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迤(wēi)
    B.薄(fěi)   
    C.独(chù)
    D.业(yì) 
    (pǐ)   
    临(1ì)     
    如(bì)    
    缩(quán)
    (shuò)   
    (chà)    
    辙(hé)      
    (xué)
    长歌哭(dàng)       
    博闻强(shí)       
    义愤填(yīng)     
    有成效(zhuó)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弥望  落寞  妖童媛女  安之若素
    B.肄业  袅娜  终南捷径  偃苗助长
    C.班驳  幽僻  大笔如椽  蓊蓊郁郁
    D.诅咒  惊咤  越陌度阡  旁稽博采
  •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自然数的实物_______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②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______。
    ③要_______“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A.原型  意蕴  领略   
    B.原形  韵味  领会
    C.原型  韵味  领略   
    D.原形  意蕴  领会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做起事情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倚马可待,从不拖泥带水。
    B.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佩服。
    C.王献之继承并发扬了父亲王羲之的创作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扬跌宕的气势书写情怀,形成了晋代书法领域的一大流派。
    D.法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不断制造事端,可是对美国却是亦步亦趋,活脱脱一副滑稽丑陋的“小丑”嘴脸。
◎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其中,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B.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惑,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C.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加快,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D.2009年4月,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爆发了甲型HIN1流感,继而蔓延全世界。世卫组织高度重视,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郁达夫、巴金、梁实秋,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包身工》和《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B.宋代散文名家辈出,“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位,《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的作者均在此之列。
    C.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有“书圣”之称,其手书的《兰亭集序》,也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1963年,他领导了25万人向华盛顿进军的“大游行”,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他在这次集会中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著名的演说。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做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止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怪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天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一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1.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一个谜,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属于一种推断与猜测,缺乏历史根据。
    B.“采诗说”“献诗说”“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国风是民歌”等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因证据不足,受到质疑。
    C.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之所以得过且过,不太热心,主要是这种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由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人们总是殚精竭虑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很多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仁爱,好《老》、《易》,居县北石山下。孙思乱后民饥荒,县令庾肃之迎出县南废头里,为立小宅,临溪,有山水之玩。时复还石山精庐,与诸孤兄子共釜庾之资,困不改节。受琴于戴逵,王敬弘深敬之。郡州府凡十二命,皆不就。
      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等窃者取足去后乃出。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之,曰:“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乃令人买大笋送与之,盗者惭不取,道虔使置其门内而还。常以捃拾以自资,同捃者争穗,道虔谏之不止,悉以其所得与之,争者恧,后每争,辄云:“勿令居士知。”
      冬月无复衣,戴颥闻而迎之,为作衣服,并与钱一万。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乡里年少,相率受学。道虔常无食,无以立学徒。武康令孔欣之厚相资给,受业者成得有成。太祖闻之,遣使存问,赐钱三万,米二百斛,悉以为嫁娶孤兄子之资。
      征员外散骑侍郎,不就。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道虔年老,菜食,恒无经日之资,而琴书为乐,孜孜不倦。太祖敕郡县令随时资给。元嘉二十六年,卒,时年八十二。    (选自《宋书·卷九十三》) 
    1.下列各组中,加线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人拔其屋后笋,令人止——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B.等窃者取足去后出——令秦武阳为副
    C.受业者得有成——群贤毕至,少长
    D.人拔屋后笋——而余亦悔随之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沈道虔“仁爱”的一组是(  )
    ①困不改节
    ②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③郡州府几十二命,皆不就
    ④借此笋欲令成林,更有佳者相与
    ⑤悉以其所得与之
    ⑥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道虔最初居住在石山下,县令把他接出来,并给他建了环境很好的小宅,但他仍然会经常回到石山下的小屋里。
    B.沈道虔非常仁爱,有人拔他的笋,他却送给人家大的;把太祖赐给他的钱和粮食,都用做兄长的孩子的嫁娶费用。
    C.同拾麦穗的人抢沈道虔的麦穗,他就给人家;对方觉得很惭愧,以后就再也不抢别人的麦穗了。
    D.沈道虔虽然生活拮据,甚至常常一天都不能保证吃饱,但他却以弹琴写字为乐,孜孜不倦。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人窃其园菜者,还见之,乃自逃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还,分身上衣及钱,悉供诸兄弟子无衣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综合能力测控(一)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谈谈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雨的四季
    刘湛秋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摇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浙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匕.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季之雨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用第三人称写雨,但到倒数第二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思路是什么?请进行简要梳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为下列新闻稿拟一则标题,要求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20字)
      针对云南大旱,云南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云南的水利设施是在吃老本。很重要的一方面,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结果如何呢?云南目前已经有1/4的乡镇政府驻地饮水困难。这还不是最差的,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比小型水库更快枯竭。而那些群众自发挖掘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更是毫无抵抗旱情的能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副主题的内容,写一组由比喻构成的排比句。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雨滴落在窗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