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010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A卷)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zhí拾 
    B.惩chuàng  
    C.骗mēng   
    D.柞蚕zuòcán
    yòu
    jiē杆   
    mí      
    qìng
    kè斯特  
    馒头liù    
    闹hōng      
    蓝piě  
    提要钩玄        
    瑕瑜互xiàn  
    金箍咒           
    了眼mí  
    好景不常      
    唯唯诺诺     
    春风殆荡       
    皇天后土
  •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目前正在纳杰夫的当地目击者杰瓦德对记者说,他曾亲眼看到当地武装分子扣压着几名外国人。
    B.当法官指控陈水扁为满足私奔欲不择手段在海外大量洗钱时,他却对法官反戈一击,拒不承认。
    C.此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最终判刑入狱,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伏在桥栏杆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说有笑,全然不顾河里那个垂死挣扎的小生命,老李看到这些真是气冲霄汉,大喝一声“闪开”,便纵身跃入冰冷的河水中。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大陆与台湾围绕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第三次专家商谈6月13日在北京落幕。双方对“两岸经济协议”文本基本达成共识,这一成果明显提升两岸本月内签署ECFA的可能性。
    B.文艺精品的生命在哪里?精品的生命在人民和生活中。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并获得历史检验的作品才是精品。它得以存在和传承的根本标准是:人民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欢迎不欢迎。(2010年06月14日《人民日报 》)
    C.“和石油打交道60多年”的侯祥麟深深眷恋着自己的事业。“我为自己一生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感到欣慰。”3年前,93岁的侯祥麟就曾经对人们这样说。
    D.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选自央视网《舞墨论道》栏目)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B.备受关注的2月23日秦皇岛淀粉厂爆炸案的调查工作于日前展开,秦皇岛市政府已对此作出了责任事故的认定,但市政府至今还尚未公布问责结果。
    C.北京时间6月14日,湖人队科比·布莱恩特虽然表现强硬,他25投13中,拿下了38分、5个篮板和4次助攻,但凯尔特人队仍然在主场以92-86击败湖人,在总决赛中以3-2领先。
    D.北京时间6月14日02:30(南非当地时间13日20:30),第19届世界杯D组第一轮一场比赛在德班市德班体育场展开角逐,三届世界冠军得主德国以4比0大胜澳大利亚,取得开门红。
◎ 2009-2010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A卷)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汉服运动:文化焦虑与认同危机
    何同彬
      面对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我心情异常复杂。这一运动的个体性或小团体性,使得他们的行为在消费时代显得有些尴尬,甚至会引来颇多人的误解。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像超女那样引来广泛的参与,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焦虑,而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则在于对文化存在的忘却和对焦虑的失语。我们既承续了上个世纪自觉的传统断裂形成的文化失序、异域接续的文化混乱,又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历史形成的各种文明与文化开始同自己的根源相脱离,它们融合到技术、经济的世界中,融合到一种空洞的理智主义中。”(卡尔·雅斯贝斯)然而,这种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首先是资本的全球化,然后,文化舶来品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广泛传播。资本处于强势的,其文化也会自然处于一种主动的强势地位,以美国为最显著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首先是一种资本和商业行为,然后成为一种具体的、渗透性的文化行为。这种文化的殖民化不再倚重于武装侵略,但是其影响却显然更大。
      中国面对这样的环境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让我们痛心的是,当我们回首这充满动荡和文化嬗变的百年时,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歧变触目惊心。事实上,和“汉服运动”的动机一样,早在“五四”就有文化保守主义反对全盘西化,有“国剧运动”,有“新格律诗”,进入当代也有新儒家和文化“寻根”,有重倡“读经”,有弘扬“京剧”,但是他们都没能阻挡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也有人叫做文化侵略,或者后殖民。满眼望去,“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从出生到走进坟墓,从清早到夜晚,甚至在睡梦之中”(艾略特)都被一种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重异质文化所覆盖。令有的“汉服运动”的参与者所忿忿不平的是,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然而这就是“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的效应,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当资本不处于强势地位的时候,文化就要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逻辑,这就是后发现代国家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所以说,“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也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甚至于在一个商品化的消费时代,它的炒作基础都很薄弱。传统的文化符号和审美的文化形式,无论是“汉服”、“京剧”、“春节”、“太极拳”等等,都沦为文化消费的工具,而不再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全民的民族认同感。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不断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包括现在的“汉服运动”,但即便是“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也不可能完整还原传统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类似于“汉服运动”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最好不要打着虚妄的文化复兴的大旗,还是作为一种个体或群体的文化怀旧和文化凭吊比较合适。而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选择和民族认同的维系却又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问题了。
    1.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认为“汉服运动”只能成为一种文化实践,它无力改变文化流失的总体趋势这一结论根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社会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同一,而这种文化同一的趋势几乎是不可抗拒的。
    B.我们的国人仍然在麻木地等待着文化的丧失殆尽。
    C.中国的资本还不处于强势地位,文化随时面临着冲击和替代,这是摆脱不掉的文化焦虑。
    D.“汉服运动”不可能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和传统的文化认同。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悄然掀起的“汉服运动”只是一种个体性或小团体性行,它不会引起百姓的广泛参与。
    B.文化的殖民化从来都是既依靠武装侵略,又依靠资本的流动和输出的。
    C.“五四”时期的“国剧运动”、“新格律诗”以及当代的新儒家和文化“寻根”,重倡“读经”、弘扬“京剧”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抵制文化侵略。
    D.“汉服运动”的参与者们,试图通过这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来达到文化复兴的目的。
    3.下列表术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索尼”、“本田”、“三星”、“现代”等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不可遏制的“韩流”和“日流”,这就是资本输出带来的文化传播现象。
    B.当中国的资本处于强势的时候,中华文化自然也会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冲击。
    C.只要加大炒作力度,“汉服运动”等文化实践就可以抵制多重异质文化的入侵。
    D.正在悄然兴起的“汉服运动”,其实质是文化焦虑和认同危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注】,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选自宋濂《阅江楼记》)
      【注】临春、结绮皆为陈后主所建的楼阁,隋兵攻入金陵,焚于火;齐云楼为唐代曹恭王所建,落星楼于吴嘉禾元年建造,在南京落星山。
    1.对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偏据一方——大抵
    B.我皇帝定鼎于兹——等到
    C.此朕德威服——安抚
    D.臣不——敏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其地雄胜——俟大一统之君
    B.与民同游观乐——见江汉朝宗
    C.必悠然动遐想——蛮琛联肩入贡
    D.蟠绕下——臣不知为何说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上阅江楼,看到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于是感慨地说:“这是士兵们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
    B.作者认为,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们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都是腐化的象征,当今帝王也不例外。
    C.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阅江楼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
    D.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 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就会油然而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
    方泽(宋)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①     ②  
    ⑵会挽雕弓如满月,   ③      ④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⑶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⑥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诗经·氓》)
      ⑧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⑸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⑨      ⑩   ,珊珊可爱。
◎ 2009-2010学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A卷)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溯水而上
    陈蔚文
      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那些在孟春之月,振木铎于阡陌田间采撷来的诗句是撞钟的器械,一下,一下,先帝的大殿,嫔妃的后宫,田野上空,鸟儿四散惊飞,纸页被钟声掀起。
      那些神秘如卦文般的诗名,“丰年”“泮水”“良耠”“湛露”“鱼丽”“玄鸟”……多么美的词语啊!它的美因为失传更加凄丽。里面有庙宇的香火,有潺潺河水,有麦垛,有卑微的适足,有烛火般稍纵即逝的欢乐,还有哀伤。民歌一般的哀伤。 民歌一旦欢乐起来,是纵情天地的热烈。唢呐锣鼓响遍天地,天是大晴,地是大美,花是大红;而民歌一旦悲伤起来,也是彻骨的悲伤。是黑暗里你的手沾到了三更的寒露,整个人从肺腑哆嗦起来,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风湿,是断不了根的,尤其怕冷,怕绵延的寒气。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战乱与繁重的徭役中,一个征兵与一个国家淌血的伤口都在《采薇》“小雅”最后一章中裸露着。而他的思妇也正在家乡的柴牖边叹着,“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那些布衣乌鬓的女子,那些河水汤汤的情感……哀怨是《氓》与《邶风·古风》中的弃妇,坚贞是《柏舟》中女子,明丽是《溱洧》中在春天河旁嬉戏的男女,伤痛是《唐风·葛生》中亡人之妇。相思是《王风·采葛》还有《蒹葭》中望爱人不见的怅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银子般的月光打湿了花朵与等候者的衣襟,远远的地方传来瑟瑟古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让我们一下刺酸了鼻子。
      不要说物质已多么奢侈,当时间沉淀了一切,我们终究渴望回到的不过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说一些朴素的话,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所有都像麦秸一般真挚。
      一册《诗经》,一种血脉相连的痛,使这个普通的冬夜从近百个冬夜里脱颖而出。
      不必洗手焚香,不必沐浴斋戒,《诗经》,它本来是铺陈的香火,是清静的素食。沿着《诗经》的水路溯流而上,如同被沿岸庙宇中缭绕的香烟之气深深地抚摸。 (选自《散文》2009年11月,有改动) 1.作者渴望回到《诗经》那个年代,“获得一些朴素的感情”,结合全文,“朴素的感情”指哪些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1)冷的不只是你的身体,还有历史的骨头,你们都患着风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描述《诗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后,说“现代人除了约在嘈杂的电影院,虚拟的网络,喧嚣车站或是‘肯德基’‘麦当劳’,又能到哪去守望爱情?”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在行文上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的语言,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下面六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人横线处。(只写序号)。
      诗逐渐成为个人抒情的领域,而文则是宣扬政教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当宋词盛极时,宋诗的议论也特别多。不管自觉不自觉,诗、词这两种艺术体裁,便明显有这种区别。
    ①但诗却不然,作诗是更严肃的事情。
    ②于是,我们又有趣地看到了“诗”“词”的分途。
    ③所谓“诗主言情,文主言道”,便被后世这样区分着。
    ④词大谈女人、爱情等等,看起来很难说是“载道”了。
    ⑤在词里大发的政教议论毕竟是少数,包括正统的理论家们也似乎并不要求它去“载道”。
    ⑥但“诗”毕竟又有《诗大序》这种权威性的理论的主宰、管辖,谁也不敢否定,而这种理论是要求诗必须为政教伦理直接服务的。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一次,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给北京某大学的学生演讲。许多大学生提了个问题“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毕淑敏严肃地回答“人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自己应该给它确定一个意义!”大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人生无意义,自己定意义”,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请参照示例,写一首较有文采的哲理小诗,形象地把这个主题表现出来。 
    示例:
    人生是一张白纸,
    心灵是画笔。
    既可彩霞满天,
    也可阴霾密布。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含义(30字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漫画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
      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叫唤两声,无人应门,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
      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
      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意,疑惑地问道:“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的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异乡人这才发现,烛光虽然不太明亮,但周围的确连一只飞蛾都没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