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检测题(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   
    A.立(pú)  
    B.桀(ào)  
    C.创(chěng)
    D.作(yī)  
    (lìn)    
    耗(è)       
    射(cuán)  
    (fèi)  
    血(dié)    
    (lù)     
    转(zhǎn)  
    (zì) 
    长歌哭(dàng)      
    风云(chà)         
    乎不同(jiǒng)    
    博闻强(zhì)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微漠    羽翼    气概    陨身不恤
    B.激亢    毕竟    显宦    绿草如荫
    C.菲薄    宣泄    弥漫    涕泗交流
    D.款待    熬煎    景仰    旁证博引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______________。
    (2)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___________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3)中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    展示    蕴蓄
    B.志哀    显示    蕴蓄
    C.致哀    显示    蕴含
    D.志哀    展示    蕴含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检测题(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只狗很忠诚,以前主人在的时候,它整天跟在主人的身边,总是点头哈腰,很开心。现在突然找不到主人了,它显得那么忧郁。
    B.在《随想录》中,有巴金对自己逆来顺受没有为受迫害朋友伸张正义的忏悔,有对自己明哲保身跟在别人后面向自己同志丢石块的忏悔……因为巴金这样严格地拷问自己的灵魂,所以才被公认为“世纪良心”。
    C.新宝马3系四门轿车为女性汽车树立了新的典范,具有修长的发动机罩,宽大的车门,以及短小精悍的尾部设计等双座跑车的典型特征。
    D.广有羽翼的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蓝天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美丽。
  • 下面各项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的一生正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生动写照。
    B.梁启超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国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C.巴金在完成《随想录》一百五十多篇写作后,仍不曾放下他那坚强的笔杆,他在九十岁以后身体确实越来越显得衰老了,头发不仅全白,他那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更加严重。
    D.挂着“草根”标签的旭日阳刚在春晚的舞台上曾经感动了不少观众,有相同生活经历的观众在他们的歌声中找到了情感的共鸣。但是,当他们的名字无处不在,他们的光环日益耀眼的时候,他们的身份却日益模糊。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  
      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像杜尚那样活得如此精彩,如此自由。杜尚一出,整个西方艺术史被重新改写。学习杜尚,能使我们的生存意义霍然改容。
      杜尚是法国人,1887年7月28日出生于法国的薄兰韦勒。他的家庭是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杜尚在这样的家里,被熏陶出一种文质彬彬的气质。
      在服兵役之前,杜尚曾在巴黎待过一阵,进朱丽亚艺术学院学习过十来个月。在学校他几乎是一个很糟糕的学生。等他看出来像他这样的人在学院里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时,就离开了。杜尚天生有一种性情,喜欢无功利地循任自己的天性,不肯强迫自己做任何事情。在他后来的生活中他的这种处世风格变得愈加明显。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人解释他在早期的这种行为已经是他反艺术的开始了。他自己说:“人们可以这么去认为,但是对我来说我根本没有什么意识的考虑,我应该这么做或应该那么做,我只是做我认为有趣的事罢了。”
      杜尚离开军队到巴黎的时间是1906年,那时候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开始出现、发展,乃至竞争的年头。在一开始创作的时候,他也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比如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主义。1909年他第一次参加巴黎每年一次的现代艺术家独立展览,送去了两幅画,居然还卖掉了一幅,使得他也成为潮流中的人。那时杜尚还年轻,新鲜好奇,不免学学这个,试试那个。他把这个时期称为自己学游泳的时期,而且他还学得不坏。从他1906年19岁从军队里退役到1912年画出《下楼的裸女》只有短短的六年,在这个时候,他对艺术的掌握程度无论是赖以生存,还是赖以成名都没有问题。但杜尚把这一切都放弃了,因为他不看重这些,他也不愿意重复自己——这是他保持了一生的重要原则。他的思想引导他走到另一个方面去了:他感兴趣的是精神的探索,他要透过事物的表面价值,趋近更为真实的核心——艺术到底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对这样一种活动投入如此大的关注、赋予如此大的重要性?
      杜尚一生都没有介入过任何团体。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对任何流派和组织都失去了兴趣”。1916年在欧洲出现的达达运动十分接近他的行为主张,而且也一直把他视为精神领袖,杜尚也没有介入他们的活动。杜尚这个做法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纯粹的自由,自由对杜尚来说重于一切!但这不是给自己放纵行为护短的借口,而是心灵的完全自由。获得这种自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反而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这需要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无懈可击地把握自己,不受诱惑,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
      1915年杜尚为了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到美国,那时他28岁。在他到美国之前,他已经是个名人了,美国把他视为欧洲重要的现代艺术家。1915年到1923年这段时间,杜尚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纽约。杜尚很喜欢美国,对这个从不肯守规矩、活得如行云流水般自如舒展的人来说,美国是一个没有传统重负,让人轻装上路的地方。社尚最具革命性的作品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的。
      杜尚在1923年回到巴黎,在法国一直待到1942年。1942年,当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了欧洲时,杜尚又回到美国,此后,他基本上一直在美国,在195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从1942年到1958年这段时间里,美国艺术界正热衷于创造自己的新风格——抽象表现主义,这和杜尚提倡的变非艺术为艺术的路子大相径庭,他们没有去注意杜尚。杜尚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绝不抛头露面,他的住处甚至不装电话。
      杜尚喜欢单身的生活,因为这最能保持他生活的自由。他在67岁的时候与一位离婚的女子结了婚。他解释说,因为他和他的新婚夫人都到了“垂垂老矣”的年龄,不会有能力再有孩子,他才放心地结婚。这次婚姻一直维持到他81岁谢世,很是美满。
      1968年10月1日,杜尚夫妇邀请了一些朋友在他们巴黎郊区的一个简单清爽的公寓里共进晚餐。和杜尚所有的日子一样,这是一个轻松、融洽的夜晚,杜尚妙语连珠,朋友们流连忘返。在客人离去不久,杜尚上床之前,他的心脏平静地停止了跳动。他的朋友这么描述说:“第二天早上我发现他躺在自己的床上,美丽、高贵、安详,只不过比他活着的时候略为苍白一点点,一抹微笑留在他的嘴唇上。”
      在满世界焦灼进取的状态中,杜尚独自向我们呈现了一种轻松幽默的自由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选自李鹏编著《一生应当结识的25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1.通读全文,说一说是哪些因素使杜尚“活得如此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说:“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你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流派也追求这种超越?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谁?他是怎样描述这种超越境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复习检测题(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路甬祥,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   
    王耀成  
      1979年,路甬祥被选派到德国留学。当时预定的进修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这心情从他的一封信中能看出来:“我不能再等,我国科技发展被‘文革’动乱拖延了10年,我要学点真本领回来发挥作用。”于是他一方面主动向导师提出早点确定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学一些,在巴克教授交给他的研究项目外,又主动选择了一个“既是学科前沿,又能付诸工业应用的课题”——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开展研究。路甬祥每天工作15小时,每周工作6天半。路甬祥不知在实验室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甚至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患上大腿静脉曲张,被摘除一根血管后没几天,他又投入了紧张的实验。
      天道酬勤,1981年5月1日,路甬祥终于以《合流量反馈先导比例插装流量阀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被授予工程科学博士学位,而这通常需要4至5年才能拿到。
      同时,他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德、美、欧专利局登记了多项专利,经专家多次论证复核,这些新技术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发明人载入了专利局的技术史册,再一次引起了德国液压界的轰动。
      两年的研究生活临近结束时,导师巴克教授热情地挽留他,德国几家大公司竞相高薪聘请他,但路甬祥决计回国。在德方为他举行的挽留会上,他动情地说:“我的祖国正处在中兴时期,需要我回去参加四化建设,德国民族的爱国思想也深深激励我要快些回国去。”
      回国后,路甬祥在浙江大学创建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流体传动控制研究所,暨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国家教委首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路甬祥担任了浙大校长,时年46岁,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经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院士推荐,1997年路甬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是年55岁,他是共和国历史上第5任科学院院长,也是最年轻的院长。
      作为一位工科出身的学者型的院长,路甬祥敢于开拓创新,大胆改革机构,同时又恭谨扎实地工作,开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新局面。美国《科学》杂志5445期上,主编鲁宾斯坦作了这样的评述:
      他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他所进行的改革产生了一批40岁出头的研究所所长。他的工作就是要把科学院这支科技国家队改造成为同时能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队伍。尽管他本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为流体力学,但他却以广博的学识赢得了中国科学院全体科学家的赞誉。
      可是,路甬祥的院长当得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他同时是一个蹲守在科学的前沿阵地上的战斗员,一名普通的士兵。
      不过,要在这样一篇文章里详述作为科学家的路甬祥是困难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粗线条的勾勒
    ——
      路甬祥拥有的中国专利就达20项,迄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著作6部。两次获得国家发明奖,
    2000年被授予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2004年获得了“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先后被德、澳、韩、匈、英等国科学院和学会选为外籍名誉院士。
      路甬祥还很注重人才培养。浙大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他一手建成的,而且一直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40位博士,25位硕士,5位博士后。
      取得如此丰硕成果,路甬祥又怎样看自己呢?在央视国际的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说:“据我所知,您是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院长,是吧?”路甬祥说:“这是因为我出生得比较晚。”又说:“但是我相信以后的院长也许会比我更年轻。”(选自2010年第5期《人物》,有删改)
    1.作为“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作出了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引用路甬祥的话和鲁宾斯坦的评述有何作用?试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选文,谈谈路甬祥取得丰硕成果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面是某报社所作的一项民意调查,请你根据调查的内容,在(1)(2)两处拟写两个小标题,每处标题不超过15字。
      近日,中国青年报对3269人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我们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
    (1)_____________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语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学生不及格,66.2%的人存在信件书写格式问题,
    100%的人存在语法问题。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汉语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词语储备不够,经常感觉词穷,词语的使用、搭配和行文格式等存在问题。
      有专家指出,“汉语应用能力危机”一方面是指人们运用汉语的能力下降,出现交流障碍;另一方面是指汉语作为母语,其本身的结构变得混乱,功能发生萎缩,进而遭遇被其他语言替代的危险。
    (2)________________
      调查中,52%的人认为,汉语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也更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这让很多大学生对英语等级证书产生强烈渴望。“但工作后你会发现,不论是写文件、作报告,还是与人交流,汉语的使用率和作用远大于英语。”
      专家指出,“当一个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未得到切实保证,就盲目地推广外语教育,甚至把外语等同于母语去推广的时候,后果会是什么呢?”
  •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成员写的一封号召全体市民加入“低碳一族”的倡议书,其中在用语准确、语法规范、标点使用、应用文要求等方面存在问题。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倡议书
    全体市民②:      
      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拯救我们的家园,现向全体市民发出加入“低碳一族”的建议③:
      (一)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食物、绿色电器、绿色消费④;
      (二)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⑤;
      (三)多坐公交车,多爬楼梯⑥;
      (四)少喝瓶装水,洗澡时用淋浴方式,尽量节约自来水⑦;让我们学会“斤斤计较”,过低碳生活,做绿色公民,共同携手建设绿色低碳新家园!⑧   
    2011年5月1日
    (1)第______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_________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2010年起,北大在自主招生中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做法引发了很多争论。人民网调查显示,95%的网友担心,这样做难以具有客观判断标准,只能为腐败提供土壤。公众的担心折射出目前教育改革面临的困境。请站在北大的立场上,写一个转折复句来作为回应。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件故事: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同蝴蝶吟唱,和地上的小虫聊天……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欣赏花,也没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