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华夏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试题(五)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
      芍药的文学形象,最早出现于《诗经》中。在先秦乃至秦汉,因了古代先民对散发香味的花草枝叶存有特殊的崇敬与钟爱之情,它的主要意象是“香草”。《诗经·郑风。溱洧》有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关于“赠之以勺药”这一行为的含义,目前公认最传统也最合理的是“结恩情”之说。
      既以“结恩情”的意象出现于诗经中,后世作品中芍药也就成了“别离”和“多情”的象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韩说曰:勺药,离草也;言将别离赠此草也”,因此芍药又有“将离”、“可离”的别名。在诗人的笔下,就有“多情红药待君看”(韩元吉《浪淘沙》)等句。同时,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也使芍药意象着上了一层悲情色彩。唐代诗人钱起写下“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令人顿生物是人非之感。
      魏晋南北朝可以说是芍药文学意象的另一个源起,开始出现芍药的色彩、风姿等意象。后世历代咏赞芍药姿态、神韵的诗词,大多描写芍药的美好不凡,未脱“绰约”、“殿春”的范畴。其中李清照的《庆清朝慢》充分体现了芍药的“独占残春”、“绰约天真”的动人意象:“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竚,绰约俱见天真。”词人更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拟人化的手法,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丽人。以致后人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而多情芍药的“绝艳奇芳”,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的不再。姜夔在《扬州慢》中所寄托的“黍离之悲”,则更加令人扼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素以红芍药闻名,但在这里,娇艳的“桥边红药”却反衬出扬州空城里寒水自碧、景物萧条,颇合“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之意。今人描写台儿庄战役,也同样是以开放的芍药来衬托战争的惨烈:“三千人家十里街,连日烽火化尘埃。伤心几株红芍药,犹傍瓦砾惨淡开。”
      解读芍药意象及其历史嬗变,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芍药的栽培历史乃至社会风俗,也可以感受诗人们的人生遭际与心路历程。(节选自王晓春《论传统文化中芍药花的文化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芍药”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先秦乃至泰汉,芍药的主要意象是“香草”。
    B.姜夔借娇艳的“桥边红药”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情。
    C.继《诗经》“结恩惰”之说后,芍药这一意象又逐渐衍化为“别离”“多情”“绰约”“殿春”的象征。
    D.魏晋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娇艳多情的芍药往往又成为女性形象的化身。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中说“韩说日:勺药,离草也;言将别离赠此草也”,所以芍药就成了“别离”和“多情”的象征。
    B.芍药象征别离,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也使芍药意象着上了一层悲情色彩。
    C.李清照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丽人,更是体现了芍药的“独占残春”、“绰约天真”的动人意象。
    D.今人描写台儿庄战役时,以开放的芍药来衬托战争的惨烈,正是对娇艳多情的芍药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反衬这一文学传统的传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芍药在传统文化中可以象征“多情”,所以在当今社会中,芍药或许也能成为“七夕”的“符 号”,大家用这个“符号”来表达爱情。
    B.李清照在《庆清朝慢》中说“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竚,绰约俱见天 真”,可见芍药的花期可能是在暮春初夏时节。
    C.姜夔开创了芍药象征“黍离之悲”的文学传统,因他在《扬州慢》中说:“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D.芍药的意象及其意蕴异常丰富,透过芍药意象的嬗变过程,我们还可以全面想知诗人们的人生遭际与心路历程。
  • 文言文阅读。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之——案:查办
    C.吏人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并凉二州——寇:侵略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4.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华夏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试题(五)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酾酒临江,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__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动辄哭起来”。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C.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让人接近等等。
    D.男孩误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后,虽然竭力保持平静,但内心是恐惧的。当他不断用行动和语言暗示父亲时,父亲却始终没有意识到。
    E.尽管9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中国足协开出重磅罚单,对三支涉赌球队进行严厉处罚,足协官员表示,这样的处罚不足为训,但愿能给中国足坛带来希望。
    B.一种叫“桌游”的新游戏从春节黄金周开始流行,并正方兴未艾,它将成为年轻人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
    C.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象征性决议;要求中国金融服务业完全对美国企业放开,这一不情之请受到中国政府的拒绝。
    D.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怎样才能把握《论语》的微言大义呢怎样才不至于误读孔子呢?
◎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华夏中学高三语文冲刺试题(五)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面对这种商场保安随便拘押顾客的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者,怎么能随意动用公权,限制别人的人身自由呢?
    B.总体说来,山寨文化的盛行甚至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和讽刺。
    C.据新浪网消息,这场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更为严重的是,火灾在安全事故频发,人们的危机意识渐渐强烈的今天,给人们的心理上再次留下了忧患的阴影。
    D.文章认为,杜小卿虽是旧朝代的知识分子,但其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封建制度里脱胎换骨,他的作品及其行为表现出来的依然不是争取思想解放的自觉意识。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①⑤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   腾讯网投放了一则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休闲服装的宣传广告:“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这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民强烈批评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大呼冤枉,认为广告词是有积极内涵的。请分别用一句话为双方辩护。
    (1)森马集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网 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
    路边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阳台上的丝瓜

      阳台上栽了一棵丝瓜,有一天,孩子发现藤上开了两朵粉黄色的花,母亲要将这两朵花摘掉,孩子大惑不解。母亲说:“离根最近的、开得最早的花虽然漂亮,让人看着高兴,但很难结瓜。按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结的瓜个儿大才是,可是丝瓜藤的目标是向上、向远方延伸,它要铆足劲儿心无旁骛地将力向前面输送。这两朵花离根最近,反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摘去它们,藤才不会分散精力,力就通畅了,后面的花越开越欢,瓜越结越大。不信,你留下它们自己观察吧。”
      孩子将信将疑。不久,母亲的话得到了验证,那两朵花也凋谢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