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的第一部分试题
  • 下列加粗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漫溯(sù)  
    B.浸渍(qìn)
    C.轧票(gá)  
    D.焦灼(zhuó)
    惩创(chuàng)
    转载(zài)  
    着力(zhuó)  
    绯闻(fěi)  
    祈祷(qí)   
    执拗(niù)  
    谄媚(chǎn) 
    雏菊(chú)  
    博闻强识(shí)  
    敛声屏息(bǐng)  
    引吭高歌(háng)  
    飞来横财(héng)  
  •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桀骜不训 震憾 部署 衣衫褴褛
    B.好高骛远 殒命 和蔼 义愤填膺
    C.喋喋不休 弦律 静谧 消极殆工
    D.绿草如茵 杜撰 喑熟 焕然冰释
  • 下项各项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日前,房地产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房价是继续上涨,还是逐渐回归理性?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对此不抱希望。
    B.经过神探深入调查和缜密推理,终于将谜案破解,并在华莱士和帕里佐的婚礼上,怒指新郎官就是真正的杀人凶手。
    C.因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被烧伤的任家萱,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治疗,在全国“粉丝”的热切关注中,出席了记者招待会。
    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A.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今天在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表示,上海建筑市场表现出来的混乱现象以及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对防火问题总是不以为然,是造成“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B.他多年来在这一项领域刻苦钻研,所取得的成就是我们无法比拟的,我们只能望其项背
    C.新闻媒介披露了这样一条耸人听闻的真实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中毒。大家不胜感慨,今后,谁还敢放心地饮酒。
    D.这家工厂虽然也取得了某些经济效益,但他们的有些作法,却是不足为训的。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设”被邓小平批准,这说是著名的《863计划》。
    D.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的第二部分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__。许多作品,_________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大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
    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每逢春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舞龙”都是一个备受欢迎的节目。_______________。可以说,不论天涯海角,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A.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
    B.“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
    C.“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儿女都是炎黄的子孙
    D.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中国皇帝都称“真龙天子”
  • 下面这段话,依次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是沉默中灭亡。”
    A.对比、反问、反复、对偶
    B.对比、设问、反复、对偶
    C.对偶、反问、反复、对比
    D.对偶、设问、反复、对比
  • 下列对联对仗工整,而且为春联的一项是

    [     ]

    A.百花吐艳春光明媚     万里祥光普照大地
    B.乐颂丰年处处早莺争暖树  安居盛世家家新燕啄春泥
    C.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D.千家笙歌迎朗月      琵琶箫管乐中秋
  •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文学性的体裁。夏衍在《包身工》中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包身工的来历、身份,说明了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和趋势。它的发表,对当时提倡的报告文学运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大影响。
    B.新闻又叫消息,是介绍新近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件。它具有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等特征。要求用事实说话,一般情况必须符合“零度写作”的原则。
    C.巴金在《小狗包弟》中对小狗包弟之死表达了自己的内疚、悔恨之情,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因他敢于解剖人性,直面自己的错误,被誉为中国文学的良心。
    D.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敢于用笔作为战斗武器,针砭时弊,唤醒麻木的群众,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呐喊》就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 2011-201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二中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的第三部分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行道迟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3)___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赢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在人流中,便顾不得自己气喘如牛,转身呵斥道:“你跑什么跑?我刘某人是在替庄子跑,我要死了,就没人讲《庄子》了!你替谁跑?”
      刘文典多年潜心研究庄子,出版了十卷本《庄子补正》,陈寅恪为之作序,推崇备至。曾有人向刘氏问起古今治庄子者的得失,他大发感慨,口出狂言道:“在中国真正懂得《庄子》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庄周,还有一个就是刘某人。”狂则狂矣,当下不少见,但其背后那股子傲骨嶙峋的气度,却是令人学不来的。
      1928年,蒋介石掌握大权不久,想提高自己的声望,曾多次表示要到刘文典主持校务的安徽大学去视察,但刘拒绝其到校“训话”。后来,蒋虽如愿以偿,可是在他视察时,校园到处冷冷清清,并没有他所希望的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一切皆因为刘文典冷冷掷出的一句话:“大学不是衙门。”
      后来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之前刘氏曾有豪言:“我刘叔雅(‘叔雅’为刘文典的字)并非贩夫走卒,即使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手而去。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见面时,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刘文典指着蒋介石说:“你就是军阀!”蒋介石则以“治学不严”为由,将刘当场羁押,说要枪毙。后来多亏蔡元培等人说情,关了一个月才获释。
      后人赞曰:“好个刘文典,名士风流,还是狷介狂人?我不知道,我能知道的是,今天,这样的知识分子已无处寻觅,所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本文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刘文典在西南联大易时易地给学生讲授《月赋》,将学生带进人生与自然交融的境界,这番别出心裁之举,体现出他个性中的“魏晋风度”。
    B.在一次躲避日机空袭的过程中,刘文典呵斥亦在人流之中的作家沈从文,是因为他一向看不起搞新文学创作的人。
    C.安徽发生学潮,蒋介石召见刘文典,见面时因刘称蒋为“先生”而不称“主席”,蒋介石很是不满。进而两人冲突升级,蒋将其当场羁押。
    D.文末引用辛弃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位拥有大学问、真性情的学者的追怀与赞慕之情,以及对当今社会缺乏像刘文典这样的学者的叹惋。
    E.本文通过对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安徽大学等校任教时生活片段的记述,夹叙夹议,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等手法,勾勒出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者形象。
    2.刘文典作为一位“真狂徒”,他的“狂”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文典在学界享有“活庄子”的美誉,根据传记内容,概括他被称作“活庄子”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刘文典说“大学不是衙门”这句话的含义?结合个人理解,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大学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拟一条一句话新闻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核心内容。(不超过10字)
      意大利威尼斯市本周将通过在该市运河底下兴建地铁的计划,以免居民逐渐外移。威尼斯市政府修建8公里长的地铁,地铁连接机场、慕拉岛及圣马可广场东边的旧船坞。地铁兴建工程将在明年年中展开,预定3年内完工。这条铁路路将建在运河之下约18米,设7个站,全程行车时间约14分钟。为减少震动,车轮将为橡胶材质,轨道采用单轨设计。地铁规划人员说,这条铁路将吸引人们住在威尼斯,对威尼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_________。”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   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
      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想托人办事,可以主产“请您帮帮忙”,也可以说“__________您了”。
    (2)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您__________”
    (3)询问长者年龄,可以说“您多大岁数”,也可说“您老人家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 迹
    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暂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也为你的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让人怅惘……
      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请以“痕迹”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