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面句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击沛公于坐/不如善遇之
    B.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
    C.范增数目项/先破秦入咸阳者
    D.沛公霸上/度我至中,公乃入
  • 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③范增数目项王。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⑦拔剑切而啖之。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①④⑤⑧
  • 下面句中加粗词为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秦时与臣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二部分试题
  • 下列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之。 ⑦爽心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②⑥⑦/③④⑤/① 
    D.③⑥/⑤⑦/①②④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搜秋猕,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敝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蜚刍挽粟,起于东、睡、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锺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干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夫秦常积众暴兵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之功,亦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乃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而有离心,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章邯得以成其私也。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详察之,少加意而熟虑焉。(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臣不敢避重以直谏——诛:惩罚。
    B.夫务战胜武事者——穷:用尽。
    C.兵革不哉——备:准备。
    D.事苦则虑——易:改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作为主父偃不主张攻打匈奴的依据的一组是(     )
    ①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②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③轻兵深入,粮食必绝
    ④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
    ⑤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
    ⑥兴师十万,日费千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关明主的治国之道,是主父偃在进谏中反复强调的问题,他企图以此说服皇上,并希望皇上能因此免除他的死罪。
    B.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
    C.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劝谏皇上听从自己的意见。
    D.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也不看重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上虚府库,下敝百姓,甘心于外国,非完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chèn) 穷源流(shuò)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永(jùn) 令人指(fà)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扰(tāo) 一气成(hē)
    D.化装品 整齐划一 (zhà) 积居奇(tún)
◎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 鸿门宴(必修1)的第三部分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①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被项籍之灾,内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   )
    A.棺椁之作,自黄帝始——下锢三泉,上崇文坟
    B.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
    C.以北山石为椁——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D.始营初陵,其制约小——葬之吉凶,昭然看见矣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
    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
    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
    D.王侯丧葬之事,关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得效法暴秦乱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牧儿亡羊,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孝文皇帝去坟,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