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红/喉 日/业 风沐雨/卷浩繁
    B.街瀣 长/带 未雨缪/躇满志
    C.攻报 乳/星宿 机而动/义不容
    D.亲/悟 面/像 编三绝/富不仁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函授 副增长 志同道合 声名鹊起
    B.刚性 吊胃口 众口铄金 既往不究
    C.摄像 座上客 流连忘返 原形毕露
    D.防害 发帖子 笑容可掬 激浊扬清
  •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港货价廉物美,吸引大批内地“购物兵团”涌港狂扫,就连洗发水、洗衣粉,以致面食等日常生活物品也成为他们的目标。
    B.中国民航局有关负责人日前披露,2010—2011年冬春航季全国民航航班换季工作准备就绪,新的航班时刻表即将投入使用。
    C.学习一天下来,我习惯拿本杂志翻翻,调剂一下紧张的大脑,妈妈总是唠叨:“不干正事,老爱敲边鼓。”
    D.芭蕾史上最富有力量感的俄罗斯新古典主义传奇之作《斯巴达克斯》首度亮相成都,演员们绘声绘色的精彩表演让所有观众赞叹不已。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有关专家认为,既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这个成分对人体不利,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那么新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对相关部门的责任予以追究。
    B.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C.人口普查是一项广泛的社会动员活动,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希望广大市民给予理解和支持,如实申报有关信息,搞好人口普查工作。
    D.第三届中国欧洲联盟电影展去年年底在成都举行,上映的有来自12个国家的12部影片参展,其中英国、瑞典、法国的都是新片。
◎ 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的第二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1986年,中国商业部在新颁发的小麦粉标准里,允许添加过氧化苯甲酰,卫生部同步将过氧化苯甲酰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2010年9月中旬,卫生部办公厅在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答复中表示,遵循技术上确有必要且安全可靠的原则,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并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
      面粉增白剂是中国目前准许使用的1513种(其中包括食品香料1027种)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者天然物质。中国在普通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已有20多年。多年来,伴随着面粉增白剂的使用产生了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并因此而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
      人们欣赏和喜爱雪白或较白的面粉,这成为增白剂被加入面粉的直接原因。用小麦新加工出来的面粉中含有微量的脂溶性β-胡萝卜素,它呈浅黄色,使得面粉微黄,色泽不佳。但是,这样的面粉经过一段时期的贮存,可以依靠空气中的氧化作用,使脂溶性β-胡萝卜素的共轭双键被自然氧化而破坏,从而改善和提高面粉的色泽。但这需要较长时间。于是,能让面粉立竿见影增白的过氧化苯甲酰被人们选中。添加这种增白剂不仅工艺简单,综合效果也好。增白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面粉质量,如抑制面粉的霉变,减少面粉长期贮存而产生的霉变风险。因为增白剂放入面粉中会释放原子态氧和苯甲酸,后者是食品工业普遍使用的防腐剂。面粉经过增白剂处理后,可以氧化面粉中的β-胡萝卜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使得面粉加工设备水平不再成为影响面粉色泽的唯一因素,因而可以使小麦在加工同一等级面粉时相对提高出粉率。这既能提高面粉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对增加了粮食产量。同时,采用增白剂后的面粉,可以在几天之内完成熟化过程,让馒头等面食看起来质量更好,体积更大。
      专家和研究人员认为,添加少量的增白剂是安全的。然而,现在相当多的人,包括专业人员和公众都认为,面粉中不使用增白剂的利要大于使用增白剂。因为使用增白剂会破坏营养,更会带来很多安全问题,甚至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增白剂危害健康的主要表现是它有致癌作用。同时,过氧化苯甲酰是略带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末,在加热或受到摩擦时易产生爆炸,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的皮肤、上呼吸道有确切的刺激性和致敏性。过氧化苯甲酰危害健康还表现在对一些肝脏病人的损害。这种损害恰恰是因为添加了增白剂,即增白剂可以释放出防止面粉霉变的产物苯甲酸。若长期食用含过量添加剂的面粉及其制成品,就会造成苯慢性中毒,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尤其是对肝脏的损害较大。
      1997年,欧盟所有的成员国已全部禁用面粉增白剂。在这些国家里,过氧化苯甲酰和三聚氰胺一样,不被允许用于食品生产。可以说,现在我国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正是为我们的食品安全加了一道保险。(有删改)
    1.从原文看,之前有关部门允许在面粉里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入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和面制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欣赏需要。
    B.面粉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可以满足面粉和面食生产经营者的需要。
    C.在规定范围内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有利并且安全的。
    D.将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增白剂见效快,工艺简单,综合效果好。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粉增白剂在改善和提高面粉色泽的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面粉的霉变,从而提升面粉的质量。
    B.添加了面粉增白剂之后,提高了面粉加工水平,这样就提高了小麦的出粉率,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增加。
    C.增白剂危害健康的主要表现是它有致癌作用,对人的皮肤、上呼吸道及肝脏可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D.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现在人们基本达成了使用增白剂会引发包括危及生命在内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共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消费者不再将“白”作为面粉、面制品的质量评判标准,那么有关生产经营者就不再需要添加增白剂了。
    B.从不同的角度讲,允许或禁止将过氧化苯甲酰等化学合成物作为食品添加剂是各有道理的。
    C.食品安全问题数量的多少,事实上是与被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数量多少成正比的。
    D.从二十多年后过氧化苯甲酰最终被国家同意注销的实例来看,将来弊大于利的食品添加剂不会被人们再使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童心说
    李贽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注],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
      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选自《焚书》,有删改)
      [注]举子业:又称“举业”。科举时代称应试的诗文为举业。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以为于其内而童心失——主:主张
    B.而务欲以之而童心失——扬:发扬
    C.而事假事、假文乎——文:写(文章)
    D.后学不——察:知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道理闻见日益多——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B.知不美之名可丑也——予犹记周公被逮
    C.故吾因是而有感童心者之自文也——夫祸患常积忽微
    D.得后遗前,随所见——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心本是心灵的起源,但随着感知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多理性的道理进入心灵,人的内心也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渐渐失去了童心。
    B.作者将圣人和一般的读书人作对比,以此说明童心是否存在与读书多少并无必然联系,关键在于是否用心守护。
    C.作者认为,文章只要出自童心,即使是科举八股文,也可以被人们认可,世人不必一味地推崇《六经》《语》《孟》。
    D.作者认为,《六经》《语》《孟》都是门徒后学者胡乱记载、断章取义而成,因此并非圣人之言,不是发自童心的真理。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②,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淳熙五年,作者与辛弃疾同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写下这首《水调歌头》。②“应答龙鱼悲啸”语出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意即波涛汹涌之声是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寒眼乱空阔”一句中“寒”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杜甫《旅夜书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手法写出漂泊他乡的孤独感。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烈地抒发了对秦统治者横征暴敛及挥霍无度的愤慨和无奈。
    (2)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通感手法写出了塘中月色的和谐。
◎ 2011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语文第一次诊断性检测的第三部分试题
  •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另一种纪念碑
    李锐
      大凡专门到湘西凤凰县一游的人,都是为了沈从文先生而来的。沈先生的故居和墓地都在凤凰县城。“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沈先生没有战死在沙场。其实,沈先生也没有回到故乡。他死在一个遥远的叫做北京的喧嚣的大都市里。回到故乡的不过是先生的骨灰。
      一段迂回的山路,一片逼仄的山地,一块自然坠落的石头,石头略微凿磨的平面上是沈先生的笔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些话和石头面对着已经有些污浊了的沱江,一座旧石桥和一些已经破旧不堪的吊脚楼。背后的山坡上环绕着零乱却又茂密的草木。凤凰的朋友们说,大部分骨灰都撒进沱江了,只有几块骨头是由沈先生的孙子亲手埋在这石头下面的。
      其实,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巅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沈先生在凤凰城里长到十五岁,而后从军,又在沅江、辰水之间浪迹五年。此后,湘西的山水就再也关不住一个年轻人的心了。可这二十年的人生经历成了沈先生文学创作的源泉,他所有那些最深沉最美好的文章,都是从湘西的江河里涌流出来的。这个有一位苗族祖母又有一位土家族母亲的乡下人,这个没有上过大学,没有留过洋,没有任何文凭学位的湘西赤子,有了他的《从文自传》,有了他的《湘行散记》,有了他的《边城》和《长河》,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
      大概是因为沈先生盎然不绝的诗意吧,在许多时候,在许多人那里他竟然被误解成是一位,而且仅仅是一位传统的“田园诗人”。许多人把“美化落后”“诗化麻木”的批评放在他的名字上。也确实有人依样画葫芦,把中国所有偏远落后的乡村变成了“民歌集成”的歌舞场,并因此而得到了大大小小的文名。我一直不解的是,怎么会有这么深的误解和误读。难道我们这些中国人真的再也听不懂中国诗人的歌哭和咏叹了吗?难道历史的风尘真的把我们埋葬得这么深了吗?以致我们竟然听不懂一个肝肠寸断的柔情诗人的悲鸣?以致我们竟然看不见,在夕阳落照下的那样一种悲天悯地的大悲哀?
      对此,沈先生自己说过一句肺腑之言:“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所谓“大音稀声”,所谓“有大美而不言”。事实上,这正是沈从文先生不为潮流所动,独到而深沉的追求。一个能和时代风格相抗衡而又独立于世的作家必定是大家。在当时那一派峻急、坚硬、浮躁的白话“国语”的主流中,沈从文的从容沉静和优美大度尤其显得卓尔不群。在沈从文诗意神话的长廊中,《边城》无疑是最精美的篇章。那是关于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和一只狗的童话。这个诗意神话的破灭虽无西方式的剧烈的戏剧性,但却有最地道的中国式的地久天长的悲凉。如果说沈先生的文字流露出了某种“世外”的意味,那也是因为湘西这块土地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世代杂居之地。这是一块不曾被正统的儒家文化彻底同化的土地。这块土地曾无数次对中原文化以死相拼,才保持了自己的“率真淳朴”“人神同在”和“悠然自得”。也正是这一脉边缘的“异质文化”,成就了沈从文的独特。也正因为这个产生于中国本土的独特性,又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沈从文先生才有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于中国诗歌的承接和转化。
      站在沈先生这块天然未凿的石碑面前,沈先生微含笑意的脸从斑斓的石纹中显现出来,有谁能读懂困顿在那些苍老的皱纹里的创痛和沧桑?其实,沈从文先生又何需一块石,何需一座山,何需一条河来为自己的不朽做纪念呢?只要打开他的书,你就能走进他那一片无比深沉又无比美丽的森林。让我们向这片森林深深地鞠躬吧!(有删改)
    1.从文中看,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1)题目“另一种纪念碑”的含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文中“中国人枯叶一般飘零的诗情,终于又有了一片水意深沉的沃土”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四段写到了对沈从文先生的“误解和误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所读过的沈从文先生的作品,简要谈谈你对“写它时,心中充满了不易表达的深刻悲痛”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则银行的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
    (1)高中毕业。有实践经验者优先。(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
    (1)本科学历。英语4级以上,计算机2级以上。(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4)附5寸生活照。
    请就这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评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且有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立交桥”“路”“阳光”“空气”中任选两个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生动,有一定的哲理。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照要求作文。

    走路(节选)
    贾宝泉

      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直路走弯/我说/把弯路走直/就是捷径了/儿子说/把直路走弯/路就延长了
      请就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