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失其所与,不知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以其无礼于晋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之壮也,不如人——犹:尚且  
    B.其乏困——共:供给  
    C.郑知亡矣——既:已经  
    D.失其所与,不——知:知道,了解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烛之武退秦师   
    B.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C.晋函陵  
    D.越国以鄙
  •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贰于楚也——若属皆为所虏  
    B.郑知亡矣——生瑜,何生亮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D.夫人之力不及此——斯人,吾谁与归
  •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堂基础训练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令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放肆其西封,若不阚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 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使:派  
    B.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  
    C.又欲其西封——肆:扩大 
    D.因人之力而之——敝:遮盖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无礼晋——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B.孙膑此名显天下——扶苏数谏故  
    C.夜缒出——今急求子  
    D.子亦有不利——且置土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郏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郑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辩论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周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    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粱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徒淮阳王武为梁王。粱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粱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昊楚先击粱棘壁,杀数万人。粱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昊楚。吴楚以粱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雎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粱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粱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粱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避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粱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粱王。粱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容言曰——从容:平静的样子
    B.以吴楚——距:抵御
    C.大宫室——治:管理
    D.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阴:暗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后亲故——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关下——且贰楚也
    C.上疏留——乃使韩安国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侍中——公孙诡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一组是(  )
    ①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人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睢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粱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粱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观察下图,展开想象或联想,拟定一个题目加以描写。(60字左右)
    (1)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广播电台《早间新闻》播音员的几句开场白。
      听众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是2011年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晴,最高温度摄氏29度,最低温度摄氏20度。
      请你根据上面的内容,为电台的气象专职播音员拟一条富有人文关怀、人情味十足的播音稿,不少于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