以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思来说,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
      回顾过去,是为了走向未来,我们这10年之旅,是制度的探索,是香港人精神面貌的探索,也是我们价值与理想的探索。
      在1997年出生的孩子,与香港度过了喜怒哀乐的10年。他们下一个10年怎样度过,你和我都有份去塑造。我希望未来的香港面貌,不会是上一个10年的简单重复。“不甘平庸,追求卓越”是我对自己、对政府的要求,也是我对大家的期望。我期望在我新一届任期与大家一起建立更开放的政府,建设更民主的政治,推动新经济发展,为香港人缔造更优质的生活,并推动香港的新关怀文化。我希望九七年出生的孩子,到了20岁生日那天,他们会更加以香港为荣。
      香港在地图上只是细小得毫不显眼的城市,但我们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城市。在香港,“人”的价值是最宝贵的。无数的个体在努力奋斗,集合迸发出巨大能量,推动香港进步繁荣,发展成为一个生机勃发、包容开放、进步文明的社会。我相信未来10年,香港可以做得更好,因为香港始终有你。
    1.这篇演讲回顾香港回归10年来的历程,香港回归10年来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和演讲目的,说说本文的标题“始终有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我希望1997年出生的孩子,到了20岁生日那天,他们更会加以香港为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阅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始终有你》,读到一种平民风格、一种精神风貌、一种国家认同、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执著追求……那么,你读到了什么?你是否有同感?请你选择一点加以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纹/然  杀/山  楼玉宇/龙无首  
    B.制/同  竹失  暗花明/转乾坤  
    C.骨/台  叹/道  追根源/昧平生 
    D.游跃  祝达  家荡产/装简从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当今的环境保护技术不仅做到了生产过程不浪费资源,不污染环境,保证产品使用的清洁高效,而且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
    B.某院医护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输入到患者体内,致使这些患者旧病未除,又染新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C.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D.一旦确定了某个特定节日的纪念物,商家、企业就可以设计、生产、经营相关的物品,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就有了重点宣传的目标。
  • 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劳动力和气候来____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____有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的快速__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__。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 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志愿精神可以表述为一种具体化或日常化的人文精神。作为促进社区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成员个人身心完善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志愿精神在日常生活层面的实际体现形式就是志愿行动。志愿精神的兴起,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体现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社会运行层面上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对于人的社会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使社会成员接受基本的社会准则,塑造具有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潜在的服务社会的行动倾向,这就是它的社会教化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起到将不同群体的社会成员进行凝聚和团结的作用,它提供了同一个场景和机遇,使他们共同参与到同一项活动中,甚至还会起到聚合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号召作用,而且这种召唤常常是以无声的形式进行的,但是,其超越性的社会关怀又是使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无法抗拒的,从而会最终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它的社会动员功能;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能够以其实际的效应,广泛地宣传并大力地弘扬最具有普遍性的、作为最能够表达优秀文化成分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而且在越重大的社会事件中,这种特征就会表现得越鲜明,这就是它的社会导向功能。
      志愿精神的兴起和志愿行动的产生,在人的发展层面上也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体现了社会成员时价值合理性的追求。现代化的物质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工具合理性的追求,然而,现代化进程的悖论特征之一就在于,时工具合理性的关注常常极大程度地抑制了价值合理性。因此,为了防止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进程中出现畸形走势,强调价值合理性的意义就会显得极其重要。而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的意i之一就是体现出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本身对于价值合理性所作的追求。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表达了社会成员对人本化取向生活的向往。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而在表达志愿精神或参与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过一种富有意义的集体生活,实现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善良愿望,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其中内含的人本化取向的生活目标。
      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社会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成为社会凝聚其成员的一种重要场域;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则成为社会提升其成员素质的一个平台。正是在自愿参与公益事业或提供公共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社会成员实现了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完成了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人生经验的丰富,甚至促进了其自身知识的扩展和技能的增强,而这一切的经历及其感受也必将成为生命中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志愿行动所体现的功能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层面的一项是
    [     ]
    A.“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玉树抗震救灾行动中,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目前已为灾区捐款45亿多元人民币。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天使”们长期坚持照顾孤残儿童,实现了帮助他人的善良愿望,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C.“一个也不能少”,希望工程志愿者们以他们的满腔热忱和无私行动,唤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失学儿童的真诚关爱。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社区服务志愿者“一对一”定人到户帮助孤寡老人,弘扬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志愿精神通常具有自愿性、公益性和亲身参与性的人文内涵。
    B.志愿行动是人文精神的一种具体化和日常化的实际体现形式。
    C.社会成员追求工具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物质成就的获得。
    D.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
    3.简要谈谈,如果缺乏志愿精神和志愿行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