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考语文科研测试题(原创卷1)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①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②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③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鸟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④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⑤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⑥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晋成帝让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到了明朝,“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后世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居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异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于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于乱亡之,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及平齐氏,以功进位开府,封晋阳县公,邑五百户,赐牛马杂畜以万计。迁内史中大夫。宣帝即位,拜丰州刺史,改封昌乐县公。高祖受禅,进爵项城郡公,邑二千户。转灵州刺史,加位大将军。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韶尝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谢而罢之。高祖闻而嘉叹,赐金百两,并后宫四人。平陈之役,以本官为元帅府司马,帅师趣河阳,与大军会。既至寿阳,与高颍支度军机,无所壅滞。及克金陵,韶即镇焉。晋王广班师,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几岁余。征还,高祖谓公卿曰:“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于是进位柱国,赐奴婢三百口,绵绢五千段。
      开皇十一年,上幸并州,以其称职,特加劳勉。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加以今年六十有六,桑榆云晚,昏忘又多。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上劳而遣之。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仍为长史。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谢而之——罢:停止
    B.上并州——幸:宠幸
    C.加劳勉——特:特此,特别
    D.非驽马蹇驴所——逮:达到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韶“刚直”的一项是(     )
    ①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 ②王甚惮之,每事谘询 ③韶既还,自锁而谏
    ④留韶于石头防遏,委以后事    ⑤柱石之望,唯在于公 ⑥驰驿入京,劳敝而卒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韶年幼时气度高雅,人们认为他与众不同。随武帝征伐齐国时,王韶直言劝谏,武帝非常高兴,大大地赏赐他。
    B.王韶在攻克金陵后,被留在城中负责防卫,处理晋王的后事。几年后回到京城,高祖高度赞扬王韶,封他为柱国。
    C.征伐陈国时,王韶任元帅府司马,与高熲一起指挥军队。高祖认为他辅助幼主有功,封柱国之位,赏给他财物一批。
    D.皇上幸临并州时,王韶请求辞官。皇上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予慰劳。一年多后王韶入京时劳顿而死,皇上深感痛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王以幼稚出征,遂能克平吴、越,绥静江湖,子相之力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敢自宽,以速身累,恐以衰暮,亏紊朝纲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注]①李弥逊:南宋初年主张抗金、反对议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被罢黜归田,隐居连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这首诗围绕“晚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和人物构成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2)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6)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陆游《书愤》)
◎ 2012年高考语文科研测试题(原创卷1)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鸿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住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隋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文章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五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每条不超过50字。
     ①具体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象征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先进的“渔政310”执法船前往钓鱼岛海域执法。对此,日本海上保安厅加强了跟踪、干扰,并妄称中国渔政装备有“重武器”,企图混淆视听
    B.工信部近日发布通告,指出360和腾讯之争,将用户利益置之度外,表示将依据职权,会同有关部门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C.朝鲜近日发表评论说,美国和韩国最近全面加强军事同盟关系将激化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朝鲜针对美韩联合进行的“护国演习”将会采取行动睚眦必报
    D.连续作战的火箭队再一次吃到了败仗,他们在客场以大比分输给了达拉斯小牛队,遭遇了客场四连败,赛季初打进季后赛的豪言壮志已灰飞烟灭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如果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集中国柔美、浪漫于一体的艺术感受的话,不如说广州亚运会闭幕式则是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浪漫亚洲。
    B.新一轮降雪降温昨天在内蒙古东部拉开序幕。由于接连不断的降雪,致使内蒙古许多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C.近期,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农业部等多个部委出台了多个物价调控新政,一系列“组合拳”力度加大,并且手段多样,一场稳定物价的调控战役就此开始。
    D.国务院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调查组透露,事故的深层原因是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造成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
  •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 2012年高考语文科研测试题(原创卷1)的第三部分试题
  •   兴星中学打算校庆时邀请知名校友江来院士作专题讲座。下面是该校高三(2)班张扬同学为学校写的一封邀请函。请你根据提供的资料,补全这封邀请函的其他内容。
      材料:兴星中学将在2011年10月20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办80周年校庆活动。兴星中学将邀请校友—中科院院士江来教授在庆典上作讲座。江来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口专家,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讲座内容为“成长与成才”。
    尊敬的江来院士:
      为庆祝学校成立80周年,学校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A      衷心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B              
    2011年6月10日
  •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要求: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材,字数大致相同,句式相似)
      语文是生命的音符,它开始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语文是一支吟颂不完的妙曲,是一缕挥之不去的奇香。
      在语文的世界里游历,我可以置身在月下荷塘边,感受轻雾浮起、歌声缥缈里朦胧的意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一种动物让我钦佩,它的名字叫麻雀。麻雀被人捕获后不吃嗟来之食,不忍受笼狱之灾,绝食而死。表面上看,麻雀死得傻。实际上,正是麻雀的赖活着不如好死的哲学,导致至今无人豢养麻雀,使得它们的后代受益,永远在天空享受自由的阳光。
  •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③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