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节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_____    梦____    笑____    写____ 
    _____    息____    告____    抖____
  •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撰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婆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节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1.这段文字在写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景象时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有什么样的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结尾作者说“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无言”的奥斯维辛
    顾德宁
      秋天,波兰南部,从克拉克夫市坐车到小镇奥斯维辛。沿途,田野宁静安详,蓝天白云,空旷无人,偶见牛儿游荡,远处的农舍漂亮整洁。
      我们难以想象:63年前,此地是人类历史上“最有计划和最大规模”的杀人魔窟,约一百万从欧洲各地抓来的犹太人,还有波兰人、吉普赛人、俄罗斯人在此处被德国纳粹“灭绝”。
      1947年7月2日,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处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该馆由28幢二层的红砖小楼和一排看起来像“伙房”的平房(实为焚烧间)组成,有些展厅直接用了集中营的工作间、监狱、审讯拷打室、毒气室和焚烧炉,配有幽暗的灯光和凄厉的声响,加上大量的死者遗物,旧鞋、眼镜、皮包和头发等,把参观者带回了当时的惨景。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国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是波兰西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被人们称为“死亡工厂”。经过十几天非人折磨的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后,立即有纳粹医生做目测筛选,还能干活的留下,老弱病残直接被押进毒气室毒死,最大的毒气室,一次可以毒死2000人。
      活着的囚徒必须整天干重活,生产人造橡胶和汽油、挖煤、造水泥,直至再也爬不起来。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几千具尸体。焚尸前先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并剪下头发,分门别类地送到加工厂,提炼贵金属或做成毛毯,如果囚犯还残留有一点点脂肪,死后就被刮脂制皂,尸体烧完后作为肥料。当苏联红军解放这座集中营时,发现了7000公斤头发,近1.4万条人发毛毯,35万件女装,4万双男鞋,5000双女鞋和不计其数的尸骨。
      集中营内还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病房”和实验室,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人种灭绝试验”。
      在纪念馆,我们观看了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录片,幸存者形如枯槁,获救后面无表情,目光呆滞。
      据说因希特勒打算建“灭绝人种博物馆”,一些战前犹太人的生活照片才没有被销毁。我们被这些照片所震撼:一个个欢乐的犹太家庭,特别是天真活泼的孩子们的美丽笑容,顷刻间就化为噩梦和死亡。
      出门时,我们在留言册上想写点什么,却提笔无言,翻翻前面,发现大多数人也只是留下名字。心中的压抑和悲凉难以言表,甚至对人性都有些悲观和疑问。难怪奥斯维辛纪念馆不允许13岁以下儿童入场。
      尽管如此,我们仍看到人性的光辉。《辛德勒名单》里有一位纳粹军官,每天早晨起来,扛着一杆步枪,踱到阳台上,看着犹太人干活,然后随心所欲地瞄准某个犹太人,开枪,听着犹太人死前的惨叫,他才心满意足地回屋里吃饭。这个军官的原型叫阿芒·歌特,他以这种方式射杀的犹太人不少于500人,人称“恶魔撒旦”,犹太人在他的集中营里活不过一个月。战后,正是由于他的女儿(在集中营长大)的指证,歌特被处死;他的妻子因负罪感而自杀。此后,他的女儿信仰犹太教,终身反纳粹。
      历史学家指出,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今日和明天,这惨痛的教训,我们应该刻骨铭心,时时警惕。(摘自《新华日报》2009.1.19) 
    1.文章开头描写波兰南部美丽的秋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我们在留言册上想写点什么,却提笔无言”,作者为什么“无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纳粹军官的原型及其妻女的结局?请简要分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第十节 短新闻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这不仅是作者的疑问,也是给读者提出的问题。请你写一段文字,描述一下她的内心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解放66年纪念日,德国政府分别在柏林联邦议会以及波兰奥斯维辛纪念馆举行仪式,对当年这个特别的日子进行回忆、思考和忏悔。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占领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了那里的几千名纳粹屠杀幸存者。从1996年开始,这天被德国设立为纳粹屠杀受害者纪念日。联邦议会主席拉麦特在主持柏林的纪念仪式时说,“作为那些德国人的后代我们保证,我们不会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惊,我们会留下记忆,并且在将来从中汲取教训。”那么,我们作为读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一位读者,读过这篇文章后,也有很多感受,请用简明的文字写下你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