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12)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连(lěi) 候(cì) 巾(guān) 体裁衣(liàng)
    B.怨(mán) 骨(luò) (suǐ) 不容发(jiān)
    C.自(xǔ) 候(zhèng) 吸(shǔn) 高歌(kàng)
    D.防(dī) 死(chǔ) 祷(qǐ) 飞来祸(hèng)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暮霭 樯橹 人才辈出 相形见黜
    B.萧瑟 栏杆 开源截流 休戚与共
    C.苍桑 枯燥 渡过难关 繁文缛节
    D.渊源 慰藉 良辰美景 嬉笑怒骂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自主创新战略有“两个翅膀”: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设计创新,而现在,许多本土企业却忽视了设计创新。
    B.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理所当然”方便的人说声“谢谢”,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还会感到人情冷落吗?
    C.当前,房价调控依然任重而道远,万不可麻痹大意——如果这个时候调控的“手”软了,则有可能“松一篙,退千尺。”
    D.京城的特色食品:诸如焖猪蹄、烩鸭条、烧白菜、元宵、奶卷……上百种名目繁多的食品,可以让各路美食家—饱口福。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令人感动的是,党中央为救灾举行专门会议,胡总书记亲自下指示,温总理亲临舟曲在泥水中指挥,解放军官兵设身处地在泥里水里救人。
    B.学术应该处于功利之外,保持特立独行的状态,否则学术思想很难自由,学术成果也难以创新,而只是在不断复制既有知识。
    C.自7月份以来,以京沪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楼市在房价小幅松动后又出现回春态势,成交量反弹明显,房价又有抬头迹象。
    D.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舍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12)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政府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 传统美德。
    B.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借口以“用于军事”为名,来制约中国发展。
    C.大气中臭氧层的变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等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及时跟上。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低碳生活”创新生活
      ①“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②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③“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接受。
      ④世界被气候问题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遭遇怎样的挑战。
      ⑤“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⑥“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1.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低碳生活”理念的实质内容是约束人们的消费和生产活动,倡导“勤、俭”的中国传统文化。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未来,虽是新概念,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2.下列对“低碳生活”理念所带来的挑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要协调短期与长远利益,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
    B.要避免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冲突,实现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共赢。
    C.要以低碳为目标调整行业经济,使整体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D.要借助发达国家的优质资源来遏制发展中国家的高碳生活。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在现阶段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许多难题,就能使人们接受低碳生活理念,就能解决世界气候问题。
    D.现在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效率,但却促成了大量损害人类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短视行为。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温恢传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於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②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日:“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文帝践作,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联执事,忠於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愍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①郇越:西汉太原人,字臣仲,曾与族弟郇相一起召集州郡的年轻人将祖先遗留下的钱财全部散发给群众。②子孝: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仁的表字,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从弟,官至大司马,任征南将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朝尽散,施宗族——振:整顿
    B.乃济还州——遣:派遣
    C.潜受其言,辎重——置:放弃
    D.数年,凉州刺史——迁:调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州里高,比之郇越——於是有樊城
    B.畏征南方有变——乘利进,必将为患
    C.及朕执事——庖丁文惠君解牛
    D.此间有贼,不足忧——大风浪不能鸣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温恢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②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③是时诸州皆屯戍
    ④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⑤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⑥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恢十五岁那年因父丧回到家乡,散尽家财以资济宗族,此举受到州中乡里的高度赞誉,人们甚至拿西汉时的义士郇越和他相比。
    B.温恢被外调担任扬州刺史时,曹操认为扬州的事务很是重大,怕他出现差错,就派原丹杨太守蒋济为治中来辅助他。
    C.温恢能晓军事,这可以从曹操告谕张辽、乐进等人的话中看出来,合肥之战时他对曹仁孤军守城的忧虑也再次体现了这一点。
    D.温恢深得文帝信赖并被委以重任,负责管理一方之事,但他功业未竟,病逝于赴任凉州刺史的途中,这让文帝深为惋惜哀悼。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降唇·夜宿临沼泽
    陈维崧
    睛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注]①陈维崧(1625—1682):清代文学家,其性豪迈,尤擅填词。初家道兴旺,少年得意。后家门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颠沛流离,生活坎坷。②离离:纷繁的样子
    (1)这首词的开头在描写山峦时比喻奇特,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词的下片,说说词中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信息优化卷(12)的第三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2)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自己漂泊无依的悲凉。
    (3)_______________,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过40个字)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种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这样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理智,偏于冷静,就是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
      傅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八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重视“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某校打算在五四青年节为年满十八岁的学生举行成人仪式。请将下面的成人仪式主持词补充完整。
      女:十八岁,朝气蓬勃如旭日般的年龄;
      男: (1) 
      女:十八岁的女孩,是清纯和美丽的完美组合;
      男: (2) 
      女: (3) 
      男:十八岁的翅膀,翱翔着梦想与希望。
      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这鲜花盛开、生机盎然的季节,让我们 (4)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对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在宣传和展示中国元素方面将更具优势。上海世博会有网友在网上发起了寻找中国十大元素的大型调查活动,请参照示例,选出两个你心目中的“中国元素”,并说明理由。语言要简明、得体、有文采。
      示例:汉字:如果问我每天与我们相伴的事物里最古老的是什么,我会说是汉字。作为世界上还在继续使用的语言文字中最为古老的一种,汉字就像一条血脉,承载了中华文明延续的脉搏,从蒙昧的上古一直流淌到21世纪的今天。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这其中汉字可谓功不可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相比较而言,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上多用修辞手法,使得文章增色不少。试结合③~⑤段文字,找出两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新浪博客向网友发出倡议: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向全体青年发出倡议:抛开心中的犹豫,拿起身边的纸笔,在这春意浓浓的时节,写一封家书,道一声问候,在薄薄的信笺中折进厚厚的祝福,在家书中记录你生活的点滴,向家人倾诉你的感恩与牵挂。我们相信,当亲人们收到家书的时候,一定分外惊喜、如获至宝,他们会为你的成长而感慨,更会为你的真情而感动。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