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三节 民为贵(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社(jí) 粢盛(zì chéng) 汤放(jué) (zhòu)
    B.君(shì) (kuàng) (què) (zhān)
    C.(nì) 谆(chún) (jiàn) 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 狱(sòng) 歌(ōu) (zuàn)
  •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粢盛:盛在祭器内用来祭祀的谷物。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一夫:即独夫,指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C.尧,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崩:指帝王死。
    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仁言:好听的话。
  • 下列加粗的虚词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渊驱鱼者——丛驱爵者
    B.桀、纣失天下也——不尧之子而之舜
    C.祭祖时——尧天下与舜,有诸?
    D.吾妻之美我,私我也——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三节 民为贵(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 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丛驱爵者,鹊也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 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单元第三节 民为贵(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下面的句子。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鹚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栽胥及溺。’此之谓也。”
    (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鹧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1.将文段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这段话中论述了什么问题?表明了自己的什么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1.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这段话蕴含了什么哲理?他用什么手法阐述这个哲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