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弈 峥峥誓言 闻(fēi) 顿开(sè)
    B.渡假 意气用事 声(jìn) 级而上(shí)
    C.部署 一幅对联 血(gē) 海市楼(shèn)
    D.启封 推心置腹 拾(duō) 令人舌(zé)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的第四代舞后雪莱,去年7月底来京演出时就宣布“挂靴”。现在却____了,昨天她在北京宣布自己将领舞下个月开始的中国巡演。
    (2)市治安总队危险品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对那些进货渠道不规范但质量合格的烟花爆竹产品,有关部门收缴后,将不再____销毁,而是进行低价拍卖。
    (3)只要努力奋斗过,我们就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就________于自己的青春,就会拥有如诗的未来。A.食言 一概 无愧
    B.失言 一齐 无愧
    C.失言 一齐 不愧
    D.食言 一概 不愧
  •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登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连篇累牍地写下去。
    B.虽然作者名不见经传,但这篇文章的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如行云流水,我等难以望其项背
    C.赛场上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管理层面腐败频现,中国足球的现状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看来只有整顿才能重生。
    D.一开学,父母们就将整个学期的生活费打到孩子的卡上,但这些刚进大学的宝贝们却不是从长计议的人,他们很快便把钱花得差不多了。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该杂志10月出了一期留守儿童生活专刊,那些文章中有很多同龄的孩子所不曾有过的感受,阅读之后,人们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B.近年来,一些地方不惜重金招揽各类人才,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才,出现了远方的“和尚”来“念经”,身边的“孔雀”“东南飞”。
    C.上海世博园中的中国馆如同一枚红彤彤的中国印,让参观者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无限魅力,触摸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脉动。
    D.甄子丹主演的新片《叶问2》上映才6天,就遭遇网络盗版重创,估计票房损失高达3亿元之巨。
◎ 2011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在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对治疗细菌感染有效以前,人体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细菌感染(各种炎症)。千百年来,大量的细菌感染曾是无药可治的绝症,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死亡。自从青霉素揭开了抗茵药物家族拯救人类生命的序幕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增加10岁。于是,人们乐观地认为,抗生素已经彻底解决了细菌感染的问题。
      但是,抗生素问世82年的短暂岁月清楚地告诉我们:抗茵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杀死细菌,另一方面总有一些“狡猾”的细菌没有被杀死,而是产生耐药基因,这种基因在这个细菌的下一代继续保留,于是出现耐药性越来越高的新一代细菌,被称为“超级耐药茵”(superbugs)。人体一旦感染了这样的耐药性细菌,就会出现无药可医的境况,犹如回到了82年前的时代。
      “超级耐药菌”不是现在才被人们知道的。可以说,从抗生素发明的那天起,“超级耐药菌”也就“应运而生”了。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一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会有一批耐药菌株相应地出现。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赶不上耐药茵的繁殖速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到了1999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到2000万。
      现在医院里的真实情况是:明明知道病人是细菌感染,但各种抗生素用上后都没有效果,即使是所谓最新最高效的抗生素也无法控制,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亡。其原因就是“超级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细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大。
      看到国内媒体最近“大肆报道”令大众恐慌的“超级病菌”,其实事情的真实面目并非如此。此事的起因是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8月1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文章警告说,他们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这种病菌可以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的抗生素。目前,这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最近已经有50例病例在英国确诊。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也已经发现了感染者,科学家担心疫情将会全球蔓延,《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称,疫情需要密切关注,呼吁新药的出台。
      其实,《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的这种“超级病菌”只是多年来抗生素与细菌之间较量史上的一段小插曲而已。对于“超级耐药茵”,人类已经和它有几十年较量的经历,新的抗击“超级耐药菌”的药物,相信不久就会问世。
      对于细菌感染,要想预防还是有路可走的。最好的方法是快速地确诊,并将感染者迅速隔离,就可以阻止细菌传播。大众也不必“杞人忧天”。
      归根结底,还是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上来。不解决滥用问题,带来的可怕后果是:有朝一日病菌耐药性“进化”的速度远超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们又将回到抗生素诞生前的黑暗岁月。
    1.下列关于“超级耐药菌”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发明以后出现的繁殖速度极快且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细菌。
    B.未被抗菌药物杀死而且产生了耐药基因的细菌。
    C.保留了上一代细菌的耐药基因而且耐药性越来越高的新一代细菌。
    D.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相应出现的耐药菌株。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超级病菌”的“真实面目”的一项是(     )
    A.“超级病菌”可以抵御几乎所有抗生素,将有可能在全球蔓延。
    B.“超级病菌”其实就是“超级耐药菌”,并不是现在才被人知道的。
    C.“超级病菌”并非完全无药可治,新的抗菌药物有可能不久就会问世。
    D.“超级病菌”的传播是可以阻止的,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样恐怖。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同时也给人类造成新的医学难题。
    B.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是全世界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的重要原因。
    C.耐药菌迫使人们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新抗生素的使用又会出现新的耐药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D.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耐药菌”肆虐的根源,因此,解决滥用问题,可以从根本上阻止“超级耐药菌”的传播。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也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有删改)
      [注]①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墨竹。他与苏轼是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筼筜(yúndāng)谷:在洋州西北,谷中多生竿粗节长的筼筜竹。偃竹:迎风斜仰、起伏不平状之竹。形容其积极向上生长不息的气节。②蜩(tiáo)腹蛇蚹(fù):蝉的腹部是分节的,蛇的腹下分节、有鳞片,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此。③彭城:徐州。④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纵则逝矣——少:稍略,微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C.吾将买田而归焉——老:养老
    D.见此竹,卷而哭失声——废:废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文与可的绘画之“法”与他“于予亲厚无间”的一组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B.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袜材当萃于子矣
    C.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吾将以为袜
    D.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子一长出来就是具备节、叶的整体,而不是按不同部位分别长成的,因此在画竹时也应当“先得成竹于胸中”。
    B.苏轼和文与可围绕“竹长万尺”与“用绢二百五十匹”书信互答,看似讨价还价的玩笑,实则是对画竹技艺的探讨和交流。
    C.全文以画竹为线索,前半部分侧重叙事,后半部分侧重说理,看似随笔挥写、流于零乱,但实际上无一不与画竹有关。
    D.本文叙述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及相关事情,还展现了文与可画竹的技艺和为人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注]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1)诗歌一、二句刻画了唐军将士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渐车帷裳。(《诗经·卫风·氓》)
    (2)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5)孙犁的《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被视为“______________”的主要代表作。
    (6)《等待戈多》的作者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__________________,他在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 2011届重庆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秋之声
    从维熙
      ①黄昏时分,上街散步,遇到一个肩挑蝈蝈笼子的老汉,串街走巷在叫卖蝈蝈。笼子里此起彼伏的蝈蝈呜叫声,顿时给京城送来了乡野的浓浓秋意。我走上去买了两只提回家里,挂在了阳台上。
      ②在窗外的蝉鸣之声流露出凄惶之时,蝈蝈以一曲曲高亢的秋歌,取代苦蝉单调的噪音,实在是一种享受。我的童年是在冀东农村度过的,记忆中曾留下蝈蝈的呜秋声声;因而在我的认知中,蝈蝈是人类生活的知音,是秋天写意的自然画师。此时我将这个秋天的歌王,高悬于我的窗外,它的声声秋歌,能使我有一次童心之旅,让我在黄昏斜照的年纪,回眸人生只有一次的童真,那是人生中难以寻觅到的一种痴醉。
      ③童年时的我,每到秋天来临之时,都要钻进红高梁地里,与小伙伴一起去逮蝈蝈。青绿的高粱叶片锋利如刀,我们赤裸的胳膊被划出一道道血迹,但听蝈蝈一叫,就好像贴上了止疼膏似的,而把在高粱地里钻来钻去的艰辛忘得一干二净了。我们拔来青草为它絮窝,摘来它爱吃的南瓜花供它食用,然后就躺在土炕上,静听它一曲曲“声声蛮”和“声声乐”的秋歌了。蝈蝈是个非常不错的歌手,不像夏天的苦蝉,吐出来的都是些刺耳的噪音;它是喜剧演员,歌声不仅高昂亢奋,而且底气足得似乎一口气能唱上一袋烟的光景。因而家乡的女娃,给它起了个人性化的别名—哥哥。因为蝈蝈中的雄性,才具有吟唱的生理本能。
      ④有一天,高悬于天空的一轮秋月,把清冷的月光洒在我的床前,正当我枕着蝈蝈的歌声入梦之际,它们忽然停止了歌唱。我觉得有点怪异,走到阳台上一看,吓了一跳—只毛色黑白相间的家猫,不知何时从开着的窗子,跃上了我家的阳台,它两眼闪烁出绿色的幽光,一动不动地盯着悬于空中的那个蝈蝈笼子。看我走出来,那只猫虽然立刻跑了,但我还是摘下笼子,以示对蝈蝈受惊后的安慰。
      ⑤但是当我回到床上以后,蝈蝈像是被惊吓住了似的,再也不开口吟唱这秋天的银色月光了。这个场景,让我顿时想起了一件几乎被岁月遗忘了的遥远往事:
      ⑥20世纪饥饿的60年代初期,我正在海滨一个劳改队接受惩罚性的劳役。到了秋天高粱红了之后,蝈蝈不知人间的饥饿,便在青纱帐里,撒欢地叫个不停。这真是绿色天使们的厄运到了,囚徒们寻声而去,先搓下高粱粒当充饥的主食,再把那些大肚子蝈蝈逮着,当成副食一块吞下肚子。那是十分原始并非常惨烈的生存的镜头:一些耐不住饥饿的大肚汉,把蝈蝈的翅膀揪下来,再把带刺的腿拔下来,然后便将整个蝈蝈塞进嘴里,囫囵个儿吃下去。在那些年头里,我觉得蝈蝈的叫声和饥饿的劳改犯的呻吟声合二为一,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在社会不同层次的群落中,也许只有经历过我这样的“马拉松”式的苦难部族,才能从它们的歌声中,倾听到大自然之外的另一种人生旋律。
      ⑦蝈蝈终于又开始歌唱了。由于记起了历史的昨天之故,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眠。我想:我能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实属不幸群落中的一个幸运儿,多少与我同命运的同类,生命都在苦难中化为宇宙之间的灰尘了,而我却能在银色的月光下,倾听这来自大自然的秋声,简直是一种超期服役的可贵享受。不是吗?记得,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的节目序曲中,形神若老顽童的歌词作家乔羽,曾写下如是歌词:
      夕阳是迟到的爱,
      夕阳是未了的情。
      ⑧蝈蝈虽然不知人间事,听不懂这支歌儿的含意,但它是痴迷于秋天的歌手,在秋风叶落中夕阳唱晚,撩逗起人生悲欢离合的回忆和对明天深远的情思……(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要从街上买两只蝈蝈提回家里?请根据文意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是围绕“秋之声”展开的,请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第⑥段中“音符里似乎没了‘声声蛮’和‘声声乐’的豪气,而变成‘声声哀’和‘声声怨’的一曲曲哀鸣了”这个句子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作者在第⑦段中说他已经“活到人生四季中的秋季”时的情感和态度,并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将下面的语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写出排列序号。
    ①我只是偶尔发现鸽子们飞过低空,几乎再也看不见其他鸟儿
    ②但我从来没有看见过鸟巢
    ③于是我常思考,从什么时候开始,城市的天空就停止了鸟儿的飞翔呢
    ④甚至连我们在乡村十分瞧不起的乌鸦窝,也都没有
    ⑤我上班的大院里,也有一些象征性的树
    ⑥在县城生活了整整四年
    ⑦老气横秋的梧桐,叶子扁长的棕榈,修枝剪叶的矮丛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在下面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如今,面对食品中各种化学添加剂泛滥成灾的现象,以食为天的民众不由得犯难了,是放心吃呢 ① 还是悠着点呢 ② 何处寻觅一片风平浪静的食品安全港 ③ 怎样构筑食品安全体系 ④ 近日,卫生部发布了 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⑥ 其中第二章第九条规定 ⑦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提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 ⑧ 办法中类似的许多规定,有针对性也不乏前瞻性。该管理办法若能落实,当可大大缓解当下的食品安全焦虑。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 综合下面三则新闻,用一句话表达你的看法。
      2010年10月16日,一年轻司机在河北大学校区内撞倒两名女生,使其一死一伤,他不但没有停车,反而态度嚣张,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倒骑电动车的女服务员,下车后发现伤者在看自己的车牌号,药家鑫拿出刀子,对其连捅8刀,致其死亡。
      2010年11月27日,武汉一个驾驶广本汽车的司机当众掌掴一对“挡道”的母女,还扬言“就是打死了你们,你们的命都没我这辆车值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简要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寓意。
    (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一场大型运动会上,某跳水运动员在10米板跳水中大失水准,失去了预想的奖牌。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该运动员失声痛哭,埋怨场内环境过于嘈杂,观众的叫喊声影响了自己的发挥。他的埋怨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⑤不少于800字;⑥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