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达标测试第三单元(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秀(juàn) 诚(qián) 射(cuán) 移默化(qián)
    B.激(kàng) (wèi) 杀(nüè) 义愤填(yīng)
    C.度(cǔn) (yōng) 转(zhǎn) 泗交流(tì)
    D.股(hóng) 步(duó) (zhà) 然若失(chàng)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长歌当哭 广有羽翼 同仇敌忾 惊心动魄
    B.风餐露宿 回味不永 芸芸众生 无稽之谈
    C.黯然泣下 暴殄天物 陨身不恤 鸦鹊无声
    D.迥然不同 逆来顺受 绿草如茵 时过境迁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南昌衡源足球俱乐部发表声明称,袭击客队大巴的人员为社会闲散人士,其足球流氓行为被广大南昌乃至江西球迷所唾弃与____。
    ②进入新世纪以来,公推直选等旨在改进党内基层选举制度的探索,受到了来自高层和基层越来越多的重视,运用____呈逐步扩大趋势。
    ③针对“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中央对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进行了全面部署,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____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
    A.不齿 范围 保障
    B.不耻 范围 保证
    C.不齿 范畴 保障
    D.不耻 范畴 保证
  •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温州康一村路一十字路口,二轮摩托车撞上了小货车,摩托车手腾空而起,就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在空中翻了360度后,双脚平稳着地。众多网友通过视频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B.很多网友认为,《红楼梦》中黛、钗的造型太过戏曲化、舞台化,离真实生活过于遥远,看起来很滑稽,怎么看都像是老旦,简直有点倒胃口
    C.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做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D.在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上传出大快人心的消息,中印两国总理就两国边界问题达成共识,同意继续通过坦诚对话,逐步缩小分歧,最终达成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达标测试第三单元(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3年来,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以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紧紧围绕培养造就优秀教师的目标,积极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深入教学课程改革。
    B.比起宣扬和平,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更热衷于干涉别国内政,推销西方意识形态,已经完全沦为西方国家对不符合他们标准的政权进行“和平演变”。
    C.不明确责任的主体,人们便免不了“撂挑子”,这在有时候与人们的思想觉悟、工作热情等关系不大,而是受心理学上的一种“从众心理”的影响在作怪。
    D.上海世博会汇聚了人类文明创新的成果,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进步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迎接无限光明的未来。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当我倾听树木在晚风中沙沙作响的时候,这流浪的眷念撕着我的心。______。每条道路都是回家的路,每一步都是诞生,每一步都是死亡,每一座坟墓都是母亲。
    ①它是对家乡的思念,对母亲、对新的生活的思念。
    ②你如果静静地、久久地倾听,这流浪的眷念也会显示出它的核心和含义。
    ③它领你回家。
    ④它不是从表面上看去那样,是一种要逃离痛苦的愿望。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②④①③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地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忠魂一缕枕江流
    蔡勋建
      在我阅读的记忆里,汨罗江应是在一个叫磊石山的地方汇入洞庭湖的。我没到过那地方,我想象不出具体方位,那是个怎样的地形。但我知道汨罗江是一条很怪的河流,几次向西,然后朝北,踏入洞庭。我曾说过我一定要去汨罗山拜谒屈老先生的。我好想从洞庭湖出发,越过磊石山,沿着汨罗江溯流而上,那里是他的魂灵安息的地方……
      到达汨罗山已是上午10点了,只见一片起伏连绵的丘陵由东向西朝玉笥山逶迤而去。几千年了,一个用诗书写民生、以命明志的爱国诗人就在这里枕着江流长眠在这一片青黛之中。
      艳阳照射在屈原的墓碑上,斑驳陆离,像一位耄耋老人满脸起了寿斑。碑面的字迹尚可辨认,碑阴则无一字说明,历史就像这墓碑一下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来到赵家冲后的一座屈原墓前,据说这是
    12座疑冢中最为壮观的一座,碑文为“故楚三闾大夫之墓”。读着这仅有的所谓的碑文,只觉得古代华夏子孙对此颇费过思量。中国的墓葬历来对身份有讲究,往往有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从墓碑上选出。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屈原冢有石碑,文为“楚放臣屈大夫之墓”,后来碑佚。过去的那些古碑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或损毁或散佚了,而今存传的尽是近代人的重建。这让我有机会作一次比较。唐代屈原墓碑标示的是“楚放臣”,这个身份是很明确的,让人一看就明白屈原是楚国被放逐之臣。看不到其他褒贬文字的墓志铭。清朝同治年间刊立的屈原碑,碑文则很中性,称屈公为“故楚三闾大夫”,只标明了身份。同是屈公之墓,而碑文几字之差,让人觉得感情色彩大异。
      在汨罗山1500平方米的范围里,屈原疑冢如种瓜种豆般散布其中,其墓或大或小,其碑或高或矮,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先
    生的仰慕,它们给我的更多是一种精神向度与高度。
      凝望荒草萋萋的屈原墓,眼前总好像晃动着楚国高大的城池与屈公形容枯槁的身影。其实春秋时期楚国还是很强大的,即使是战国时期,它的疆土仍在争战中不断膨胀扩展。太史公有《史记》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屈原是在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强楚弱的形势下,抱着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力图让楚国一统天下的。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但楚怀王昏庸无道,再加上反动贵族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姬郑袖等佞臣小人的围攻,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在苟且偷安、惧战主降的贵族们的打击排斥下,斗争处于劣势的屈原最终因谗言被罢官、放逐,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一个人的政治才能不能充分得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何其郁郁!屈子被放逐汨罗江畔9年余,报国无门,每日只能披发行吟于江边,北望郢都,思念祖国,愤然怅然写下许多不能打动楚王的文字。当秦军攻下郢都的消息从远方传来,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  
      屈原死后,太史公曾到屈公生前垂钓和行吟的江暮潭凭吊,痛哭而流涕。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经此地亦唏嘘掩泣,作《吊屈原赋》。屈原的弟子宋玉还登上玉笥山之最高处,为先生招魂。时逾几千年,作为先生的崇拜者,我只身来到屈公墓前,虽然不知哪座冢内真正埋着诗人的骨骸,但我想整个汨罗山,不,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我采撷一束满山疯长的艾蒿和牡荆,献到屈公的墓碑前。要知道,这艾蒿是每年端午节人们必采之物,而牡荆,则早在周时它的名字就叫“楚”啊!
      汨罗山下那一块百亩见方的水塘,我想就应该是当年女嬃取土造坟的楚塘了。楚塘之名也是后人命的,人们赋予了它时代色彩与政治意义。楚塘如今芰荷蓬勃,水草丛生,汨罗山满山遍野的艾蒿何其葳蕤,是专为纪念屈子生长的吗?(选自《人民日报》)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作者为什么想从洞庭湖出发沿汨罗江逆流而上去寻访屈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章中的画线句,简要说说“同是屈公之墓,而碑文几字之差,让人觉得感情色彩大异”中的“异”字所指代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全文,分析“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一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探究作者在文末写“芰荷蓬勃”“艾蒿”“葳蕤”的意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单元达标测试第三单元(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请你用具体的意象置换画横线的词语,使对下面句中抽象概念“美丽”的表述生动起来。
    当你克服了自卑,增强了自信,你就会有一种无所畏惧的美丽,一种永不退缩的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和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对下面信息进行整合,给“绿色食品”下一个定义。要求:注意所给信息之间的逻辑性,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删除信息点。
    ①绿色食品是优质、营养类食品。
    ②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的食品。
    ③绿色食品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
    ④绿色食品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⑤绿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的食品。
    ⑥绿色食品上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一个表情、一个举动、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甚至一声鸟鸣、一片云彩、一丛风中的芦苇,都会具有动人心魄、令人回味的美。
      请以“美的瞬间”为话题,写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