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一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安身立命之道  
      “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可是“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 在《论语》中,已分别论及安、身、立、命,但还只是一些初步的想法。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放心”。他指出,现实的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他慨叹:连自己家的鸡犬丢失了,知道找回来;可是自己的本心丢失了,却不知道找回来,真是一种悲哀!他对这种人的忠告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上》)
      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选择外在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这就是安身立命之道。所谓“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用传统的说法,就是“人性善”,就是“人为贵”。这个“身”字很要紧,表明人的精神世界不可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所谓“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理想人格,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建立在“一个世界”的基础上,没有设置彼岸世界。儒家认为,在现实的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超越的目标,不必企慕彼岸世界,也不必寄希望于来世。
      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可以同人们的其他信念相兼容。一个人认同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并不妨碍他接受任何宗教信仰,也不妨碍他接受任何政治理念。只要这些信念有助于人格的自我完善,儒者都会表示充分的尊重。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精神文明程度固然同物质文明程度有关系,但不会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提高,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建设”。如果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人们的精神世界将会坍塌,物质文明也将随之失掉价值。(2010年3月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有关“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系统的过程。
    B.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就是儒家的“人性善”主张。
    C.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可以同人们的其他信念相兼容。
    D.儒家安身立命之道是一种外在超越路向的精神生活方式。
    2.下列解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思诚”就是要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B.“求放心”就是要求那些不善的人,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最终扮演好天民的角色。
    C.“安身”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善”,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D.“立命”就是主张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境界上的提升,“超凡入圣”,成就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不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而是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说明孟子不否定人生的价值。
    B.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 “人生是苦”的说法,这些说法表明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是选择在外的路向。
    C.因为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没有设置彼岸世界,不必寄希望于来世,所以儒家都是无神论者。
    D.如果只注意建设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不能提高,也会影响物质文明的价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大司寇行相事——摄:代理
    B.羔豚者弗饰贾——粥: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道游——周:环绕
    D.送冉求,因曰——诫:勉励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孔子坚持儒家治世思想的一组是(     )
    ①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②齐人闻而惧。
    ③孔子遂行。
    ④相鲁,必召仲尼。
    ⑤归乎!归乎!
    ⑥即用,以孔子为招。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为政有方,使鲁国上下知礼守序,齐人闻风恐惧。
    B.齐人献女乐文马迷惑鲁国君臣,终致孔子离开鲁国。
    C.康子没有遵从“必召仲尼”的遗训,舍孔子而改召冉求。
    D.门人批评孔子时,他坚决不接受批评,因为他认为自己高贵了,下人也会高贵。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阚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二部分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_。《论语》
    (2)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论语》
    (3)谨庠序之教,申之于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孟子》
    (4)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
    (6)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念祖先
    李汉荣
      ①记得童年时,我家的堂屋里是供着先人的灵牌的,每当逢年过节,比如除夕、父母亲的生日、中秋夜,我们兄弟姐妹都要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那时我还未上学,也不识字,不懂得辈份的排序,更不理解这里面的宗教的、伦理的奥秘,但隐隐觉得一种神秘,一种对时间的畏惧,一种生命传递的深奥秩序。我常常望着排列整齐的先人们,想象着,倘若他们真的能活过来,从他们的姓名里走出来,忽然站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说些什么?
      ②不等我上学读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大地,也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当时还隐隐觉得痛快:这样至少解放了膝盖,从今再没有祭礼,再不用叩头下跪,再不用吃先人们“吃”剩下的东西。从此,我们不再有先人,我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自己是谁的后人。
      ③多年后我才知道,先人失踪的那一刻,我们也失去了仅有的一点仪式化的生活;先人彻底死去的那一刻,寄存在时间中的那点不死的灵性和记忆,从此也彻底死去;先人退出了我们的时间,我们也退出了古今相连的时间。从今,我们活在时间的碎片里,记忆的线索被一把揪断,时间和生活从此变成碎片。先人失踪了,从此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后人。
      ④关于我的曾祖父的有关说法已接近于传说了。据说他当过土匪,有一次大雪封山,他与土匪兄弟们失去联系,躲在山洞里险些冻饿而死,一个猎人救了他,为了报恩,他就拜猎人为兄弟,并从此成为勤劳的良民,后来发家致富,娶猎人妹妹为妻,为了纪念与这深山的缘分,他自己为自己另改了名字:缘山。
      ⑤我的这位祖先,他扑朔迷离的身影,他波浪迭起的生平,使线形的时间充满了曲折,使平常的、农业的家谱,有了峰峦般的悬念。
      ⑥我的祖先仅仅就是这位祖先吗?不,那位猎人也是我的祖先,那饥寒中的搭救,不仅搭救了一个土匪的性命,而且搭救了灵魂,也顺便搭救了--遥遥地搭救了我,使我有可能成为他的后人,使我的语言能对他进行隔世的诉说,此刻,我知道,比起我的祖先,有一个人更像我的祖先,他搭救了我的祖先,也把我从虚无中搭救出来,使我成为我祖先的后人。
      ⑦生命作为整体看似顽强,而具体的生命极其脆弱。孕妇的一个猛烈喷嚏,可能断送一个生命;路人的一缕善念、一个援手,可能搭救某个陷于绝境的命运。
      ⑧我常常想象,在世世代代不停传递的血脉到达之前,一路经历了几多凶险、几多不测、几多火情、几多潮汛?这血脉如同火把,穿过黑夜又进入黑夜,然后又穿过黑夜。风吹、雨浇、悬崖、深谷、天灾、人祸,举火把的那些手,稍有闪失,都会使火把熄灭,火种失传,都会使一线血脉中断,一座庙宇倒塌,一个家庭绝灭。而终于,血脉穿过时间的千山万水,到达了此刻,到达了我。细想想,这怎能不是一种奇迹。
      ⑨我当感念,怎不感念:激流中的那只船,搭载了我下沉的祖先;黑夜里的那盏灯,抚慰了我迷路的祖先;那只可敬的大白狗,惊醒了熟睡的家族,斥退了行凶的恶人,营救了我那安分守己的祖先;还有,那只灰母鸡,以它温顺的死,它宿命般的牺性,营养了虚弱的孕妇,那清香的鸡汤,那清香的渐渐红润的黎明。我们总是不得不在世界的柔弱部位,索取别的生命的温热,以减少我们自身的寒冷。此刻,我不能不说,我的生命与几百年前的那只灰母鸡有关,在那个早晨或夜晚,当雄鸡开始第二次啼鸣的时候,那只灰母鸡,它温存地(多么值得同情和感恩)帮助了我的祖先……
      ⑩是的,我常感念,怎么不感念?情到真时,思到深处,我发现--时间深处那些渐行渐远的人,都是我的祖先;这涵纳我的天地,这环绕我的万物,都是我的祖先…… (选自《散文》2005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题目为“感念祖先”,在这篇文章中,“祖先”不只是我的曾祖父,还有那个猎人。
    B.“祖先”的范围已延伸到整个人世和广袤的宇宙万物,让我们内心笼罩着对“祖先”的感恩、怀想、谦卑和祈祷。
    C.文中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毁掉了被指责为“封建遗物”的先人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封建遗物”的毁灭的一种狂喜之情。
    D.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他们代表了中华的历史,古老的礼仪,丰富的艺术等一切传统文化。失去他们,我们就一定会失去必有的仪式化的生活。
    E.本文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使天地万物具有了生命,诚挚地表达了对它们的尊敬和感怀,同时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充分表达了对万物普遍的感念。
    (2)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先人们从此失踪了,彻底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请问“失踪”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⑤段,作者叙述了自己曾祖父的生平。联系全文看,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开头回忆了儿时“在父母带领下,向先人们跪拜、叩头、献祭”的情景,联系全文来看,你认为作者对这种仪式的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你认为在当下社会里应该怎样来感念祖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为了搞促销,有人打起了“绿色环保”“健康电视”的旗帜。专家提醒消费者,绿色环保电视市场鱼龙混杂,购买时须慎重。
    B. 在小区最让我敬佩的是王爷爷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纯洁无瑕,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有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难得。
    C. 蒋小冬同学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一定会【睚眦必报
    D. 近日,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新鲜大西瓜卖不出去,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充分“利用”高科技的利弊问题。
◎ 2010-2011学年新人教版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神马都是浮云”、“鸭梨”、“蒜你狠”、“围脖”、“非学艰难的决定”、“给力”等网络词语在去年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最近,城市出了好几起交通事故。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无论这个世界多么让人失望,人文学者都应当做到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坚守住自己的学术之城。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庄子①____________。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受了他的影响,一方面疾恶如仇,嬉笑怒骂;另一方面又把天大的事,化成一股清风,一弯明月。②他那___________,更是时时令人击节赞叹。
    A.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B.①像火一样热烈,又像水一样冷静 ②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恣肆的文笔
    C.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 ②恣肆的文笔,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
    D.①像水一样冷静,又像火一样热烈 ②生动的寓言,深刻的思想,恣肆的文笔
  •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1)你的好朋友在考试中失利了,你可以劝慰他“____________”(熟语),也可以用“____________”这句诗来为他鼓足勇气。
    (2)你的好朋友在考试中成功了,你可以劝勉他“____________”(熟语),也可以用“____________”这句诗来激励他再接再厉。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希望是漫漫黑夜中蓦然点亮的明灯,让你在漆黑中找寻到光明的道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善”是三教九流共同推崇的。儒家的孔子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道家的老子说“上善若水”;佛家修行,首先要求“心存善念”。
      人与人之间,并非孤立无关的。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善,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冷漠、奸诈、残忍、自私自利相对的品质,还是一种精神的契约--它是自发的,没有谁强制你。
      你对“善”有怎样的理解?请以“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