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检测卷(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业/范    休/收    如大笔/命途多
    B.马/灵    鱼/觎    与人口/精神
    C.挑傥    探/写    壶好茶/休相关
    D.号/合    丽/首    乐曲尾/时间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B.现在的舆论对于食品安全极度敏感,一点风声就会引起轩然大波,这说明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确已经失去了信心。
    C.《金婚风雨情》一改以往电视剧植入广告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低调姿态,植入的广告不仅内容与形式露骨,甚至时长比一般广告还长,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D.国家大剧院选择剧目的标准是艺术性、经典性,所以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风格会依照欧洲话剧朴实规矩的风格,不会有载笑载言的花哨场面。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检测卷(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敢于__________,敢于___________。
    (3)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
    (4)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_____________。
  • 西方对中国三大偏见不攻自破
      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西方对世界历史主导的终结,意味着我们需要丢掉西方文化视角来理解这个新时代。这将需要改变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西方人士的思维。而由于头脑中充斥着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我将提出三个西方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一个根本性偏见是认为中国最终会像其他所有成功的发达国家一样加入大西方计划,并且变得“与我们一样”。他们相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西方的人口加起来约为8.6亿,而中国的人口有13亿。对历史傲慢的人才会以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事实是,中国拥有属于自己十分发达而独特的文化,因此不会被西方同化。
      西方对中国想当然的第二个根本性偏见是认为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中国就会崩溃。在此次金融危机高潮时,西方对中国政权将会崩溃的一厢情愿的想法有过最明显的流露。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西方媒体的报道声称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如何导致了4万多起抗议活动,并预测这些抗议将升级并把政府推翻。
      几乎没有西方分析家指出这其中显而易见的破绽:它所依据的是这样一种成见,即中国人民会愚蠢到仅仅因为1年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30年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同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中国政府在处理经济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西方国家能干得多。
      西方想当然的第三个根本性偏见是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他们认为正如19世纪欧洲新列强的崛起导致战争和冲突一样,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对任何地区来说,经济危机才是真正的压力测试。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倘若亚洲地区已经存在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政治对立,最近的金融危机本应已经点燃了导火索。
      事实刚好相反,什么也没有发生。原因何在?因为亚洲国家有一种较强的政治共识,认为如果卷入地缘政治对立的零和游戏,它们就将放弃最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因此,中国的和平崛起既非侥幸,也非暂时现象,它是中国领导层高超的地缘政治处理能力的结果。
    1.下列对“西方对中国的偏见”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终结了西方对世界历史的主导,但由于西方人士头脑中的偏见,他们得出的往往是错误的看法。
    B.西方认为中国最终会变得和西方一样,“玫瑰”或“橙色”革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C.西方认为中国如果不成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国家就会崩溃。
    D.西方认为中国无法和平崛起,崛起过程中会导致战争和冲突。
    2.下列有关“西方认为中国会崩溃”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中国人口比西方多几亿,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政府无法继续存在下去。
    B.有不少西方媒体预测,因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崩溃而导致的抗议活动的升级会把政府推翻。
    C.中国人民不会因为一时糟糕的经济表现而推翻一个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世界最快经济增长的政权。
    D.中国政府比西方国家在处理地缘政治方面表现得能干得多。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认为西方文明大得足以同化中国文明。
    B.亚洲新强国在21世纪崛起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战争和冲突。
    C.2008年~2009年的大衰退是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D.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亚洲国家尽管存在对立,但所有国家都学会了如何处理地缘政治。
  • 谏论(下)
    苏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日:“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吾不信也。(有改动)   
      【注释】①选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②谠(dǎng)言:正直之言,慷慨之言。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之——劝:勉励
    B.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暴然:突然
    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也——是:正确
    D.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
    2.下列句子中,全是作者主张君主用来促使臣子进谏的办法的一项是(      )
    ①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
    ②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
    ③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④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⑤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⑥增其所有,有其所无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的奖赏与刑罚措施,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的危险而去进谏的。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的例子,生动而形象地表明了臣子进谏的危险所在和刑罚、赏赐的积极作用,运用的是喻证法。
    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
    D.文章从君王的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应当怎样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的问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未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同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生。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中,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1.“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这则新闻的标题看似矛盾实则别具特色,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侯晶晶身残志坚,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模块检测卷(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亭名,位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东南城隅之上。②黄华:菊花。
    (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提倡孝道,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了一些有关孝道的熟语。下面两则熟语,选择一则,解说它的意思,并造句。
      (1)屋檐水,点点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笼鸡不叫,一笼鸡要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
      近日,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我国负责研制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2011年年底前由俄“天顶”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往火星,执行我国首个火星探测计划。目前,“萤火一号”正样星已启运赴俄,将开展一系列相关测试工作。
      “萤火一号”重量只有110公斤左右,是一颗微小卫星。它有一个双向平衡展开的太阳电池帆板,用来获取能源。“萤火一号”主要是开展对火星高层大气和空间环境的探测,包括对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和沙尘暴、火星赤道区重力场等的探测。
      据报道,对火星的高空大气和电离层以及大气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的区域实施全面探测,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诗歌另写一节诗。要求另选对象,修辞手法相同,句式相近。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是一片远去的帆,却永远驶不出你目光围成的河岸。”——有人这样说母亲。
      “我的脚印旁边,总有另外一双大脚印,它从来不曾代替或遮盖我的脚印,只是陪伴我,或远或近,但从来不曾离开。”——有人这样说父亲。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